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

一個以驪山為依託,根據地理風水建造的陵墓,動用七十多萬民夫的力量,歷時十幾年,規模之宏大,可以想象。

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

公元前210年,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贏政逝世。秦始皇死後安葬於一座巨大的陵墓中,這座陵墓他生前便令人修建的,前後共花了39年之久的時間,彼時修陵頂峰就用工高達70多萬人,這個數目佔據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10。

秦末時,霸王項羽在帶兵進入關中後,也曾來到秦始皇陵挖掘始皇陵,士兵將陵墓所能見到的東西統統運走了。當時來運東西的士兵有30萬,然而30多天卻還沒有運完,足以可見陵中珍寶之多。

在離開秦皇陵的時候,項羽還將不能過走的東西一把火都燒了。這可能便是秦始皇陵遭受過最早和破壞最大的一次劫難。自此以後,秦始皇陵基本沒有再被盜過。

時至今日,秦始皇陵距被考古學家發現到現在,已經過了40多年之久了,然而秦始皇陵卻仍沒有開挖的跡象。因為有考古學家表示,若是想見到秦始皇陵地宮的真面目還要等很長時間,故而在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專家學者一致的決定。但究竟是為何不能挖呢?

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至少要挖500年

首先,是需要挖掘的時間過長。

若是用最機械的算法,即是不計算時間成本,不考慮實際的埋藏狀況,也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只用發掘面積來計算的話。

眾所周知,陝西鳳翔秦景公一號大墓是我國目前已經發掘了的最大先秦墓葬,其總面積5334平方米,且深24米。而秦陵的面積達25萬平方米,也就是說比它還要大約50倍。

我國是在1976年發現的秦公大墓,1986年時清理完成,整整挖了10年才算結束。如此來看,秦皇陵就要挖500年左右的時間了,可謂是極其漫長。

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並且秦始皇陵園內已進行過詳細鑽探的部分僅是佔了總面積的十分之一。而且陵園的中心部分面積約2平方公里,考古學家對其地下埋藏情況比較清楚的部分也不過是中心區的三分之一。

遑論陵園內現已發現的五百多座陪葬坑和各種的墓葬,以及數百萬平方米的宮殿建築基址都還沒有進行正式的發掘。

秦俑考古隊的老考古隊員多半已經退休,有的更是已經不在人世。對此,退休的考古隊首任隊長袁仲一夜曾說過:“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園的考古工作仍任重道遠,考古任務十分艱鉅,需要幾代人,幾百年堅持不懈地努力。”

不難以知道,這便是實情,並非是誇大之詞。此外,挖掘過程中也必然會面臨幾大難解的問題。

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挖掘必須面臨的幾大問題

若是挖掉了秦陵的地面,那麼所要面臨的最直接問題便是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觀就會消失。而倘若秦始皇陵沒有了墳堆,秦陵恢弘的全景又如何保存呢?

若是非要發掘秦始皇陵也並非別無他法,只要搭起一個全包圍的屏障,能夠二十四小時保證固定的溼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就能夠把自然環境和墓室完全隔離開。如此一來便沒有問題了。

可據前兩年的考古探測中發現,地宮位於墳堆頂臺下,距地面有約35米深,地宮的面積則是約相當於一個準足球場那麼大。

如果要採取這個辦法,那麼所耗費的財力物力人力都是難以想象的驚天數字。

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其次地宮極深,要如何垂直勘察。

地宮距離地表35米深,相當於是15層左右的高樓,如此深的立壁,要是如同石或是土石的結合,那還算牢固。但要是同兵馬俑坑一般只是板壁和土壁,導致塌方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裡邊的文物是否能夠得到完好的保護?

兩千年多年的歷史上,秦始皇陵未再遭盜墓賊的光顧,便是因為秦始皇陵地宮深不可測和機關無數。若是開挖秦始皇陵,很有可能就會將所有的機關破壞。使得盜墓賊會有機可乘,無數雙眼睛都盯著,又難保文物不被破壞。

耗時39年修建的秦皇陵,若現在開啟需要挖多久?專家:至少500年

這些外力不是大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陵墓中的文物會得不到完整地保存。要知道,屍體、字畫、絲織品等文物長期處於地下,自身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環境。開啟陵墓,珍貴的文物必然接觸到空氣,極有可能遭到氧化。

因此即便中國的考古學家們在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有關方面也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而是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為理由。挖掘秦皇陵的路程還尚遠,還需靜觀期待。

小結

對於皇陵的挖掘並非沒有,我國早在1956年時,我國曾對明定陵開展了挖掘。但也因條件的不成熟,而導致了大量的字畫、絲織品被永久破壞了。因此,國家對於皇陵的挖掘是再小心又謹慎的。可見,若是不能好好地保護好文物,那麼讓其埋藏於地下便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