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后,是不是潜意识里就想把好吃的带给或者留给孩子吃?

木橋379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没生孩子的时候,我信誓旦旦的对妈妈说,我可不这么做。有好吃的我得先吃,或者分着吃。但是事实证明我没有做到。哈哈,啪啪打脸。其实这不是丢人的事情了。母爱就是如此。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分寸。


首先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的都给孩子留着,一切为了孩子长身体,自己心甘情愿。可以留着,自己也要吃。比如煮了些排骨,孩子很愿意吃,但是以后也会煮,也不能全部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爱你,但是妈妈照顾宝宝很辛苦也得补充营养。我就这样做的。


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不要说“这个不好了,坏了,妈妈吃这个。”类似这样的话。我记得有个花生米外观不太好,没给孩子吃,实际上没坏,自己吃了。我家大宝就在旁边说,坏的不能吃,妈妈吃。我就想着肯定是平时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孩子才会模仿的。所以很危险。不要如此。以后真的遇到这样的,我会跟孩子说,这样的只是看上去有点皱吧,实际上更好吃,不信你尝尝。或者掰开一人一半。


最后想对自己说,也对你们说,孩子的成长中,会吃好多好东西,而且比咱们年轻多了。多吃一口,也不见得是好事,会助长自私自利之风。所以多对孩子说一些,妈妈也想吃,也想尝一尝。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热爱生活,喜欢分享。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成长。

奔跑的宝妈妈


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女人自有了孩子以后,都想着能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予自己的孩子!如果可以有三头六臂,七十二般变化,那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也是在所不辞!

母爱泛滥

都说母爱最伟大!确实,孩子是母亲的软肋,是她们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母子连着心。



任何东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好吃的东西,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玩具,只要看见了,潜意识里就想把它带给自己的孩子!只为了让孩子开心!高兴!喜欢!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妈妈,生了女儿后简直就是母爱泛滥。当她才六个多月时,就跑去超市买了一堆零食,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反正我觉得我女儿没有吃过这些,我每一个都想买给她尝一尝,被我婆婆直接说我二的厉害。玩具就更不用说了,买了一大堆,到现在除了不断扔掉的,家里还是多的经常会拌人脚。现在女儿五岁了,她特别喜欢贴贴纸,我们家的门、衣柜、冰箱、空调,反正所有能贴的地方都贴满了,客人来了都叹为观止!



不要泛滥成灾

其实有时候静下来也会想,这么做会不会过了?是否应该适可而止?如果过于迁就孩子,会不会让她们变得自私自利、缺乏爱心?认为什么好东西都理应是她的,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得不到了就会大哭大闹?那长大走上社会了岂不是禁不住一点打击?稍一受挫便会想不开?

因此我觉得有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全留给孩子一个吃,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吧!让她们也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从而变得有爱心,懂谦让!


青花欣悦


我是90后孕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从老一辈看来,有了孩子以后,潜意识里是真的想把好吃的带给或者留给孩子吃。尤其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这一辈。

我姥姥经常给我打电话让我去,说家里做了粘豆包(我爱吃的),快来吃吧,都给我留着呢~他们也不舍得吃,就等着孩子们都去了,然后再一起吃。

还有就是姥姥经常说,等你们来了,给你们杀鸡肉吃。哈哈哈哈~这是在他们看来对我们的好


但是我觉得从我们父母这一辈开始,把好吃的留给孩子这个做法没那么严重了。他们也会分情况给孩子留着。


比如说吃的,现在就不怎么给孩子留着了,一般孩子想吃了或者孩子来了,再买新鲜的就是了,没必要留着,留着也不新鲜。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过生日,我爸给我妈买个生日蛋糕,俩人在一起庆祝。我从学校回来,只见蛋糕盒,蛋糕全没了。我是很喜欢吃甜食的,蛋糕当然超级喜欢了。我妈过生日是星期四,我是住校星期五回家,就差一天蛋糕一点都不给我留……(幸福是他们的,我酸了)


过年的时候,亲戚送礼,家里有几箱纯牛奶,但是我爸妈和我都不喜欢喝纯牛奶,我老妈就说给我外甥留着,他爱喝。所以……留给我外甥,只是因为我们都不喜欢……


比如说玩具这类的,可以长时间保存的东西,还是会给留着的,等孩子来了,拿出来给孩子玩。

我家的店铺旁边新开个玩具店,老板为了搞好关系,送了几个玩具,我爸就一直给我外甥留着。像这种东西还是会给孩子留着的,其他的还真的不怎么会想着孩子。


像我们90这一代,吃货比较多,可能不会说特意给孩子留什么东西,经济水平都提升了,吃的欲望一般都可以满足,所以,大人小孩有喜欢吃的就一起吃,没吃够就再买,没必要大家都喜欢吃,大人舍不得吃给孩子留着,对于我们来讲,谁还不是个宝宝啦~


