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若恶化,全球或面临严重粮食危机,我们怎么办?

新大风歌


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几乎成难以控制之势,各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下滑。我国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防控,疫情总算被控制,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人们的生活正在走向正常。春耕生产也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但是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粮食还是有部分依赖于进口,如今疫情爆发形势严峻,进口粮食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作为老百姓,要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自己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胜利的曙光在向我们招手!


Blue蔷薇


其实我觉得,关于这方面不用过度担心。因为这得益于我国一直以来的相关政策和控制力度。

1.粮食生产能力。虽然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仅2019年就进口了8958万吨,位居粮食进口世界第一。但是同比已经下降了1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比18年已经有少了895.8万吨。但是,要知道,中国也是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里要说明袁老的智慧,因为他才能让所所有国人吃饱饭,这里要衷心的感谢袁老。很多人说,自己是吃他家饭长大的,相对来说还真没说错……因为我国粮食产能大,所以即使是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我国是有一定的续航能力。


2.战略储备粮计划。这一直是我国基本国策。虽然我没查到具体数目,但是从中储粮和各地粮仓的规模来看。一两年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从现有的形势来看,即使一年两年内产值底下,但经过这么久,国内就会早已稳定了。现在我国的全国动员能力早已有目共睹了。所以 我国也有很强的缓冲能力。


3.国家调控能力。我国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一直是卓有成效的。我们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所以不存在各地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出现。当需要的时候,储存丰富的地方可以很快的进行调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能力我们已经早已证明了的。更何况,宏观调控也在于整体的统筹能力。当粮价上升太高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它降到可接受范围。所以,我国也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4.国民参与强度。因为现在的公信力强大,所以民众普遍是有信心应对灾难的。得益于这些年但凡有事,国家和军民的有力支援。所以现在基本不会有争抢物资导致混乱的情况发生。这次疫情的很好控制就可看到这些细节。像国外争抢卫生纸那种搞笑事件,估计在国内是看不见了,除非商场大减价。这次疫情的发生可以说非常突然,但是经历了初期的突然打击和部分昏庸干部之后,反应的迅速和各个地方的配合都是非常良好的。所以,我国也有一定的打击抵抗力。



综上所述,如果真有粮食危机,顶多就是粮价上涨一些。剩下的,就是该吃吃该喝喝,做好复工复产,危自己解决,机就要看各自本事了。


小桐不闹


在越南、埃及、俄罗斯等国宣布禁止出口粮食,如今,已经有一些国家宣布粮仓告急。

目前,印尼和菲律宾两国已经宣布粮仓告急,称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

那么,我们在这种冲击下,会不会迎来粮食危机?我国有能力应对粮食危机吗?

首先,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粮食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

其实,我国粮食保障的底气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粮食自给率高。

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超过95%。这是因为,我国历来有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的传统,粮食生产能力强,依赖进口程度较低。

其次,粮食储备充足。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截至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余粮相当充足。这是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结果!

再次,对外依存度低。

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至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

对于粮食危机之难,我国成功应对了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来势汹汹,但同样我们依然自信满满!


三农技艺


疫情全球严重化,我认为,疫情对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加之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有可能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预期。我国是人口大国长期依靠粮食进口,最近几个粮食出口大国,缅甸,和越南也修改了,粮食出口合同。应对这种情况,中央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今年农村种双季稻的每亩补贴800元,相应的农业机具补贴额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补贴力度空前的,极大的调动的农民的积极性,种双季稻,比以前种一季中稻亩产能多出800至1000公斤左右。大大的增加了我们的粮食安全。



南桥小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说,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我国粮食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获得丰收,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近年来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在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各地已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出口国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大。




写给自己的歌


我们不怕,国家统计局,去年生产六亿吨粮食,十四亿人口,能吃多少。再说,连年大丰收,年年增收,库存满满,粮食存久了,会变质不好吃。清理一下库存陈粮,不是专家说,夏粮也丰收吗?我不耽心,中国粮多多,专家说的。


一帆风顺永远开心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问题

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国家的粮食不够 哪怕全世界都缺粮我们中国也是不会缺粮食的。

那为什么不会缺粮食呢? 因为我们国家国库里面有着好几亿万吨的粮食储备 足够吃上一年 虽然吃的不是很好,但是也是够我们的下一季度的粮食继续供应上来。

那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缺粮食,还去国外进口粮食储备

各种数据什么今年粮食进口多少啦,说明中国如何缺粮啦,自产不够啦。我就想说:真是幼稚。

中国是每年进口不少各种粮食,包括各种食品,但是并不是因为中国自产不够,相反,中国自产绝对够,甚至国库粮仓粮食都发霉了。之所以会进口粮食,是因为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吃更加挑剔了,不管是理性的,还是不理性的,很多人需要吃高档。拿大米来说,超市里散装中国产的米一大堆,买的人不多,更多人买什么呢?买泰国产的香米等等,不是没米吃才进口,是要满足心理需求才吃进口。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粮食会缺少 只要在中国就是最安全的!!




赶海阿鹏


未雨绸缪。其实人需要粮食,畜牲也需要大量粮食,首先我们减少吃肉…多吃蔬菜…粮食最快能缓解。同时政府多鼓励耕种,少点建楼,占用太多耕地了


广东清远妹


疫病全球扩散,各行各业一半停产,象这样快速扩散下去,必将是人类的重大危机,有很多用具商品可以节俭,唯有粮食节省不了。作为中国来说,人口多,粮油每年要进口那么多,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证粮食供应,保证食品供应,就意味着我们要加大农业力度,组织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组织禽旦鱼猪牛羊等肉制品动植物的养殖,保证不饿肚,有肉吃,只有这样才能够稳住民心,不出恐慌,混乱,平安度过底谷期。


光伏鱼家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如果地球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疫情是地球人共同的敌人的话,疫情势必重创地球人。这并非杞人忧天!随着在疫情在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横行肆虐,越来越多民众的生命被下划上了休止符。即使活着的人们,也会遭受到亲人离去的痛苦、粮食危机的考验,甚至是战争的摧残等等。只有地球人携手并肩,积极应对疫情的挑战,尽快遏制疫情的蔓延,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地球人才可渡过这次疫情所带来的空前灾难,转危为安,转危为机,继续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