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眼下的市场,正处于美国“王炸”政策过后,短暂的纠结之中。

美盘那边继续维持反弹态势,标普涨1.1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盘中一致持续拉升,高位达到5%,但尾盘突然被打了下来。果然,今天下午的道指股指期货,截止报告发布时,盘中也是持续下跌。同时欧洲主要股指也是集体走弱。

内地市场,三大股指小幅收跌,三大股指跌幅都在1%以内。此外,恒指也小幅收跌。两市合计成交6264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1.69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恒瑞医药、中国平安,净卖出洋河、云南白药。

行业方面,内地主力行业是医药、农业、软件。港市那边,主力行业是保险、医药、非银金融。

整体来说,市场仍然有不小分歧,并且行业主线较为散乱,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整理思路。

宏观层面,需要关注的是1-2月财政数据。由于新冠影响,收支差额呈现下滑态势。从支出项来看,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比重超过教育居第一位。结合近期的宏观数据整体来看,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就业情况,以及相关的措施。就业情况,对GDP目标有较大影响,而GDP目标拆解下来,又需要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驱动力上下功夫。因而,从就业视角出发,能够大致窥探未来产业政策的方向。

同时,考虑到基建领域对拉动就业未必会起很大作用,因而,消费刺激领域可能需要提上更大的权重。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仍然会维持对基建(包括新老基建)、消费刺激领域的重点研究。


行业层面,还有一些好消息在陆续出台:

工信部26日通知,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其中提到: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商务部发布会,表示,下一步将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从我们近期重点研究的行业来看,基建、消费作为核心,同时还需要逐步增加科技领域的研究,同时,化工、保险作为之前覆盖较少的行业,近期也集中补课。

对中国香港市场,近期会重点研究消费领域;而美国市场的研究重心,是半导体+软件。

需要留意的是,一是保险行业研究下来,比较感慨,细分赛道逻辑完全不同,水非常深;二是近期科技龙头持续回调,但整体估值有高有低,需要更加慧眼识珠才行。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动态需要留意。一是寒武纪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被上交所受理;二是复星医药子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通过应急审批。


过去24小时,我们还读了一些研究报告,包括:

国元证券分析师金红的《一心堂:相看两不厌,论道一心堂》;信达证券分析师王见鹿,毕翘楚的《香飘飘:换个角度,海阔天空》;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智能,董德志的《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从就业角度看为什么要保GDP增速处于适当水平》。


好,市场情况就简单说到这里,接下来,继续我们更为硬核的工作:建模。


今天,要做建模的这个行业,位居保险行业食物链的末端,是市场化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个赛道是:再保险,保险中的保险。

股神巴菲特,曾投资过这个赛道,其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并且还投资了全球再保险龙头,瑞士再保险和慕尼黑再保险。

从股价走势上看,慕尼黑再保险的前复权涨幅达到269%,瑞士再保险达到233%。不过,研究保险行业不容忽视的是,保险行业毕竟也是金融细分领域,有高贝塔特征,股灾一来,跌的也很惨。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慕尼黑再保险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瑞士再保险


在国内,也有一家再保险行业的绝对龙头,它,就是中国再保险,主营再保险,包括人寿再保险、财险再保险,以及部分财险直保业务。

2016年至2019年中报,其净保费收入分别为826.20亿元、982.83亿元、1092.73亿元、730.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46亿元、52.56亿元、37.30亿元、33.20亿元;净利率分别为5.74%、4.90%、3.26%、4.52%。

你看,这可是千亿收入规模、国内毫无争议的龙头。近三年,其净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速为15.0%。但是,如果计算它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近三年却是负增长,增收不增利。

从2015年上市至今,其也一直处于回调状态,和国外同行巨头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呈现迥异的画风:其前复权股价从高点2.488港元,一路下跌至目前的0.86港元,不仅跌破发行价,甚至还破净,下跌幅度高达65%。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股价图(单位:港元)


看到这里,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来了:

1)在整个保险行业,再保险这门生意到底是怎样的细分领域,其本质是什么?核心护城河又是什么?

2)中国再保险作为我国再保险行业的龙头,为何与全球再保险巨头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距?

