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豆瓣8.7分的《东京女子图鉴》讲的是地方出身的绫,来到梦想中的东京打拼,从一名小职员成长到女强人,在长达十几年的打拼过程中和各种各样的男性打交道的故事。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故事第七集,年近30三十岁的她羡慕身旁人结婚生孩子的情景,于是她参加相亲会所举办的活动后,和一名39岁,外贸公司上班,在东京买了一套高级公寓的男子结了婚。

婚后生活的绫还是处在一种羡慕别人的幸福家庭生活中。即使发现老公和自己三观不合,也麻痹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绫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进屋子,看见丈夫躺在沙发上无所事事,茶几堆满了垃圾,卧室的衣服随便放着,等着绫回来收拾,还对绫加班结果没吃到绫做的晚饭而生气。

绫看到满屋狼藉后说:“这个房子里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住,所以自己不做事的话就意味着推给对方做。”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后来,绫为了缓解和老公之间的尴尬,还特意请了一天假在家打扫卫生,做做家务,结果加深了老公和自己三观不合的想法。

绫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女性,努力维护着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却以老公婚内出轨为结局惨淡收场。

那么,生活和工作真的能够保持平衡吗?

手机里经常看见有的文章标题上写着,《教你如何维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或者《只有懂得维持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女人才是成功的女人》等等。

那么,怎么样生活和工作才算保持平衡呢?是花在上面的时间均等,还是精力投入一样多?还是说工作上令老板满意,生活中令家人满意,是不是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能算作生活和工作平衡?

听上去我讲的就极不靠谱。除非有两个你,才能做到不仅工作厉害,连家庭也做到让家人满意。事实上这是很难的。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罗振宇曾经说过生活和工作要保持平衡的话题,他说根本不存在平衡。如果你让脱不花在孩子生病和公司开重要会议,她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送孩子去医院再回来开会,所以,你问脱不花女人该如何做到生活和工作保持平衡是没有答案的,只有你面对它时,才会知道解决办法。

就像许多写成功学的作者,他自己本身就不成功,那么他写成功学的理论又有几分可信呢?

有这么一句话来恶搞成功学: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强,因为他们在你睡觉的时候在很努力工作。你说这是不是瞎扯淡,毕竟美国和我们有12小时的时差,反过来说,我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候,美国人也在睡觉。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所以,有些励志语录的本质是伪命题,如果不懂得辨别,伪命题就深入你的思想,成为错误观念。

要想识破伪命题,先来了解一下伪命题到底是什么。

01

什么是伪命题

伪命题是指不真实的命题。所谓不真实,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其二是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 另一种解释是指没有意义的命题,无法断定其真假,既不是先天的分析命题,也不是可以通过经验判断的综合命题。比如,“团结比原子弹还厉害”,”凡事都有例外”这类命题就属于伪命题。

总结一下,伪命题就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或者没有意义,无法判定真假的命题。

那么什么是命题呢?命题就是一个观点,能够用来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

曾经的我也把“努力就能成功”当作至理名言,后来才发现,这句话彻头彻尾就是伪命题

努力的人有那么多,凭什么是你成功了?更何况,所谓成功,你又是如何定义的?是赚得百万,还是坐拥五套房,又或者要登上福布斯排行榜?

没人能够告诉你成功是什么,你误以为外界定义的成功,就是你想象中的成功。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我们人类会变得又单一又无趣。

而且,天下不缺努力的人,努力是活下去的基础。很多人很努力地活着,很多人很努力让自己过得好点。努力必不可少,但不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唯一因素。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伪命题危险就危险在你不知道它是伪命题。它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你的认知,使你走入认知误区,如果一直没有纠正过来,错误观念就植根在你的思想里。

02

伪命题影响认知

《欢乐颂》中有一幕是这样的,杨紫饰演的邱莹莹在房间里跟着成功学大师学习成功学被刘涛饰演的安迪看见了。安迪出于好意对邱莹莹说,这种书不值得看,邱莹莹反而觉得是安迪看不起她,觉得她不能成功,于是,邱莹莹和安迪关系急剧下降。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我有个朋友,他有段时间也很迷信成功学,还买了一堂成功学大师的线下课,听完后,他特别激动,觉得斗志满满,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相当于花了一大笔钱去买了一肚子的鸡汤。

只要你怎样怎样,你就能成功。只要你好好奋斗,未来十年必定能够年入百万。朋友深以为然。然后他就很努力工作,什么活都抢着干,结果被员工妒忌,使绊子扫地出门。然后他又问大师,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还要被辞职,大师说,你还不够努力。

就像文章刚开头提到过的生活能否与工作平衡,如果你觉得可以平衡,那么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做到家庭事业两头顾。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古典说,你所谓的平衡,其实是在生活和工作之间的来回妥协。马云曾经坦言说自己很后悔创立阿里巴巴,应该多花时间和家里人在一起。马云肯定比我们厉害多了,他都做不到平衡,更别说我们。

一味相信伪命题,就如我的朋友一样,深陷其中不知其错,南辕北辙。

生活中的伪命题很多,有些根本经不起推敲,一推敲发现这里面错漏百出。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反伪命题思维呢?

