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书法的美?

中國力量ZHR


隶书的章法有的是字距大于行距。有的是纵横等距。有的是纵有行,横无列。结构特征是均衡、错落、静中有动、稳中有奇。

清代隶书杂入草、行、篆、魏碑笔法,大都取法汉碑。有强烈个性特点。清代隶书有墨色的变化。有文人气。

一,赵之谦隶书中有北碑笔法和草、篆之意。

二,何绍基隶书骨力强,有圆笔篆意,用笔老辣圆浑。

三,伊秉绶隶书气势雄强,用厚重的颜体楷法写隶。方严宽博,古拙峻爽。

四,桂馥隶书朴茂劲健,稳中寓动。

五,邓石如以篆书入隶,意与古今。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普通人欣赏书法,往往会用比喻之类的词语。比如说他看到欧阳询的书法之后就会说。

这书法写得干净,总感觉要倒的样子,像一个美男子似的。

比如说他看到颜真卿的书法。


他会说这书法写的有劲儿,敦敦实实的,像一个富态的老板。

比如说他们看到米芾的书法。

他们会说这字怎么写的七扭八歪呀,像喝醉酒的醉汉一样,飘飘欲仙了啊。

不要以为普通人就不会欣赏书法,我觉得他们的眼光还很独到呢,他们的评论往往一语中的。只不过他们不会用专业的术语评论罢了。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我们大家是一样的。

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是丑的?看一眼就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杨贵妃如果和猪八戒放在一起到底谁美谁丑?一个普通老百姓会选择谁?如果他说杨贵妃比猪八戒还丑。那不是他的审美意识出了毛病。而是他的脑子有病,他是得了神经错乱了。

就说这么多吧。


水电工老路书法


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看法。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专家和普通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态度也不一样。


例如,一般人是看不懂苏轼,包括颜真卿的行书的,肯定会说,“写的什么呀!歪歪扭扭,涂涂改改”。然而,有品味的书法家却看到满篇的书卷气,文人气。他们的书法无疑是好的,好了一千多年了!所以,说普通人要怎样欣赏书法作品呢?

说实话,普通人可能只能从标准的楷书或者行书,隶书去看了,因为“楷书无欺”,也可以说“正书无欺”!普通人只能看出标准书体的点画,结构好不好。比如说,那么多人喜欢田英章的字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再比如一般人觉得工笔画才好,认为写意画便不好,因为看不懂!



也就是说,一般人看书法作品,从规矩出发,专家看书法作品从格局出发,即便是雅俗共赏,但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呢?


存希斋书法


如何欣赏书法的美?这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同字体的书法,其风格美也各不相同,当书法成为艺术之后,书法的美也更加丰富了,比如,“笔法美、墨法美、章法美、线条美、中和美”等等,要记住“用笔、结体、章法”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



所以“用笔、结体、章法”蕴藏了书法所有的美,欣赏书法的美,自然也是从“用笔、结体、章法”着手,比如,甲骨文是最早期书法的基本特征,笔画多纤细方直、遒劲有力,文字象形,抽象寓于具象之中,字形大小不一,且变化多样,章法参差错落,整体具有一种雄浑之美。


可以这么说,每个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都各不相同,但不管怎么样对书法的审美依然是以“笔法”为主,虽然笔法是书法的技巧,然而它对书法的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不了解“笔法”,就无从欣赏懂书法的美,换句话说,笔法就好比构图,“书画同源”国画中的构图,

一开始就说了,不同字体的书法,风格自然也不同,“篆、隶、草、行、楷”书法各有各的美,比如,篆隶、章草以“复杂”为美,楷书、行书、今草以“简易”为美,草书中的狂草又以“潦草”为美,但是“潦草”的有规范,



书法又是线条艺术,所以线条又是书法最显而易见的美,笔触之美也含在其中,比如,被称之为“草圣”的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书法,笔画丰满,线条饱满含蓄、柔中见刚;笔锋出之有力,筋强骨健,毫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中有静,满纸如云烟缭绕,这是草书的巅峰之美。


诗夜城主


美,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不需要论证,辨析,也不需要说明,解释。

视觉所触,即感之,叹之,慕之,乐之。

几岁大的稚童,近百岁大的暮年老人。皆可凭借直觉感知美。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自然的美景。书法也不例外。说美可俗雅共赏,也不过分。

书法有自己的独特构成及审美体系,书体繁多,历史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多。但无论是什么书体,草楷隶篆,无论什么形制,匾额楹联,书扎碑帖,优秀的作品,都能传递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均衡,茂密,疏朗;飘逸,古朴,静穆;健硕,素净,灵动……不一而足。

审美情趣有多少种,书法就能传递多少种美。为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书家的人生体验与文化传承的集中展现,不仅仅是线条之美,也不仅仅是具象之美。