3)目前,其市值为38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52亿元),对应的PB为0.45倍。这样的数据,究竟在什么范围?究竟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今天,我们就以本案为例,来研究一下保险行业的建模逻辑。保险行业,是一个研究难度极其巨大的领域。之前我们研究过友邦保险、中国太保、众安保险,可查阅优塾团队的“专业版报告库”,获取相关报告,和Excel财务建模表,深度思考产业逻辑。


另外,本案研究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财报、研报、新闻,整个研究过程历时很长、极为辛苦,如果大家看完后有收获,记得将本文翻到右下角,给我们点一个“在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之劳,感激不尽。


本文坚决不做任何建议,

仅服务于产业研究需求、学术讨论需求

如为股市相关人士,或非财务专业人士

请务必自行取消对本号的关注


数据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特此鸣谢

国内: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理杏仁、企查查

海外:Capital IQ、Bloomberg、路透

如果大家有购买以上机构数据终端的需求,可和我们联系


— 01 —

███████

再保险,生意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担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转移的行为。

简单来说,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分出业务的是原保险人,接受分保业务的是再保险人。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再保险

按照责任限制进行分类,再保险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其中:

1、比例再保险——指再保险人与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担保费和风险。例如,如果双方协定的比例为20%,那么再保险人在收到保险人分出的20%的保费的同时,也将支付保险人赔付金额的20%。

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前,《保险法》采用的就是比例再保险的方式。之后,要求所有财险公司,将保费的20%都直接分给本案中国再保险。不过,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法定分保率自2003年起逐年递减5%,直到2006年1月1日完全取消。

2、非比例再保险——该种形式,再保险人保障的是超过保险人自留损失阈值之上的部分。同时,再保险人也可能要求保险人承担超额损失的一部分。

例如,保险人的自留损失为200万元,如果实际损失为300万元,那么保险人将负责理赔200万给保单持有人,剩下的100万元由再保险人赔付。

由于非比例再保险,一般应用于对风险较大的保险合约的保障,一旦对风险的估计出现偏差,将会对再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这类保险合约对风险定价等专业能力的要求就更高,更能体现再保险的巨灾管理等功能作用。

对比国内外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的结构来看,2017年,中国再保险的非比例合约占比仅为1.6%,而国外约为35.82%,两者相差20倍左右,可见国内外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的差距之大。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中再vs瑞再

因此,再保险这门生意,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风险定价和管理能力),盘踞保险业食物链的末端,其对风险的研究分析、保险行业研究、前沿保险产品开发等能力,是一般财寿险直保公司无法比拟的。(例如,全球再保险巨头,瑞士再保险旗下研究院的相关报告、分析、行业会议,研究能力代表整个行业的龙头水准,值得保险业投资者持续跟踪,后续我们也会对其报告做长期研究)

这,其实是一门门槛很高的生意,其本质是怎样的?国内再保险公司的基本面到底如何?


— 02 —

███████

再保险,起源

再保险,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海上发展时期。1370年,一位意大利海上保险人,首次将自己承担的一笔风险较大的海上航程保险责任,转让给其他保险人。这,就是再保险的雏形。

17世纪-18世纪,由于商品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666年的伦敦大火,使保险业产生了巨灾损失保障的需求,推动了再保险的发展。

不过,这一时期的再保险均为临时再保险。但由于临时再保险合同,需要逐笔协商确定条件和费率,造成原保险人在再保险合同签订之前,处于无保障的状态,合约再保险应运而生。同时,这种节约交易双方时间和费用的方式,也促进了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注意,此时再保险业务只在经营保险业务的原保险人之间进行。随着再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加之,保险人之间竞争加剧,保险人开始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不愿意分保,这使得对于专业在保险公司的需求日益增加。

1842年,首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在德国成立(2010年更名为通用再保险,随后被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

随后,瑞士再保险(1863年)慕尼黑再保险(1880年)等再保险龙头纷纷成立,办理水险、航空险、火险、建筑工程险以及责任保险的保险业务。

不同的险种,其分保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险中,车险的分保率较低,仅为4%,而财产险则为16%,责任险为14%,航空、航运或工程险等特种险的分保率则达到30%。

另外,在国际上,巨灾保险赔款一般占到灾害损失的30%-40%,而我国则不到1%。主要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巨灾体系,发生巨灾后,赔款体系还不完善。

1979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后,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因此,并不存在再保险的概念。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在深圳、上海两地相继成立平安和太平洋两家保险公司,才形成了再保险市场架构的雏形。

不过,此时承接再保险业务的公司,仅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的前身)一家。并且,1988年开始施行国内法定再保险,要求保险公司应将其每笔业务的30%,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在1995年版的《保险法》中,将这一比例降至20%)。因此,其占据了龙头地位,且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1992年,随着平安和太平洋的再保险业务获批,加之,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默许其他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再保险业务,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局面被打破。

199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通过改组,设立了中国再保险公司。1999年,其再次改组,正式更名为:中国再保险。

同时,随着此后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逐渐开放。2006年开始,我国全部取消了法定分保政策,再保险行业也进入了市场化竞争的行列中。

目前,我国获批成立再保险公司的本土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再保险(市占率43%)、

太平再保险国寿再保险等在内的11家公司。

根据瑞再研究院估计,2018年原保险公司向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分保额达到约2600亿美元,占直保收入的5%。其中,中国再保险市场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四,总规模占比8%,同比增长17%,增速较快。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 03 —

███████

商业,模式

中国再保险,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部,于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第一大股东为汇金,持股比例达71.56%。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股权结构

