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貝多芬”潘德列茨基走了,本應4月在上海的演出這次永遠延期了

他是享譽世界的“當代貝多芬”,是“20世紀最後的作曲大師”,也是中國樂迷們眼中親切的“老潘”……昨天,著名的波蘭作曲家、指揮大師克利斯多夫·潘德列茨基與世長辭,享年86歲。前年,“老潘”與安妮-穆特一起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呈現的精彩表演還歷歷在目,今年,他原定於4月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會因為疫情耽擱。沒想到,這一次的延期,期限竟是永遠。

“當代貝多芬”潘德列茨基走了,本應4月在上海的演出這次永遠延期了

圖說:潘德列茨基與安妮-穆特 李樂 攝


創作66載,指揮是最好的運動


潘德列茨基1933年11月23日出生於波蘭東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登比察。他從20歲時,便開始投身創作。很快,潘德列茨基就顯露出過人的天賦。1959年,26歲的他剛從克拉科夫音樂學院畢業,就拿下了波蘭青年作曲家協會主辦的作曲大賽中的一等獎。又過了一年,他創作出了成名作《廣島受難者輓歌》,隨後又陸續寫下了《耶路撒冷的七座門》《波蘭安魂曲》等,成為了20世紀先鋒派音樂的代表人物。潘德列茨基的創作風格多變,除了交響樂,還有許多經典的電影配樂也是出自他手,包括《卡廷慘案》《驅魔人》《閃靈》《2001太空漫遊》《禁閉島》等。在一次訪問中,潘德列茨基說:“我的風格一直在變化,因為我不是墨守成規的作曲家,不願意重複自己,總希望嘗試新東西。”他透露,自己每十年便對作品進行一次完整的回顧和重新創新。這樣的創作熱情貫穿了他20歲以後的全部人生。去世前,他仍在譜寫一部由《費德爾》改編而來的歌劇。

“當代貝多芬”潘德列茨基走了,本應4月在上海的演出這次永遠延期了

圖說:潘德列茨基 網絡圖

在潘德列茨基看來,指揮和創作是相輔相成的。3年前來華演出,當時已經83歲的他表示,自己仍保持每年參加50場音樂會的演出。年過八旬依然精神矍鑠,“老潘”介紹他的“養生秘訣”:“指揮就是最好的運動!”為了搞創作,他常常連續數個小時伏案工作。需要起身活動的巡演指揮,就成了他最合適的健身項目。在為觀眾詮釋音樂作品的同時,潘德列茨基也在這項特別的“運動”中源源不斷汲取著創作的靈感。


來華近20次,結下中國緣


潘德列茨基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20多年裡,他已經來華近20次,贏得了無數中國樂迷的喜愛,“老潘”正是中國樂迷為他起的綽號,見證了這段深厚而長久的友誼。生前,“老潘”見證了中國文化行業的發展,尤其對巡演中見到越來越多新落成的劇院讚不絕口。他還聆聽了各式各樣的中國民樂,表示:“中國民樂能讓人感受到愉快、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老潘”深愛著中國文化,尤其喜歡古詩。他將這份喜愛,濃縮進套曲《三首中國之歌》,樂曲包括了根據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而作的《聞笛》、以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為靈感的《夜景》和借李約《城南訪裴氏昆》抒懷的《月夜》。昨天,當“老潘”逝世的噩耗傳來,上海交響樂團便在“週末線上音樂會”中推出了這部作品,以此緬懷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當代貝多芬”潘德列茨基走了,本應4月在上海的演出這次永遠延期了

圖說:上交緬懷潘德列茨基 網絡圖

“老潘”與上交音樂總監餘隆是一對老朋友,這也促成了他與上交的多次合作。2010年3月,他曾指揮上海交響樂團,獻演波蘭第十四屆貝多芬音樂節。在上交2014-2015音樂季中,他也曾來滬執棒,演繹他本人和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2017年8月,上海交響樂團在琉森音樂節演出期間,他還專程從波蘭飛去瑞士觀演。“老潘”是歷史上首位在琉森音樂節指揮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的音樂家,上交的演出結束後,他興奮地跑到後臺告訴餘隆,這是他聽過的最好的“肖五”。

“當代貝多芬”潘德列茨基走了,本應4月在上海的演出這次永遠延期了

圖說:琉森音樂節後臺,“老潘”(左三)與上交音樂總監餘隆(左四)合影 網絡圖

遺憾的是,雖然“老潘”與上交的下一次合作已經約定,這份約定卻再也無法兌現。去年他和安妮-穆特的巡演,成為了他留給中國觀眾的最後一份回憶。(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