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自晚清經歷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朝廷對於地方軍隊勢力的控制已經越來越弱。除此之外,隨著西方勢力進入中國內地,也開始加劇原本的傳統地主對於朝廷的叛離。就這樣,由晚清地方團練和地方紳士地主結合,最終促成了清王朝的迅速崩解。而在此之後建立的民國政府,同樣無法解決這一積重難返的惡疾。

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隨著中央權力日趨衰微,地方軍閥便由北洋軍鎮派系分裂而來,迅速肢解了中國內地。其中,以奉系、直系和皖係為最強,並存在著眾多地方的土匪軍閥。當然,無論是擴軍收編還是投誠參軍,都在地主紳士和道德低下的軍閥控制下。各地稅收大部流入軍紳囊中,一般的匪軍便只能靠擄掠為生。其中,不止打家劫舍的土匪行徑,更有直接動用軍隊進行的大規模盜墓事件,以此迅速獲得物資補充。在這些人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奉系軍閥孫殿英了。

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孫殿英,字魁元,又字科元,乳名金貴,河南永城人,民國初年的地方軍閥。此人自幼便狂妄不羈,曾親手火燒書堂。在年長之後,為了求得生存,先後靠拉隊伍投軍獲得升職,最後得到了奉系軍閥張宗昌的賞識。但好景不長,隨著革命軍北伐節節勝利,孫殿英所在奉軍被擊潰。而油滑的孫殿英趁機投靠了蔣介石。

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蔣當然看不上這樣的雜牌,只是打發孫殿英所部改編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之後,1928年(民國十七年)5月退守薊縣和遵化一帶。因為軍政部處處限制此類雜牌軍的補給,導致孫殿英所部鋌而走險:盜竊清東陵。孫殿英率領軍隊以軍事演習為名,使用炸藥爆破慈禧與乾隆帝的陵寢,並從中盜竊出巨量寶物,價值連城。隨即,孫殿英精挑細選出眾多寶物贈與國民政府高官,不惜血本的上下打點。結果大批珍貴歷史文物和民族財產流失,而孫殿英被判無罪,這直接觸怒了滿清遺老遺少,也是偽滿洲國成立的一大誘因。

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事情遠未結束:孫殿英隨後參與了對日作戰,曾獲得不錯戰果,但在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4月的日軍包圍戰中,孫殿英戰敗投誠,成為漢奸。但因很快倒向蔣記政府而免於戰後審判。

以此來看,孫家豈不是都罪大惡極?已成為民族和國家的罪人了麼?但細細說來,並非如此。孫天義為孫殿英之子,在他出生後就開始受到周圍人的非議。尤其是長大後,他越來越感到自己肩上有著越來越沉重的擔子。當他了解到父親所犯下的罪行後,便開始積極籌集資金,活躍在海內外來蒐集曾散落的文物。此外,還為清東陵的維護和修正積極籌款,同時也擔任著守陵人的職責。

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在之後的人生裡,孫天義主要就做了兩件事,一是作為學者教師在高校中任教,為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二是為保護國家文物東奔西走。

令人很難想象,孫殿英是個盜墓賊,而他的兒子卻一輩子都在為保護文物而努力。最令人詫異的是,他還將自家大量的珍貴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除了捐獻文物之外,孫天義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籌資修建黃帝陵。之所以做這件事,是因為他覺得皇帝陵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不該如此落魄。

父親是大盜孫殿英,他卻一生為保護文物奔走,還捐獻自家文物

當在一次對他的訪問中,偶然提及了他父親的所作所為時,孫天義不無愧疚的說到:父親曾犯下大錯,給國家和民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而自己肩上則身負償還重任,因而他才要為父親贖罪,願用一生來保護文物。歷史的如此循環往復,可惜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