中国再保险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三块:

1)人身再保险——是指:由中再寿险经营的人身再保险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42.47%;

2)财产险直保——是指:由中国大地保险经营的财产保险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33.79%;

3)财产再保险——包括境内、境外财产再保险业务、核共体业务(核电站等核设施保险)以及财产再保险存续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22.75%。;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收入占比


2016年至2019年中报,其净保费收入分别为826.20亿元、982.83亿元、1092.73亿元、730.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46亿元、52.56亿元、37.30亿元、33.20亿元;净利率分别为5.74%、4.90%、3.26%、4.52%。

近三年,其净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速为15.0%。净利润增速为负,主要因为2018年财务费用开支大幅增加。

从产业链上看,其上游主要为渠道供应商,而其下游为保险购买人,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31.16%,主要为金融保险机构,相对比较集中。

以上产业链结构和业务模式,构成了本案特殊的财报结构:

从资产负债表上看——2018年,其资产总额为3409.07亿元,其中占比较高的分别为可供出售投资(26.98%)、应收再保(14.56%)、客户贷款及垫额净款(12.18%)、持有至到期投资(10.53%)。负债总额为2536.53亿元,其中占比较高的分别为保险合同负债(49.50%)、长期借款(6.68%)。

从利润表上看——2018年,其净保费收入为1092.73亿元,其中,已产生赔款净额占74.65%,手续费及佣金占17.70%、业务及管理费占13.27%,净利率为3.26%。

在进行建模之前,我们来看一组《并购优塾》整理的基本面数据: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ROE、ROIC、ROA(单位:%)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保费收入及增速(单位:亿元/%)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单位:%)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净利率(单位:%)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费率(单位:%)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现金流(单位:亿元)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资产结构(单位:亿元)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股价及PB(单位:港元/倍)

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中国再保险的基本财务数据。那么,该如何预测收入,其收入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 04 —

███████

同行业,回报分析

在优塾的投研体系之下,对任何行业做分析的第一步,都始于回报分析。

本案近三年的ROA为1.94%、2.35%、1.34%;ROE为7.28%、7.22%、4.89%;剔除现金的ROIC分别为1.94%、2.35%、1.34%。这个水平到底如何,我们来和同行业做个比较: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同行业回报率对比(单位:%)

如果放在保险行业整体来看,平安仍然是遥遥领先的佼佼者。如果放在再保险行业,中国再保险的投入资本回报率较高,主要由于其规模较小,导致其总资产周转率相对更高。

我们将分子、分母拆开,以2018年为横截面,对比一下各家的资产情况和收益情况。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资产、利润对比(单位:亿元)

根据上表,我们能看出,再保险行业的核心资产是投资类资产。如果按照一单位核心资产带来的现金流来看,中国再保险更高(不过,中国再保险的规模无法与慕再、瑞再相比)。

其次,从核心指标拆解来看,2018年,其总资产周转率为0.41次,净利率为3.26%,权益乘数为3.82%。而慕再则分别为0.21次、4.11%、9.85%;瑞再分别为0.17次、1.25%、6.93%。

回到本案,究竟它的收入驱动力如何,未来增长前景怎么样?


— 05 —

███████

增长,拆解

先来看看历史情况。从各业务的历史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人身再保险和财产险直保业务的收入增速较快,而财产再保险业务则保持低速增长,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下降。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历史收入增速

重点来看高增长的核心业务——人身再保险业务:

人身再保险——2015年-2018年增速分别为9%、37%、41%、18%。其人身再保险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保障型再保险、储蓄型再保险、财务再保险。其中:

保障型再保险,主要承接寿险、健康险及意外险等保单合同的风险转移,2018年其保费规模占人身再保险保费规模的23.7%,近三年年复合增速为53.95%;

储蓄型再保险,主要承接具有财富管理特征的保险合同的风险转移,主要为万能险、投连险等投资类人寿保险,2018年其保费规模占人身再保险保费规模的17.5%,近三年年复合增速为6.95%;

财务再保险,主要为了改善分出公司的偿付能力、降低新业务规模压力、提升内含价值等需要, 2018年其保费规模占人身再保险保费规模的58.1%,近三年年复合增速为32.81%。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细分产品结构

2017年之前,驱动人身再保险业务快速增长的是储蓄型再保险。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险资的投资范围拓宽,以及保险公司的宣传,投连险和万能险等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其中,2016年万能险的保费规模同比增速达到55.1%,投连险的同比增速达到210.4%。

不过,由于此类保险背离了保险的本质,加之很多小型的保险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利用高利息的方式,进行恶意竞争。因此,从2017年开始,我国禁止投连险和万能险的销售。受此影响,2018年其储蓄型再保险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0%。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推动“保险姓保”的政策,保障类保险的保费规模随之快速上升。以较具代表性的健康险为例,2018年,其保费增速达到24.12%。受此影响,2018年本案的保障型再保险的保费增速达到74.4%。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本案收入高速增长的财务再保险,是一种非传统的“资本操作型”业务,是帮助直保公司利用财务再保险,提高偿付能力水平,以满足监管要求。

