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我是第一次讀到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一千多個文字,卻讓我數次落淚。

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一個孩子盼望一件事情落空時的心情居然是那樣的絕望!

作為一個母親,我一次次捫心自問:我是否也在不經意間這樣深深地傷害過我的孩子?一想到我的孩子也許受過這樣的傷害,我便心痛得無以復加。

《那個星期天》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選自史鐵生的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是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半自傳體小說。

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孩子生平第一次的盼望:母親答應帶他出門,結果,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忙碌的母親也沒有帶他出去。作者通過細緻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他由期待興奮到焦急無奈最後傷心失望的情緒變化。

母親先是給了孩子一個希望:“她很久之前就答應了,就在那個禮拜日帶我出去玩,這不會錯;一個人平生第一次盼一個日子,都不會錯。”當天早晨,孩子有一次確認,母親依然答應“去”。於是,孩子準備和母親走時,母親第一次敷衍孩子“等一會兒”。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孩子是那樣的懂事,他知道那不是簡單的一會兒,於是藏在大門後等了好久。結果,他等來什麼?母親提著菜籃子去買菜!孩子急了,母親第二次敷衍他“買完菜就去”

於是,孩子無奈地繼續等待。“這段時光不好捱”。為了打發難捱的時光,孩子看天,看雲,看螞蟻,跳方磚,蹲在草叢裡看一本不知道看過多少遍畫報。

母親終於回來了,卻又在翻箱倒櫃,做其他事情。整個上午,孩子隨著母親的腿轉動,母親又給出承諾:下午吧。

孩子午睡醒來,母親又在洗衣服。“我看看天,還不晚。還去嗎?去。走吧?洗完衣服。”“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漸漸地涼下去沉鬱下去,越來越遠越來越縹緲,我一聲不吭,忽然有點兒明白了。”隨著黃昏的到來,孩子終於明白,他平生的第一次盼望落空了,他蹲在那一動不動,無聲地流淚。

“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裡,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那一刻,我感受到男孩那撲面而來的絕望,我知道,他的心裡也是一派荒涼。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些誠實守信的人也歷來被人們所稱頌。為什麼人們會如此推崇誠信呢?老子早就給出了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也就是說,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同理可知,人們之所以讚美誠信,是因為有失信的存在。

你一方面教育孩子誠實,一方面又在欺騙孩子。

“狼來了”的故事,相信每個家長都講給自己的孩子聽過,並告訴孩子“說謊的孩子會被狼吃掉的。”而這本身就是一個謊言。曾經有個家長就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做錯事情不承認,家長說,你再說謊小心被狼吃掉。孩子說,你別騙人了,才沒有什麼大灰狼呢!

還記得看過一個笑話:有個家長說,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喂大灰狼!大灰狼聽見了,高興地在窗外守了一夜,孩子還是哭個不停,可是家長一直也沒有把孩子扔出來。於是大灰狼崩潰地說:大人都是騙人的。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你欺騙孩子,你知道,孩子也知道。

讀完《那個星期天》,我問孩子們:你們怎樣評價文中的母親?

孩子們說:這很正常啊!家長經常答應了事情不兌現,都習慣了啊!

這就是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印象。

有媒體曾做過調查:80%的父母認為自己是信守承諾的;而95%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守誠信。

你在敷衍孩子,說了也不做,你自己知道。而孩子也知道,你在敷衍他,你的承諾也就是聽聽而已,不必當真。

你的失信,後果比你想象的更嚴重。

羅徹斯特大學教授 Celeste Kidd,做了一個新版“棉花糖實驗”。

她在“棉花糖”實驗之前,增加了兩組小的實驗。

孩子被分成A、B兩組,和成人用一盒用過的蠟筆一起畫畫。

這時成人離開實驗場所,告訴孩子們,“你等待一下,我去拿一些更加漂亮的蠟筆回來”。

幾分鐘後:

A組:實現承諾,成人拿著全新的蠟筆回來了;

B組:不實現承諾,成人兩手空手回來,和孩子們道歉:“對不起,我記錯了,我們沒有新蠟筆。”

第二次是許諾有新的貼紙,但是同樣的:

A組:實現承諾,孩子得到了新的貼紙;

B組:不實現承諾,成人又再一次道歉。

經過這兩次鋪墊後,Kidd正式開始“棉花糖”實驗。

結果非常令人震驚,A組的孩子通過測試的比例要比B組的孩子高出四倍。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由此可見,即使孩子們原本非常有耐性,但也因為大人的不守信用,意識到自己的期待最終會落空,最終還是選擇了吃掉棉花糖。

失信會帶給孩子們失落,等待和付出換來的是失望。

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像《那個星期天》中的男孩,他永遠記得那個星期天,那是他平生第一次盼望的一個日子,那無聲的眼淚,那眼底的荒涼是他一生都難以忘記的。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長的失信對他的傷害也不同。內心強大的,就是“父母失信千百遍,我待父母如初戀”;而有的人,就如作者文中的“O”,“不過O在其有生之年,卻沒能從那光線消逝的悽哀中掙脫出來。總是有這樣的人,在殘酷的春天我常感覺到他們的存在,無論是繁華還是偏僻的地方這世界上處處分佈著他們荒涼的祈盼。”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一個知乎網友的回答

失去了家長的威信。

孩子的心是純真的,他們對家長的話深信不疑。如果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你,並且會輕視你,你說的話也就沒有了分量。

如果你是孩子眼中不值得信任的人,他就不會和你談論自己的事情,你們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小時候,他不聽你的,但也不會反抗你;等到大了的時候,他就會對你的管教嗤之以鼻,甚至是和你對著幹。這也是青春期孩子和父母關係緊張的原因。

教會孩子說謊。

孩子就像一臺攝像機,他會默默地記錄你的一言一行。小時候,他會模仿你,長大了,他會形成習慣。

“曾子殺豬”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誠信故事。曾子為了實現妻子對兒子的承諾,要殺豬時,他的妻子制止他說,我是和他鬧著玩的。曾子接下來說的話有著深刻的道理,他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原文: “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說謊,他就學會了說謊。許多家長都說,我家孩子,老師說什麼是什麼,家長說什麼就不聽了。是啊,有些孩子,說謊不用打草稿,比寫作文流利多了,而且從不臉紅,這不都是家長潛移默化薰陶的結果嗎?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一個知乎網友的回答

影響孩子的未來。

一個喜歡說謊的孩子,他的人際關係通常不會很好。沒有人喜歡和說謊的人交朋友。而一個不誠信的人,通常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這種不負責任,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影響自己的幸福人生。

做一個守信的父母,不輕諾,過則改。

如何才能做到不失信於人?

老子告訴我們:輕諾必寡信。

《弟子規》教育我們: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作為父母,對待孩子的要求,要考慮是否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堅決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答應;合理的要求,如果能做到,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父母確實因為不得已的緣由失信於孩子,一定要和孩子道歉,給予孩子擁抱、安慰,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切忌自己明明錯了,卻擺出家長的權威,反過來給自己找藉口,甚至訓斥孩子。

史鐵生:你的失信,帶給孩子的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結束語: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請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