但是,有个宝宝后,可能逛街的时候会想给宝宝买什么东西,潜意识里会惦记的,但是留东西不会的。


90新生日记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有了孩子以后确实会潜意识里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但是我不会这样表现得过于明显。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家牛肉面店吃面才回家,他们经常点两碗面,每次吃面之前,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囫囵吞枣的孙子大口大口地吃。

1,你没有把牛肉给我

这家面店没有服务员,面条一般是老板煮好后,客人自己来端的。这一天,奶奶来端面的时候,干脆拿起筷子,将自己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另外一个碗里,然后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店主看到这情形猛摇头,但没吭声。

奶奶微笑着让孙子吃,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皱了皱眉毛,“奶奶,你今天怎么没将牛肉给我?”

奶奶说自己的牛肉已经在端来前全部夹给他了,但孙子不相信,在那里大叫:"你骗人!你肯定将牛肉偷偷藏起来了!”一边叫嚷一边用筷子往奶奶碗里掏,竟然将全部面条都掏在了桌子上!

奶奶露出无奈的表情,一边说你真不听话,一边用筷子将桌面上的面夹回自己碗里。

2、我的面不卖给你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么能这样?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围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着这个小霸王。

奶奶叹了一口气,“不吃会饿肚子的,那我再买一碗吧!”

正要开口,店老板冷冷地说:“不好意思,我的面不卖给你们了!”

奶奶无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经给你了,我真的没偷吃!”

这时生气的孩子愤怒得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一伸手,竟将桌面上两碗面都打掉,气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后面。

周围的人投去谴责的目光,这孩子也太霸道了,这个奶奶怎么能这样溺爱孙子。

没多久,孩子带来了一个男人,看样子,应该是孩子的爸爸,后面跟着的奶奶在抹泪。

这个男人一进门径直找到了店主,说:“给我三碗面!”然后气呼呼地坐下。

3、我买的面,我说了算

店主没吭声,给他们做了三碗面。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将其中两碗面的牛肉全部夹到了孩子面前,“老板,过来!”

当店主走近后,男人敲着桌子说:“我给钱买的面,我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我喜欢给我儿子吃就给我儿子吃,你看,我全部夹给了我儿子。现在我们还不想吃你的面了!“

说完,往碗里吐痰、吐口水!!然后甩下了100元,牵着孩子的手走了。

店主生气得掉泪,说当初拒绝卖第三碗面给婆孙,是希望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想让老人知道那样溺爱孩子是不对的,没想到给自己招来侮辱,这个社会好人难做!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重智轻德”。其表现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

4、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形式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中国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这是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

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

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




韵晨妈


大家好,我是谢小小小淑!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基本状况,我是独女,从小家里的好吃的好喝的都紧着我我吃。小时候我的妈妈在食堂上班,记得那时候特别期待妈妈下班,因为她每天都会带一个铁皮饭盒回家,里面装着当天食堂里的荤菜,她自己舍不得吃留给我吃。这个举动潜移默化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当我也做了妈妈之后,从小享受独食的优待并没有把我培养成一个自私的人,我反而非常感恩我的父母,感恩他们辛苦养育了我,现在又帮我带我的女儿。以前我逛街基本就是逛自己的衣服之类的,有了孩子之后商场喜欢去童装那层,总觉得孩子衣服不够穿,怕委屈了孩子。买吃的也是挑孩子爱吃的买,挑贵的好的买,看到孩子没吃过的零食就给她带一点,看到她没有的玩具也想买一点,每次回家都想给孩子带点什么。

每次吃饭买菜也会以孩子的口味去买,鸡腿也不再是我的专利了,可是这样下去我发现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变得有点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好吃的就该是她的而不是父母舍不得留给她的,没有感恩心态。自那以后,我开始和父母商量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主,每次给孩子拿好吃的都会和她说“这是谁谁买给你吃的,能不能和妈妈分享,妈妈也爱吃”,就这样逐渐的孩子也能体谅大人,也会经常拿东西给我们吃,分享给她的小伙伴。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妈以后,确实是有好吃的都想留给孩子,哪怕这个是自己非常爱吃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爱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爱”或许可能是“害”。