举例来说,一笔寿险保单,在初期会产生包括销售费用、法定准备金在内的大量初始成本。而保单利润要在未来年度才能逐渐释放。直保公司通过财务再保险,可以将该保单未来的预期利润作为 “抵押”,换取再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笔再保险佣金。而这笔佣金不需要被列为负债项,因此,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相应得到改善。

同时,所选择的再保险公司的评级不同、离岸在岸情况不同,均会对偿付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选择在岸评级较高的再保险公司,为直保公司提升偿付能力的程度越高。

注意,2016年,国内正式实施“偿二代”,即:可以将长期保险的未来保费带来的净利润折现回来,用以增加资本金,而不再只通过增资、发债、分保等传统途径,提高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

因而,偿二代之下,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偿付能力的财务再保险业务,理论上会受到一定冲击。

不过,本案财务再保险收入却逆增长,增速在20%以上,具体原因尚未披露,只表示是通过调整优化并创新业务方案,细化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方式。(由于高增长的理由信息披露不够详细,因此,作为该人身再保险的核心子业务,此处是个调研点。如果可以实地调研,需要询问其是如何规避“偿二代”对其造成的冲击,又是如何调整业务结构的。)

综上,本案未来增长的核心,主要取决于人身再保险业务。我们以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来预测。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人身再保险保费收入=我国人身保险保费规模*分保率*中国再保险市占率。其中,核心变量为分保率。

类似的,对于财产再保险业务,也是同样的分析逻辑:

财产险再报保费收入=我国财产险保费规模*分保率*中国再保险市占率,其中,核心变量为分保率。

财产直保保费收入=我国财产险保费规模*市占率(经营主体是中再旗下的大地财险)

由于分保率是再保险的核心指标,我们先来看分保率的驱动因素究竟是什么。

— 06 —

███████

分保率,驱动

分保率(分保率=分出保费/直接保费)越高,意味着再保险在原保险中的渗透率越高。不同国家的分保率,不同保险产品的分保率,都存在较大差异。

据瑞再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非寿险业的平均分保率为8.4%,远高于寿险业的平均分保率2%。

2018年,我国整体分保率为4.7%。其中,财险的分保率为9.2%,人身险的分保率为2.9%,大致处于全球再保险分保率的平均水平。

不过,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分保率水平,见下图: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各国分保率

为什么中国的分出率偏低呢?

由于再保险的目的,是为直保公司分担风险,因而,业务风险等级越高,其分保意愿越强烈。

以财险为例,根据偿二代披露,不同财险产品对应不同的风险因子。其中:

车险的风险因子为0.08-0.09,财产险为0.29-0.4,责任险为0.09-0.15,信用保证险为0.37-0.47。因此,车险的分保率约为4%,财产险(16%)、责任险(14%)和航空、航运或工程险等特种险(>30%)的分保率较高。

另外,财险中还包含巨灾保险,此类保险往往具有发生概率小,但理赔额高的特点。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将为财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

2008年,飓风“艾克”重创德州后,保险公司赔付200亿美元;

2019年,飓风“多里安”,为保险行业带来约250亿美元的损失;

2020年,受此次新冠影响,日本东京奥运会延期,慕再和瑞再或将分别面临5亿美元、2.5亿美元的损失。

而我国财险结构主要以车险为主,占比62.91%,对应美国车险占比为42.6%(2018年),日本车险占比约58%(2015年)。因此,风险因子更低的车险,拉低了整体财险的分出率。

值得注意的是,储蓄业务的保费在寿险业占主导地位,而这些保费一般没有再保险需求,所以,寿险的分出率整体都偏低。

对于为什么中国寿险分出率低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我们猜测可能也是和寿险产品结构有关。

2019年,以储蓄为主的寿险占我国人身险保费规模的比重为76.8%,健康险和意外险(长期保障型)的保费规模占比23.2%。

对比日本来看,2015年健康险占人身险的比重达到34%,远超过我国健康险和意外险的占比总和。(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因为人身保险各细分险种的风险系数、分保率等数据难以查询,此处论据较为模糊,后续如找到可靠数据我们再做更新)

综上,我们假设,产品结构是影响财险和人身险分出率高低的主要因素。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保险意识和产品不断完善,财险、寿险的产品结构大概率会朝着成熟国家看齐。

因此,财险方面,车险占比可能会下降,其他责任险、财产险比重不断上升;寿险方面,保障型产品占比上升,储蓄型产品占比逐渐下降。所以,整体看,分保率未来存在提升的逻辑。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分保率的驱动力。那么,人身再保险的收入究竟如何预测?