03

培养反伪命题思维

1. 接受多元思维

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元思维模型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了解我们自己所相信的东西,那么就是把自己处于一个封闭状态,只选择自己相信的信息,不接受和自己不同的声音,觉得只有自己是正确的,那么你对真实世界的了解度肯定不够。

查理芒格说:你的思维模型,必须来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发现人世间的全部智慧。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的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我们用多元思维去看待各种观点,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能发现破绽。如果顺着伪命题的逻辑,那你就是在伪命题的框架中寻找真命题,这就掉入伪命题的陷阱里。

不光是为了判断伪命题,生活中用多元思维模型去解答疑惑,是我们都要学会的。尝试去打开心扉,接受外界不同的声音,这样你反而心态就放宽了,更能坚定自己的立场。还能从别的思维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2. 用事实说话

有些伪命题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事理和科学道理。所以,当有人抛出观点时,你要看看这个人能否举出例子来说服你,如果能说服,那这个例子是否存在普适性,而不是极个别例子。

打个比方,有人说早起的人方能赢得人生,然后他举了一大堆成功人士早起的例子。看上去好像很有说服力,那么晚起的人就没有成功人士了吗?有些人适合早起,有些人晚上工作更有创造力,就像我们写稿子的,很多写作者喜欢在晚上写稿子,因为那时候是灵感迸发的好时机。如果你要求他早起,早上起来写稿子结果和晚上的效率差太多,那么他也的确不适合早起。

相信大家上高中时都听过一句话:等你们上大学就轻松了。然后我就开始畅想,等我上了大学我要如何潇洒,要做什么事情,要去哪里玩。结果上了大学后才发现,有些人的确很轻松,有些人反而比大学更累了。想要有个好前途的大学生,大学里不会轻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管在哪个阶段,想要有个好的人生,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会少。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3. 怀疑精神

波普尔说:我们不可能思考任何我们事先没有通过外部或内部感觉到过的东西。

怀疑是识破伪命题的第一步,正如好奇心一般。作业本里的答案也不会写正确答案,而是参考答案。如果哥白尼没有怀疑太阳是中心,那也不会有日心说的产生,而日心说的发现就有可能往后推迟几百年。

曾经在欧洲流行一个说法,他们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天鹅,因为在当时还没有人知道黑天鹅的存在。直到看见了第一只黑天鹅后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我们看很多名人演讲,有些人认为是这样,有些人认为是那样,权威就一定代表正确吗?我们都会说不是,但心里还是相信权威的力量。毕竟权威肯定要比我们专业。但是所有的权威是真权威吗?许多科学家的实验结果相互矛盾。

怀疑不是抬杠,是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保持在复杂世界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识别生活中的伪命题吗?方法看上去很简单,足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04

如何识别生活中的伪命题

一、批判性思考三步走

在《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中提到了批判性思考的三种基本方法。

①明确目的是什么

一个人说话,不要只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对你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那她说出这句话是出于什么目的,是调侃还是遇上了渣男,又或是她的对象又惹他生气了。情况分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是因为她对象,结果你顺着人家,一起骂她对象,结果后来他俩和好后,那你说过的话岂不是很尴尬。

有些人说出来是这个意思,其实她还没有表达出来的是另外一方面。

有时候我们看一篇文章,开头写得好好的,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果写到后面越写越歪。最后回过头看开头,发现作者也没解决什么问题,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没达到。

这就是目标感不清晰。有些写作者会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进行诡辩。你用目的去检验他说过的话,发现是不符合逻辑的。通过推理发现原来是个伪命题。

所以,带着目的去看问题,别人说这句话是为了什么目的,然后再反过来审视他的一言一行。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②警惕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就是惯性思维,依托于我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这里就有个BUG,经验和常识是过去的,那么就一定正确吗?就像上文提到的天鹅,人们过往经验中见到的都是白天鹅,所以自然认定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黑天鹅的出现才打破了惯性思维。

思维定式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方便、快速的找到解决办法,但是也有小部分是思维定式解决不了的。

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曾说过:“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仍能保持行动能力。

思维定式虽好,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当你头脑中觉得某事是错误的,先思考一番,问自己真的是错的吗?或许是我的经验出错了,导致判断错误。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③不断发问

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有朋友问你关于某事的看法,一开始你能够侃侃而谈,当他越问越深时,发现自己也不明白了。这就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是不知道它为什么能够这样。

不断问问题有深入了解的功用。记者的采访也大都如此,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深挖,最终了解到事件背后产生的原因。

如果有人提出了观点,你对此表示怀疑,就可以通过不断问问题来找到他说的观点能否站住脚,是不是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二、反证法

顾名思义,就是举出反面例子来证明其真伪。伪命题的特性中就包含着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科学依据,无法判定其真假。

举个例子,凡事总有例外这句话是伪命题。生死在目前看来,还真没有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生死。所以,这句话也就属于不符合客观事实。

如果你对观点有所怀疑,看一看能够举出反面例子。如果能,说明它不是真命题。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三、顺势辩驳法

顺势辩驳法,是根据对方提出的论点所形成的态势,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对方反驳。

这个方法是顺着对方的观点来辩驳。对方提出一个观点,你先不急着反驳他,先认为观点站得住脚,然后顺着观点思考。

比如说,有人对你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你就顺着这个思路想,为什么细节能够决定成败,如果细节能够决定成败,那么在工作中一份方案字体让人看着不舒服,那么是不是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份好的方案呢?

显然不是。这样,他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够决定成败,你不会因为马巴菲特不会做家务而觉得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男人。

《东京女子图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用伪命题来麻痹自己

总结一下,伪命题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稍不留神,伪命题就潜入了你的大脑中,植根下来。为什么智商税有人交,因为他们宁愿相信商家编织出来的案例,也不愿看到科学家们告诫大家的真理,然后用“凡事总有例外”来缓解遵从伪命题后也依然没有效果的内心。

要想学会辨别,要学会对各种思维保持开放状态,警惕思维定式,不要轻易做判断,因为我们过往经验也不是完全正确,要懂得怀疑,不要听风就是雨,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