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河南:嵩縣。

嵩縣地名由來

嵩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脈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間,金皇統元年(1141),以境內外方山為嵩山起脈,定名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為縣,始名嵩縣。

嵩縣歷史

夏時為豫州伊闕地。商代稱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時秦晉遷陸渾戎於此。戰國時為韓之高都。漢置陸渾縣,屬弘農郡,後漢因之。晉改屬河南郡,南朝宋廢。東魏改置北陸渾縣,屬新城郡,又置北荊州、宜陽郡及南陸渾縣。後周改北荊州為和州。隋開皇初廢郡,改置伊州,省北陸渾入南陸渾,又改為伏流。大業初改為陸渾縣,屬河南尹。唐先天元年(712)分置伊陽縣,與陸渾並存,俱稱河南府。五代時省陸渾入伊陽,宋因之,紹興九年(1139)升伊陽縣為順州。金皇統元年更名嵩州,屬南京路。明洪武二年降州為縣,始名嵩縣,屬河南府。清、民國無改。1948年3月,分車村、孫店、木植街、白河4區與魯山、伊陽(今汝陽)各一部置伊魯嵩縣。1949年2月,伊魯嵩縣撤銷,車村、孫店、木植街、白河仍歸嵩縣,屬洛陽專署。1960年將田湖、閻莊、黃莊、寺莊、城關5個人民公社入橋頭牧場劃歸伊川縣;將大章、車村、白河、木植街4個公社劃歸欒川,改欒川為嵩縣。1961年9月,伊川、嵩縣、欒川3縣恢復原轄區,仍屬洛陽專署(後改洛陽行署)。1968年2月23日,洛陽行署撤銷,嵩縣歸屬洛陽市。

截止2018年1月,嵩縣轄10個鎮,分別為城關鎮、田湖鎮、車村鎮、舊縣鎮、閆莊鎮、德亭鎮、大章鎮、白河鎮、紙房鎮、九皋鎮;6個鄉分別為大坪鄉、庫區鄉、何村鄉、飯坡鄉、黃莊鄉、木植街鄉,建成村改居社區8個,新建社區3個,共321個行政村,3727個村民組。

地名看中國之河南:嵩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