— 07 —

███████

人身再保险、预测

回顾上文预测公式为:人身再保险保费收入=我国人身保险保费规模*分保率*中国再保险市占率。

首先,看人身保险规模——

2019年,我国人身保险的原保费收入规模为29628亿元,同比上涨12.83%。根据我国2019年GDP总额990865亿元计算,2019年我国人身保险的保险深度为2.99%。

对于人身保险保费规模的预测,此前已经在众安在线报告中详细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人身保险规模的预测,我们仍然根据保险深度的公式:人身保险保费规模=GDP*人身保险的保险深度。


同时,预测结果我们沿用众安在线报告中的预测逻辑:

GDP——根据市场上的预测GDP增速,对其进行预测。

人身保险的保险深度——假设至2028年我国人身保险的保险深度的上升幅度,与日本1980年-1990年的上升幅度一致(3%)。

2)分出率

近三年,随着我国健康险和意外险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从2016年的21.55%逐渐上升至2018年的23.94%,我国人身险的分出率也从2016年的1.8%上升至2018年的2.9%。

随着我国逐渐推行“保险姓保”,未来保障型保险的占比将逐渐提升,健康险和意外险的保费收入占比也将随之提升,从而拉动我国人身险的分保率上升。

不过,从日本推行“保险姓保”的历程来看,其经历了近15年的时间,才达到如今的水平。同时,从我国产品结构的变化速度来看,2016年-2018年期间,产品结构的变化速度有限。因此,我们对于分出率的变化无法做出准确预测,因此设置情景开关:

乐观假设——随着保障型保险份额的不断提升,我国人身保险的分保率逐渐从目前水平上升至6.4%(日本人身险分保率)。

保守假设——假设我国保障型保险份额提升较慢,分保率维持目前水平不变。

3)中国再保险的市占率:

根据计算,2018年中再寿险市占率约为68%。

从竞争格局上看,由于再保险市场比较开放,竞争者不仅有中资机构,也有国外龙头。中资机构有:太平再保险、人保再保险;国外巨头有: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等。


外资机构对于中再的市场格局,是否会形成压力?从两个维度看:

A、政策维度:倾向中资机构

根据“偿二代”规定,离岸公司的风险因子高于境内再保险公司,如果直保公司选择这类再保险公司作为对手方,那么,它将需要更多的准备金,从而占用了其可用于投资的资金。

2018年,中再寿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4%,对应的风险因子仅为0.5%。而境外再保险分入人的最低风险因子也为8.7%。也就是说,中再寿险相对于在境内无经营实体的再保险公司有较高的优势。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风险因子

同时,就算境外再保险机构在境内建立经营实体,其风险因子仍需较中资企业高0.05。


B、市场维度:评级越高的再保险公司,市场竞争力更强,外资机构占优

再保险公司评级越高,能为直保公司提升更多的偿付能力。

目前,中再和太保的评级均为A,而慕再、瑞再均为AA-,通用再保险为AA+。我国的再保险公司的评级,较国外龙头仍有不小的差距。

由于,中国再保险在人身再保险市场的市占率一直较为稳定,并且,国际再保险巨头的再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财险领域。所以,我们持有中性观点,假设其未来在人寿再保险的市占率维持目前水平。

不过,对于财产再保险业务,我们认为,中国再保险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面对慕再、瑞再等国际巨头的口碑、技术等综合实力强大,它们在巨灾等风险的定价和管理能力上更占优势,所以,我们谨慎假设,其在财产再保险领域的市占率,从当前的27%下降到20%(20%水平是慕尼黑再保险在全球市占率水平)。

然后,还剩下财产直保业务,具体逻辑我们此前已经在中国太保报告中详细论述,所以,此处也不再赘述。

至此,收入预测已经完成。不过,单一逻辑毕竟不一定靠谱,我们还需要从多个逻辑角度,做交叉印证。

— 08 —

███████

逻辑,印证

综合以上数据,《并购优塾》计算出数据,近三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0.88%、19.09%、18.73%。这里,我们再结合“季报反推”、“内生增速”、“分析师预测”等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方法一:季度反推——通过季报、中报与年报的历史关系,反推出2019年收入增速。2016年-2018年,其三季报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在54%-64%之间。我们选用均值59%作为参考值。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半年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单位:%)

由此,《并购优塾》假设,下半年如果无意外发生,可倒推出2019年年报预计收入约为1437亿元,同比增速约为17.5%。预测公式:2019年年报收入=847.72/59%=1437亿元。

方法二:内生增速——

采用预期增长率,采用公式:内生增速=净资产回报率*(1-分红率)。其历史平均分红率约为38.28%,近三年平均ROE约为6.46%,通过计算,得到内生增速为3.99%。

方法三:外部分析师预期——这里我们选取180天内2家机构在2019年-2021年的预测,营收增速为19.46%、17.94%、19.95%,未来2年复合营收增速18.94%;利润增速为47.66%、13.33%、15.57%,未来2年复合利润增速为14.44%,分析师一致预测目标价为1.52港元

整体来看,我们和其他机构、季度反推法无较大差异,而与内生增速法相比差距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再保险公司净利率较低,拉低了其ROE,进而导致内生增速较低。

至此,收入层面已经分析完毕,接下来,我们看另一个问题:利润表,该如何建模?