谢小小小淑


我是农村长大的70后,因为那时基本每家条件都差不多,很清楚的知道每当家里有好吃的爸爸妈妈都不动,那时候家里买不起肉因为养的猫要抓老鼠所以偶尔会买干的咸鱼腾着吃,鱼肉被我家姐妹三个吃了,爸爸妈妈也只是咂点鱼头吃点味好的都让给我们吃了,所以我长大以后都会有好吃的想着爸爸妈妈,走到哪里不忘父母恩,希望父母健健康康度过晚年。[祈祷][祈祷][祈祷]


二丫的日常


你好,你这么问,应该是你就是这样想的!哈哈,握手,我也是,我相信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以前曾经看到过有人提问:“怎么看待那些经常把好吃的带回给孩子吃的同事?”回复里很多人表示:多正常啊!

是的,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是能量的补给站。”尤其当家里出现了孩子,让这个家更加热闹、有趣,充满欢声笑语,也更让人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我爱我的孩子,我感谢ta带给我的种种体验。当孩子呱呱坠地,我感受到生活开启了新篇章,兴奋和欣喜。当孩子牙牙学语,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心、振奋。当孩子将好吃的东西塞进我嘴里,我甜蜜的心满意足。当下班回家开门那一刻,孩子飞速向我跑来,拥抱在一起,我感到所有的疲惫都消然而去,幸福环绕周身。

我感觉,我将生命带给ta,而ta反馈给我更多。我愿意用尽全力去养育ta,照顾ta,爱ta,陪ta一起度过每一天。

因此,当然,我会把好吃的带给ta,留给ta。看着ta津津有味的吃,比自己吃还开心。觉得这种食物算是有了最好的归处。此外,我还会尽量去花时间陪伴ta,与ta游戏、互动,尽量去捕捉ta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就在答题的此刻,宝爸喊我:“老板,吃饭啦!”,然后大宝跑过来,学着用同样的口气叫我:“老板,吃饭啦!”然后一脸调皮的跑走了。周末的晚上,就是这么有趣!

这一切的潜意识,都是因为ta是我的孩子,我是ta的妈妈,一切付出,水到渠成。

我是夏天的帅宝贝,两个孩子的妈妈,欢迎大家关注我,相互探讨育儿经验、感受。一儿一女,因此上文用ta,代表我每一个孩子,我都爱他们。


夏天的帅宝贝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有了孩子以后,是不是潜意识里就想把好吃的带给或者留给孩子吃?”你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会带给孩子吃,我是一名25岁的男性,我现在是一儿一女,简单谈下我的真实感受吧:

①当我有了小孩之后,我看到别人家小孩在玩什么,首先我的脑海里首先就会像到“明儿给我儿子也要买一件”;

②整个人多了一份责任感,不再像以前一样,夜晚一觉睡到天亮,打雷也醒不了的那种状态;

这应该就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吧,就像“鸟儿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一样;

所以说,有了小孩以后,你的潜意思里就会把好吃的带给或者留给你的孩子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ff3d1fe766a48debd8a832057a47a79\

洒脱哥Vlog


您好,我是彬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这个潜意识大多来自宝妈,我也是一位宝妈,所以深有同感。

不光想把好吃的带给或者留给孩子吃,就连平时做饭也下意识地会考虑到孩子,炒菜做饭时会无意识地做得营养更丰富一些。

这是一种本能,作为一位妈妈天生的本能。

孩子小的时候,添加辅食时,会加上各种营养的食材。

幼儿的时候,喂孩子吃饭时,也会不自觉地把各种蔬菜和肉类夹到勺子里喂给他吃。

再大一些的时候,由于我和老公觉得我俩都稍微有些发福,所以我们尽量会多吃一些蔬菜,避免吃肉类。但是考虑到孩子,每天会另外专门给孩子搭配肉类和蛋类。

潜意识里就想把好吃的、营养的带给或者留给孩子吃,每个父母都是这样做的吧?!

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港湾。

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是爱阅读、爱分享的【彬妈阅读】!


彬妈阅读


有了孩子后,去哪里都会挂念着自家的孩子,会想念她,今天又吃好 喝好 有没有被照顾好。其实在自己父母和孩子之间,孩子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远高于父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以前的自己也是父母将好吃的留给自己,现如今自己为人父母,有好吃的是会想到自家孩子,经常忽略掉自己的父母,想想也是挺惭愧的。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对小孩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是会想到留个自己孩子吃,有时候过度的宠溺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所有作为家长要合理把握这个度。人生短短数十载,想到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一旦失去,悔不当初。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