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代表”朱家英(上)

在豫西南鎮平縣賈宋鎮,有這樣一位普通的農村女性,逆境中打拼,不向困難低頭,從4分庭院宅地起步栽種苗木,從4分地開始、4 畝、10畝、70畝、300畝……一年一個臺階,風雨40年,她用汗水、堅強、用不屈的意志,走上了苗木種植致富路,成了地方產業發展引路人,並扛起了一方園林大產業。

一、她是一位農民

朱家英是60年代出生的人,老家在陝西農村,是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由於家中姊妹多,又加上父母多病,在朱家英的童年印象裡,一天能夠吃一頓飽飯也成了她最大的奢望。無奈之下,80年代初,朱家英隻身來的鎮平縣賈宋鎮,舉目無親,在這兒她遇到了人生伴侶。她的丈夫身殘志堅,對苗木管理有著紮實的技術。朱家英這樣評價她的丈夫,“做事專注,幹事勤奮有毅力”。在朱家英的人生信條裡,勤奮與堅持是她最根本的信仰。她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勤勞、用智慧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農民代表”朱家英(上)

朱家英(中)帶領苗圃工人進行技術指導


①把4分宅院地打造成“樣板田”

在那個靠地吃飯的年代裡,結婚後的朱家英,家裡僅有4分宅院地種有花卉苗木。在一般人的眼裡,不種糧食、種花種樹,“笨”、“傻”成了村裡人的笑談。

朱家英頭腦靈活,她相信種花卉一樣也可以讓她吃飽飯,經與丈夫李保才商量,決定在4分宅地上嘗試種植。在當時,朱家英種花卉苗木引來了許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對譏諷,許多村裡人說朱家英你種植苗木將來賣給誰,等著明年當柴燒吧……面對嘲笑,激發了朱家英創業的勇氣。

為了驗證決定的可行性,朱家英到南陽、內鄉等地進行一番考察,去單位、去學校,去企業……轉了一圈回來後,朱家英說,“那時苗木綠化這一塊,市場幾乎是個空白,市場太大了!”

說幹就幹,朱家英夫就在自己的空閒宅地上翻騰開了,整地,做圍欄,打水井,育苗木......她利用村裡的這片宅院地種上了桂花、壽星桃、梅花、桔子。不懂技術,朱家英就向丈夫虛心學習,學扦插,學修剪,學嫁接,邊幹邊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家英很快也成了苗木管理的行家裡手。


“農民代表”朱家英(上)


朱家英介紹說,當年扦插的小葉女貞、嫁接的桂花苗,都成活了。看著綠油油的充滿生機的小苗木,朱家英堅定了苗木種植的信心,4分小苗圃成了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為了完成能吃飽飯的目標,抓家英鼓足勇氣只是先後幾次去到鎮政府,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賈宋鎮書記,把發展花卉苗木的想法進行了介紹,希望政府能提供幫助。書記看著朱家英凝重的眼神,給了2000元,希望朱家英能夠到外地引進新品種,嘗試種植發展苗木。

就這樣在當地鎮書記的支持下,朱家英把“小苗圃”擴大到1畝,鋤地、打藥、嫁接……朱家英一天到晚就呆在苗圃地裡,看著苗木一天天長大,朱家英心裡特別高興!

②灑汗水打開大市場

精心汗水澆灌,苗木滋滋往上長,三年後便可上市,但在那時,銷路卻是個大問題。賣給誰?那些年經濟緊張,人們的綠化觀念還在沉睡著。那個年代人們尚且注重溫飽,對花卉苗木更多的認識,在集市上幾天都沒有問津。

朱家英並沒有被困難嚇倒,為了打開市場,她勇敢走出去,積極主動去找市場,找銷路。當時,交通不便,沒有電話,朱家英就用兩個掛簍裝上樹苗,用自行車馱上,去幾十裡外的市場上兜售。騎自行車去南陽、去內鄉……一天來回百十多地,兩個大掛簍百十多斤,去集市,去政府,進學校、銀行、信用社等單位聯繫,說苗木信息,留家庭地址。騎自行車賣樹苗4年後,買了一輛摩托車,以方便跑市場,那些年摩托後馱倆大掛簍,去唐河、新野、社旗、西峽、內鄉等地,南陽方圓跑遍了。


“農民代表”朱家英(上)


當年騎車賣樹苗很辛苦,跑的渾身汗,朱家英介紹說,“想幹一番事業,不吃苦不中。當年賣樹苗,每天三四點起床,一天吃兩頓飯,早上,拿個手電,騎自行車出去,跑十多里,天才矇矇亮;晚上回家,天都黑了。兩頭不見太陽,有時路遠了,回家已是晚上11點多。”在當時,市場購買力差,苗木在市場上很難出手,儘管一株樹苗一塊、兩塊、最多5塊錢,但很多人還是買不起。為了打開銷售局面,朱家英動了一番腦筋,採取了降價策略,在市場上,她銷售的苗木總比市場價少了一半。朱家英認準一個理,做生意要有長遠眼光,不做一錘子買賣,要留得住回頭客。

有的單位想綠化,但資金困難,朱家英就把樹苗送給人家,那些年,村師窪學校、敬老院等一些單位,都種上了她免費送的綠化苗木,價值也好幾萬。有的村民想栽種,朱家英就把樹苗免費送給人家,村民的樹長起來,想賣樹,朱家英為村民還聯繫買家。朱家英能吃苦,肯吃苦。她說,那時年輕,忙起來幾乎天天去趕集賣樹,也不覺得累,騎個自行車就向飛一樣。就這樣,朱家英一邊去市場上賣樹苗,一邊做宣傳。

辛苦付出終於迎來了回頭客,漸漸地,鎮平賈宋朱家英的苗木,在市場上有了一定影響力,人們說,朱家英家的苗木,質量好,價位也低,內鄉、西峽、鄧州等周邊地方的客商紛紛找上門來選購。許多客商對朱家英說,苗木綠化——這個市場需求很大,鼓勵他們用心經營。

苗木銷售市場逐步打開,這無疑打開了朱家英苗木人生的第一步。朱家英也覺得他們做這個事情很有意義,信心也更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