— 09 —

███████

利润率,预测

与其它保险公司类似,再保险公司收入在利润表上的体现为:总保费收入(以分入保费为主),扣减分出保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得到已赚净保费,之后再扣减各项支出得到其得到的利润。

目前,其主要支出包括已发生净赔款、业务及管理费用、手续费及佣金费,这三项支出统称为综合成本率。相对应的支出比率分别为:赔付率、业务及管理费用率、手续费及佣金费率。

由于可比公司未披露费用详细数据,所以,我们将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和手续及佣金费用率统一计算(各项指标均以已赚净保费为分母)。

各分项费用率拆开来看:

1)先来看赔付率——赔付率=赔付支出额/已赚净保费

从历史赔付率来看,2014年到2018年,赔付率分别为73.17%、68.40%、74.13%、76.28%、74.66%。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赔付率对比

从赔付率来看,中国再保险近几年赔付率趋于平稳。据2019年上半年报,中国再保险赔付率为76.51%,同比去年的74.39%有小幅上涨,主要原因是其收购了英国桥社。(英国桥社处于英国劳合社(保险市场)龙头梯队,该笔收购可以促进其向国际再保险巨头学习,走国际化路线)。

除此之外,如果与普通财险直保公司和寿险公司对比,再保险公司的赔付率(75%-80%),大于财险公司(60%-65%)大于寿险公司(35%)。

这主要是因为,其承担了保险公司分出的风险较大的保单,所以赔付率较高,而财险业务一般期限较短,赔付率也相对较高,寿险期限较长,有一定的储蓄作用,所以赔付率较低。

综上,对于赔付率,我们假设赔付率保持在2018年水平不变。

2)费用率——费用率包括管理费用率和手续及佣金费用率。其中,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行政办公支出等;手续费及佣金,指保险公司就分销保单支付给保险代理的费用。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五年,其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0.76%、37.48%、31.50%、29.45%、30.96%。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费用率对比

2019年上半年,中国再保险费用率为28.02%,与去年同期30.24%相比有小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2019年上半年,其业务结构有小范围调整,主要是财产再保险费用率下降,其中车险占比下降,导致费用率下降,同时人身再保险费用率也有小幅度下降。

与同行相比来看,中国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费用率处于同一水平。

和直保公司相比,再保险公司的整体费用率稍低一些,主要是由于其面对B端客户较多,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而直保公司面对的C端客户较多,管理费和佣金等费率都较高。

由于其近几年费用率波动幅度较小,我们假设费用率保持在近三年平均水平。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利润表预测

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如果我们从“综合成本率”指标整体来看,本案的综合成本率大致在95%以上,和直保公司的综合成本率相差无几(比如:中国太保为98%、平安财险约为95%),波动性都不是很大。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综合成本率

那么,问题来了,再保险这门生意的盈利能力,似乎和直保好像没什么区别,可是,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如果它的盈利能力与直保接近,那再保险的意义何在?


— 10 —

███████

再保险、核心护城河

其实,换个角度看,如果将中国再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与国际再保险巨头,如瑞再、慕再比较,很容易发现差异。

下图可见,瑞再和慕再的综合成本率波动较大,周期性更强,而中再的波动性更为平缓,不太具有周期属性。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综合成本率、国内外对比

其中,瑞再的周期性更为明显,拉长周期看,其在2005年-2011年、2012年-2017年经历了完整的2个周期,周期内的综合成本率低位触及80%。[3]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瑞再保险、周期

据中国保险学会班颖杰分析,再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与全球灾害事故保险损失的走势高度一致。也就是说,在一个5-7年的周期里,周期高峰(灾害损失大)时,综合成本率大涨,收益下滑;而到周期低谷时(灾害发生少)时,综合成本率下降,收益上涨,甚至获取超额收益。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再保险VS灾害事故保险损失

注意这张图,灾害的发生,也是呈现一定周期规律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命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我们在关于东阳光药的报告中,所提到的太阳黑子周期,结合来思考。

正是因为有再保险这个安全垫,直保公司才能将自己的收益及利润,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上。因此,再保险的本质作用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高经济社会的韧性。

反观本案,中国再保险的周期性不明显,甚至和国内的直保公司综合成本率处于同一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增长主要靠为其他直保公司提供偿付能力保障,而非为直保公司对冲风险。

