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用荒诞的黑暗幽默,演绎浮躁时代下的三重哲理

图/网络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合理合法的抢银行,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严谨父亲

《大赢家》在3月20日在字节跳动全网观看,选择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上线也是诚意满满,正如在电影上映前,大鹏所说:“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以一种不再特殊的方式,愿它落地生根,自由生长,让路过的观众乘凉,在难熬的日子里笑出声来。”

《大赢家》用荒诞的黑暗幽默,演绎浮躁时代下的三重哲理

影片讲述一个叫严谨的银行职员参加一次抢劫演练,在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无所谓”“走过场”的情况下,以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完成演练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整部影片以夸张到近乎荒诞的方式,认真和随意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展示生活中的核心价值。

这篇文章将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角度,围绕利己和利他、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群体和个性的矛盾和冲突,剖析严谨的胜利所折射出社会道理。


01个体的角度:严谨的胜利,是形式主义群体下社会个体的重生

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对“群体”有这样的解析:

“群体”是指个人聚集在一起的团体,他们不分国籍、职业或是性别,也不论是什么原因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个群体里面的所有人的情感个想法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他们那些有意识的个性消失了,一个集体的思维形成了,这就是“心理群体”。

影片中的公安局长、支队长、警察、银行职员、孕妇、爷孙俩以及严谨等所有人就构成了一个“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一种儿戏、随意的心态对待演习。

所有的警察和支队长都以为,这次和以往一样走走过场,他们总以为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这不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而是对演习剧本的深信不疑。

每个银行职员对形式主义也是见怪不怪,在严谨被警察逼进银行负隅顽抗时,他们试图让严谨放弃抵抗,赶紧让警察击毙结束演习,在他们的观念里,这样的演习就是走过场,像严谨这么折腾纯属浪费时间。甚至邢云珠在和严谨争执时也说:“演习,走走过场就成了。”

新闻记者身上同样透露着深深的形式主义烙印,他们对演习的固有印象是“装样子”。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记者在知道劫匪与警方对峙,没有按照演习套路进行,用了“通稿上不是这么说的”和“出人意料”,来表达对此次演习的看法。

《大赢家》用荒诞的黑暗幽默,演绎浮躁时代下的三重哲理

在点外卖时,导演把镜头定格在支队长、局长、行长三个人身上,并借于海娇的嘴,对他们进行赤裸裸的讽刺:“猪脑子,三份。”

在影片中,当这个群体建立时,里面每个人原本独立的意识消失,他们抛弃了认知底层中属于自己的观念,比如:严谨、认真,再把他们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和看法,重新组建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有别于自己真实情感的“群体心理”,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形式主义。

在这个群体中,唯一显得特立独行的个体是严谨。在《乌合之众》里提到:

群体对强权唯命是从,却几乎无法被良好的善意所打动,这对于他们来说无非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形式。

值得庆幸的是,在影片中这个群体被个体的善意所打动,使他们回归到孤立是的状态:严谨、认真。

吴行长和严谨的冲突将影片推向高潮,从吴行长被判取消演习资格后,所有人才开始认真对待。

我们可以用法国社会学家Durkheim所提出的“反常态”(anomie)这一术语,来描述严谨的个体行为:“它是一种破坏群体或社会规范的行为。”

《大赢家》用荒诞的黑暗幽默,演绎浮躁时代下的三重哲理

而它的意义在于:“一百个里面,有这么一个就够了,但要是没有,还真不行。”

正如《乌合之众》里提到:

真正的历史变革,并不是那些以宏伟和暴力的场景令我们震惊的事情。能够令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重要的变化,是对思想、观念和信仰产生影响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只不过是人类思想的无形变化产生的有形结果而已。

02家庭的角度:严谨的胜利,是原生家庭权威型教养的胜利

沈家宏在《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中对权威型父母有这样的描述: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权威型是最有益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的特点是对孩子既有较高的纪律或规则要求,又有对孩子的需要或情感较高的反应性。他们对孩子会有较高的期待,也会给孩子的成功提供资源和支持。

按照权威型父母的理论描述,严谨的父母是典型的权威型父母。

影片中,严谨父母在听说严谨被抓,他们十分着急地向警察求情。后来严谨母亲还给朋友打电话,炫耀儿子参加演习的事,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子工作的极高期待。他们除了给严谨出谋划策外,还对他的演习给予极大的支持,母亲为他做饺子,妹妹帮他开摩托车,父亲鼓励他“有困难克服困难,没有困难就给警察制造困难。”

后来,警方把严谨一家请来帮忙,父亲不仅没有配合警方劝严谨,反而让他严肃认真的完成任务,他妹妹甚至在嗓子有缺陷的情况下,依然为哥哥通报警方的部署。在严谨一家的观念里,演习就是工作,既然是工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大赢家》用荒诞的黑暗幽默,演绎浮躁时代下的三重哲理

在这种推崇个人责任和独立,并且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的健康家庭体系中,严谨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观念,所以在外人看来他们全家都是“轴人”“杠精”,但这只不过是浮躁社会对认真、严谨的曲解而已。

严谨从小在“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合理合法的抢银行,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的认真态度的熏陶下长大,他理所当然的就是个严谨的人。

在影片中,是严谨原生家庭的胜利,是权威型父母教育方式的胜利,他们在严谨身上刻上了健康的思维理念。

03社会的角度:严谨的胜利,是功利社会下实用主义的胜利

当社会整体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淡薄、生活和发展没有稳定的预期,功利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人的自然生物属性就会逐渐沉渣泛起,就形成了浮躁的功利社会。

在整部电影里,透露着满满的功利主义,参加演习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着同样的特点——功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大赢家》用荒诞的黑暗幽默,演绎浮躁时代下的三重哲理

吴行长想利用这次演习向领导展示自己的能力,还特意交代记者要做专访,一句“只要不是抢到自己头上,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暴露了利己的私心。

支队长在局长面前夸下海口要“半小时解决战斗”,特警队长在支队长面前承诺“十分钟解决战斗”,和特警队员向特警队长承诺“五分钟解决战斗”,同样都透着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和对上级领导的变相贿赂。

银行里的职员,有的急着回家看牙医,有的要回家吃饭,有的要陪小孩过生日,甚至连孕妇的老公,在遇到抢劫时,都表现得极为自私。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是和电影一样吗?每个人都为功名利禄奔忙着,过着焦虑不安的日子:每个人都像电影中那个孩子的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送他去上培训班,然后又怕考不上好学校,考上好学校之后,又怕找不到好工作,出来工作了还担心找不到好老婆。

反观严谨却是个实用主义者,不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秉承严谨的态度。在参加演习时,他认真计算每张钞票,规划逃跑路线,记录运钞车进出时间,对现场环境进行勘察,甚至还制定了多个行动方案。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在银行里被绑架的人中场休息时,导演用慢镜头将人质们聊天、打牌、掰手腕的热闹,和严谨坐在墙角思考的安静作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反差其实是要让观众看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价值观的反差。

结语

《大赢家》通过讲述严谨参加一次演习的有趣故事,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折射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影片中严谨的心灵独白令人深思:

希望现在的我,可以成为你们的前车之鉴,当你发现自己的欲望,超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踏上歧途,因为一旦迈出那一步,就永远都不能回头了。

人生道路千万条,希望我们都能如严谨一样,在经历生活的百般刁难后依然如罗曼罗兰所说一样: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在无法脱离的现实的洪流中,尽可能地坚持自己的思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生命的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