异度9631


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不瞒大家说,别说普通人不懂书法,就是练字的人,真正懂书法的也没有多少。多年来,我接触到的练字的人和不练字而喜爱书法的人,以及向我索求字,或请我装裱字的人,经常向我请教谁的书法作品好,上档次,谁的书法作品有收藏价值,更多的朋友拿来其卖来的,或求来的字让我看看给以评价,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把垃圾当宝贝,有的把宝贝当垃圾。没有办法,对他们说不清,也道不明。

我只有一个办法,只得顺着他们的意思去评判,他们当宝贝的,我就说好,好!他们当垃圾的,我也只能说一般,一般。

到底如何品味书法之美?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欣赏水平。

书法是一种文化,是文化人操作与欣赏的艺术品,没有文化,哪来的欣赏,没有文化如何品味书法艺术之美。

欲品味书法之美,抓紧时间学习吧。



李存章艺术园


书法审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学识,生活环境,性格,就会有不一样的审美观念,对于同一幅书法作品,就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认知。那么怎样从书法美的共性上去欣赏书法作品呢?或者讲,咱们普通人该如何去品味,欣赏书法之美呢?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首先得到的是一个直观的感受,即第一印像,或雄强,或妩媚,或挺拔,就像有一人远远而来,或帅,或美,外形轮廓基本了解。这就是整体,或讲是书法的布局。

对书法的布局有初步认识之后,我们会观察这幅作品的结构,揣摩其结字特点,师承流派。

最后对其笔法,点画进行分析,细察笔画的神妙之处,再反回到结构,章法,反复再三,从形质到意境,从意境到形质,并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心领神会之际,而拍案叫绝,是为品书。尤如了解一个人,从外形到精神世界,观书如观相。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写,敬请指正,谢谢!


快意诗画


1.欣赏书法不妨先从时代风格入手。我们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这个“体”即指风格。时代风格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汉字的演化,如秦篆、汉隶、魏碑、晋行草、唐楷、宋行书等,它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2.汉字字体演化基本遵循一个规律,即字体向规范化、完整化演进,沿着“篆—行—草—楷”这样的脉络发展,以实用为基础,逐渐规范。到楷书,汉字从笔画的平行、笔画间距的相等,到字体结构的几何造型、数学比例等所有美学元素基本完成,因此,唐代之后,汉字就未再出现新的字体,其演化已告完成。

3.理解时代风格有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书写工具。比如秦篆不是写的,是刻的,所以笔画粗细均匀。又如,由于日常应用中书写快速,篆书变化为隶书,结构变得相对灵活,出现了“蚕头雁尾”的特点,这与写字时手自然往上飘,向右上“甩”有必然关系。

4.楷书艺术的基本标准是:横画平行、笔画等距、结构符合几何比例。其更高的标准还包括:笔画的灵活以及力道表现、风格韵味的呈现等。楷书讲究干净、稳定,但是也容易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流于呆板、僵化。笔画之平整与平板往往不易区分,写字与画字不好区别。

5.楷书的时代风格在于结构定型化,可用数学、几何的方法去分析,比如欧阳询著名的《九成宫》中“三”字虽然只有三笔,但如果在中心画线,底部画线,就能看到一个隐形的等边三角形。而且,在这个作品中,“三”字出现多次,每个都不一样,可是整个字又非常平衡,可见里面包含了不少美的和技术的原理。因此,欧阳询这个作品以严谨著称。

6.与楷书不同,隶书有着“尚未定型”的美感,它开启了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摩崖刻石的隶书,朴拙、阳刚、充满原始的雄壮风格,《石门颂》《西狭颂》就是很好的例子。随着东汉时期的演变,书写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在碑版上写,笔墨更为讲究,技术更为娴熟,典型的例子是《曹全碑》。可以说它是风格最优雅的隶书,颇有文人味,柔美、华丽,是比较女性化的隶书。

7.隶书书写格式比较特殊:字距大于行距,这样才好看。因为隶书字体略为扁平,所以阅读时,视觉会有横化倾向。

8.书法是一门视觉艺术,不同的笔画形状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可称为“视觉心理学”。比如篆书起笔藏锋,笔画粗细一致,其板正、严肃的风格,会令观者的心情变得庄重、沉重。与之相反,草书书写快速、字形多变,形成的动态之美则能激发观赏者的情绪反应。可以说,书法会带来物质—精神的互相启发,这也是书法的一个特有的功能。

谢谢。


李信涛2020



培培1898


欣赏书法的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笔法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线条一定要过关,笔法变幻多姿,线条沉着有力。这是笔法美表现形式。

二、字形美,书法的结构就像一个人长得帅不帅,长得美不美,通过线条的搭配来体现字形美。

三、章法美,通观整篇,前后衔接自然流利,气势贯通,布局留白对比自然和谐。

四、气韵美,书之妙道,神采为上,通过线条,结构章法来体现整体气韵,或是沉静优雅,或是潇洒流畅,或是风樯阵马,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引人入胜。

五、内容和形式美的结合,书写内容和笔法字体形成呼应,让书写内容的境界进一步升华。

这是我对欣赏书法的一些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