所以,随着中国再保险的不断进化,逐渐向再保险的本质职能靠拢,必须立足于对风险管理和定价的“专业能力”之上,才能不断构建这门生意的核心护城河。

而目前,国内再保公司在巨灾方面和国外公司仍有差距。而国外再保险巨头,如瑞再,具有200多年的数据积累和经验总结,通过有效的定价充分覆盖风险,能够穿越行业周期。

所以,对标国际水平,中国再保险的路还很远,未来,并购大概率将是一个比较可能的方案。本案于2018年收购了英国桥社,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延伸思考之后,我们再回到本案的建模中来,继续预测资产、负债。

— 11 —

███████

负债,预测

目前,中国再保险的负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保险合同负债、长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应付分保账款、投资合同负债及受保人储金型存款、其他负债(主要是各种应付账款)。

先来看保险合约负债——

保险及投资合约负债,主要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长期人身险合同准备金。

该负债主要是由保险公司通过经验,以未来预期的现金流净额为基础,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

由于我们无法精确计算,这里只能按照历史数据粗略预测,计算公式为:

保险合约负债=期初保险投资及负债+新增保险投资及负债

对于期初保险及投资负债,该数值已知,即上一年末的保险及投资负债;而对于新增保险投资及负债,历史新增保险投资及负债占净保费收入的比例近四年平均为16.36%,我们假设维持这一数值不变。

因此,《并购优塾》粗略假设,未来每年保险合约负债=期初保险投资及负债+保费收入*16.36%

再来看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

对于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从2014年到2016年,其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都较少,2017年其发行15亿美元票据用于境外项目投资,2018年,其发行90亿人民币债券用于补充资本。

对于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我们考虑除特殊境外投资项目外,其主要是资金不足,用于支付日常营运开支及部分保险合约赔付等。鉴于其美元负债将于2022年到期,而2018年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首个到期期限为2023年,但是较难判断其是否会继续发行新债券。

因此,《并购优塾》假设——未来其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绝对值维持在2018年水平不变。

然后是,投资合同负债及受保人储金型存款——

投资合同是指没有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合同。

受保人储金型存款,是指公司已收取但截至资产负债表日,保险合同和投资合同尚未到续期保险费应缴日的款项及利息。

对于投资合同负债及受保人储金型存款,我们假设其占保费收入比例维持近三年水平不变。

然后看,应付分保账款——

其虽然为再保险公司,不过其业务收入中有一部分为财险直保业务,该部分负债主要是分出保费。

我们假设其未来占分出保费的比例维持在历史均值199.28%。

然后,我们将其他负债(主要包含各种应付账款),作为资产负债表配平项,倒算出相应的金额。

— 12 —

███████

资产端,预测

考虑到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较复杂,因此,我们将其资产端分为:投资类资产、应收保费、应收分保账款、其他经营性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

其中,占比排首位的为投资类资产。

投资类资产——主要为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再投资而形成的资产。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图:投资资产构成


在做其资产配置时,需要考虑:1)保证资产价值的稳健性;2)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以满足其负债成本的要求。 因此,基于以上因素,其投资标的可以分为债权投资、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

从占比来看,其投资标的主要以固收类为主,2018年占投资类资产的比重为70.5%,其中,债券占比40.5%。

同国外巨头相比,瑞士再保险固收类投资占比67.8%,慕尼黑再保险固收类投资占比77.1%。通过国内保险公司对比来看,中国财险固收类投资占比62.5%,中国平安固收类投资占比76.9%。

同直保公司相比,再保险公司投资方向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对于投资类资产,我们假设其占保费收入的比例维持在近三年平均水平201.19%。

应收保费—— 其近几年应收保费占净保费收入比例不断增加,2019年上半年,应收保费占净保费收入的比例16.45%,相比去年同期11.73%有较大幅度上升。

对于应收保费,由于半年数据与整年数据差距较大,我们假设其占保费收入维持2018年平均水平不变。

应收分保账款—— 其近几年应收分保账款占净保费收入比例不断增加,2019年上半年,应收保费占净保费收入的比例78.9%,相比去年同期69.4%有较大幅度上升。

对于应收分保账款占保费收入的比重,由于半年数据与整年数据差距较大,我们假设其占保费收入维持2018年水平不变。

其他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再保险资产及应收利息等。由于其与净保费收入的增长相关,因此《并购优塾》假设,未来其增速维持与净保费收入增速一致。

其它资产表科目由于占比较小,我们不再过多赘述,详细预测过程见建模表。

— 13 —

███████

基本面总结

在做建模之前,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领域的基本面:

1)行业天花板:2018年,全球再保险行业规模为2600亿美元,再保险占原保险的的比例为5%。其中,中国排名第四,再保险规模为1800亿元,整体分保率为4.7%。其中,财险的分保率为9.2%,人身险的分保率为2.9%。

2)未来增长驱动力:短期来看,主要在于我国产险和人身险原保费规模的提升,驱动力是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升。长期来看,主要在于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导致分保率的提升。

3)投入资本回报:2016年-2018年,其ROE分别为7.31%、7.23%、4.79%。

4)核心护城河:再保险的核心护城河在于其对风险的定价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行业内的口碑、评级等。

5)竞争格局:

中再寿险的市占率为68%,中再财险的市占率为27%。虽然目前本案受益于政策优势,处于行业主导地位。不过,考虑到未来随着我国巨灾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本案的风险定价能力相较国外巨头较弱,未来在财产再保险领域的市占率需要注意。

6)风险因素——巨灾保险出台后,可能会影响其在财产再保险中的竞争能力。

7)行业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菲特曾经投资再保险行业,但其在2016年减持了瑞再和慕再的股份,其认为“受利率长期下滑的影响,浮存金的收益下滑,再保险公司未来10年的前景,没有过去10年那么好。同时,用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来解释,在再保险行业,供给在增加,需求却没上涨。”与此同时,芒格也认为,“再保险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原来的再保险公司一个没少,但是从金融业过来不少人也做再保险”。


研究到这里,建模的几个主要变量已经明确。在假设搞定之后,其实建模计算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进行建模的表格测算………………

……………………………

如需获取本报告全文

以及部分重点行业Excel建模表,

请查阅:科技版建模案例库

以及:专业版建模案例库,

建模部分,样图如下


以XX电力为例,经配平后的BS表预测样图: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以XX视频为例,CF表预测样图:


保险行业深度研究:再保险,护城河到底在哪

在专业版、科技版建模案例库中,我们将沿着上述思路,解决几个重大问题。只有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才能彻底看懂上述行业,形成逻辑闭环。很多人以为仅仅依靠产业逻辑分析,就能在市场横行——但其实,如果不把财务建模、财务风险两大因素搞清楚,仍将可能面临巨大灾难:

1)在本案建模过程中,我们对比了大量的可比案例,得出的数据区间大家有何不同,其中是否有值得思考的点?国内巨头和国外巨头之间,是否有差异?

2)综合相对法、绝对法,得出的数据区间,是否符合逻辑?其中的差异因素,又在什么地方?如果进行敏感性分析,WACC和增速对数据的影响有多大?

3)本案,是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家——在本案建模测算过程中,不同方法的选择之下有何差别?到底应该怎样将所有数据因子串联起来,形成逻辑的闭环?

4)经过前期的变动之后,很多人可能心里都很慌张,夜不能寐——那么,本案的建模数据,到底在什么样的区间,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 16 —

除了这个案例,

你还必须学习这些......

这个案例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然而——市场风险变幻莫测,唯有稳健的人才能夜夜安枕。

价值洼地、安全边际,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巴菲特、查理·芒格、塞斯·卡拉曼、彼得·林奇、约翰·聂夫、乔尔·格林布拉特等诸多大师的思想精华。

无论你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只有同时掌握财务分析、产业分析、护城河分析、建模分析等技能,才能安身立命。其中,尤其是建模分析技能,更是整个行业研究的精髓所在。

然而,由于建模不仅仅是数据测算,还需要建立在对市场的理解、对产业的分析,以及严谨庞杂的数据计算,这个领域专业门槛极高,往往让人望而生畏,因而,也是限制职业发展、思考体系突破的瓶颈。

而这,正是并购优塾团队未来终生都将为之努力的方向——和我们一起,每天打卡,用10年时间,研究10000个案例。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我们将近5年来关于研究体系的思考历程,近3年来的数百家建模研究案例,以及精选的数百篇优质建模报告,全部浓缩在这份案例库里,一方面,这是并购优塾团队思考体系的全部记录,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促进你的思考,少走弯路。


【版权与免责声明】1)关于版权: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翻版、拷贝、复制。2)关于内容:我们只负责财务分析、产业研究,内容仅供参考,不支持任何形式决策依据,也不支撑任何形式投资建议。本文是基于公众公司属性,根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的财报、审计、公告等信息整理,不为未来变化做背书,未来发生任何变化均与本文无关。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市场有风险,研究需谨慎。3)关于主题:建模工作量巨大,仅覆盖部分重点行业及案例,不保证您需要的案例都覆盖,请谅解。4)关于平台:优塾团队所有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任何其他平台内容负责,对仿冒、侵权平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力。


【数据支持】部分数据,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特此鸣谢——国内市场: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理杏仁;海外市场:Capital IQ、Bloomberg、路透,排名不分先后。想做海内外研究,以上几家必不可少。如大家对以上数据终端有意向,欢迎和我们联系,我们可代为联络相关负责人。


【建模Excel表】如您已是专业版、科技板-建模案例库年度会员,可联系我们,提供凭证后,即可获取重点案例建模EXCEL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