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 。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 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楚墓中。“帛画”是指古代绘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内容,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即天上绘天国景象,人间绘墓主生活,地下绘阴间神怪。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3、《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东晋)。此画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绘。张华原文歌颂古代具有贤德的宫廷“女史”(即女官),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据传是为了讽谏放荡性妒、擅权祸国的贾皇后。全卷共12段,现存9段,每段后有“箴”文。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5、《职贡图》·局部/萧绎(南北朝):南朝梁元帝萧绎(约508年—554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此图线条以高古游丝描为主,间以兰叶描,简练遒劲,并分层次加以晕染,形象准确生动,富有装饰性。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7、《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故事的主要情节:释迦牟尼前身为九色鹿,曾救溺水人、溺水人行礼、国王悬赏捉九色鹿、溺水者告密、捕捉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陈述。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8、《西方净土变》/莫高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变》为蓝本,描绘出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画面丰富细致,色彩鲜明。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09、《维摩诘经变》/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很能反映中国文人阶层精神面貌的壁画,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盛唐第103窟的《维摩诘经变》,反映了一批乐观自信、潇洒随意的大唐帝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0、《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幅非常著名的“出行”作品,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1、《游春图》/展子虔(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呈现一种宁静,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情景,图中人物显得轻松自在,快乐和谐,画中树木,山水显得粗狂,树木每个的姿态都不一样,呈现一种错动的美感,山峰高低起伏,延绵不断,和树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视觉的强有力的冲击,画的左上角用文字说明,并赋予印章,非常完美。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2、《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的。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历代帝王图》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至隋间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3、《步辇图》/阎立本(唐):《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 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此图描写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图中人马、服饰尽得唐人风致,卷后有王铎题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5、《捣练图》/张萱(唐)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6、《簪花仕女图》/周昉(唐):该图描述的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犬、或漫步、或赏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闲散地消磨着时光。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7、《高逸图》/孙位(唐):晚唐绘画大家孙位的唯一存世作品,千年以来,此图虽历经磨难,但流传有序,保存基本完好。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8、《江帆楼阁图》/李思训(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此幅作品中,作者融汇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19、《明皇幸蜀图》/李昭道(唐):以“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为题材。崇山峻岭间一队断断续续的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嫔妃则着胡装戴帏帽,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陀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画中对明皇做了“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的细致描绘,体现了画家的非凡功力。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0、《辋川图》/王维(唐):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城南20公里的辋川乡。蓝田在大唐故都长安的南郊,秦岭北麓终南山青山秀水,林木葱郁,溪流两岸,丹峰拥翠,奇石遍布,神态各异;秋冬春夏,阴晴雪雨,暮霭晨岚,空濛凄迷,四时景致,变幻瑰丽。但蓝田山水的钟灵毓秀却在辋川,辋川性灵的描画更在王维。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1、《照夜白图》/韩斡(唐):《照夜白图》是我国古代畜兽画的范本。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2、《五牛图》/韩滉:《五牛图》为设色麻纸本,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3、《天王送子图》·局部/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局部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4、《重屏会棋图》/周文矩(五代南唐):一幅反映宫内生活记实性图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所绘人物容貌写真,个性迥异。衣纹疏密有致,色调自然。笔法瘦硬,略带顿挫颤动。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5、《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南唐):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6、《十六罗汉图》·之一/贯休(五代前蜀):贯休所绘罗汉,有的庞眉大目,有的高颧隆鼻,面貌都是“胡貌梵相”,这种奇异之相,立意免俗。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7、《珍禽图》/黄筌(五代西蜀):《写生珍禽图》为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8、《匡庐图》/荆浩(五代后唐):《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得其当。画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29、《关山行旅图》/关仝(五代后梁):展现关陕一带山川的雄伟壮阔、苍茫荒疏,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事、渔村山驿,刻画极其精细。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0、《夏山图》/董源(五代十国):董源后期变体之作,画面气势辽阔,用笔浓淡相间,与《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同为其传世三大名迹。夏山图绘夏日江南郊游之景。画中群山连绵起伏,江河萦回出没,有萋萋芳草,溪桥洲浦,又有杂树丛树,绿水荡漾,一片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1、《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十国):整幅画面描绘的是层层峰峦相叠,林木丛生的景象。“矾头”相聚,树丛中掩映一茅屋,其中一老者盘腿静坐,悠然自得。整幅作品给人以浓淡相间、枯润相生、笔墨秀润、气格清雅、意境幽深之感觉。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2、《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十国):北宋初期名家之真迹非常稀少,《山鹧棘雀图》在绘画方面,上承唐朝之传统,下开写生之先例。在收传方面,曾经宋徽宗之珍藏,在《宣和画谱》能查到记录。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3、《双喜图》/崔白(北宋):《双喜图》为崔白代表作,画面以扣人心弦之情节抓住观者,无论是腾空展翅还是雀跃枝头的二鹊与树下玄兔都为不期而遇在秋风中各显其态,古木槎栎与随风摇曳的翠竹有机结合。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4、《读碑窠石图》/李成(五代宋初):李成(919—967)宋初杰出画家。字咸熙。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流寓青州(今山东益都)。因为信在“营丘”,故又称“李营丘”。幼好文学,气调不凡,性情旷磊有大志。画山水,北宋初推为第一。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5、《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6、《早春图》/郭熙(北宋):画面描写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7、《洞天山堂图》/董源(五代十国)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8、《五马图》/李公麟(北宋):《五马图》画卷描绘了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39、《秋庭戏婴图》/苏汉臣(北宋)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0、《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北宋)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1、《墨竹图》/文同(北宋):文同(1018-1079年)北宋画家,字与可。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这个道理就是:先要“胸有成竹”,但动笔的的时候,又不能墨守成规,须随手写去,千变万化。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2、《四梅花图》/杨无咎(北宋)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3、《枯木怪石图》/苏轼(北宋):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即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出此石顽强的生存力。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4、《芙蓉锦鸡图》/赵佶(北宋):中国古代皇帝比较喜欢画花鸟画。宋徽宗赵佶画芙蓉锦鸡图轴,目的即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5、《货郎图》/李嵩(南宋):李嵩《货郎图》: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百姓的生活方式。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6、《采薇图》/李唐(两宋)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7、《潇湘奇观图》·局部/米友仁(南宋):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另外两种为人物画和花鸟画),其题材与内容非常广泛。它以大自然的一切景象为描绘对象,以画家的个人情思为表现内容,最终表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及其审美趣味。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8、《泼墨仙人图》/梁楷(南宋):梁楷深通禅理,生性狂放,嗜酒自乐,人称"梁疯子"。《泼墨仙人图》便是其传世名作。此画以高度集中概括的简练手法,用蘸墨大笔,廖廖几笔,如墨泼纸,信笔而成,描绘出一个醉醺醺的神仙形象来。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49、《太白行吟图》/梁楷(南宋):这幅《太白行吟图》正是作者通过对李白的刻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杰作。作者梁楷和李白一样,也“嗜酒自乐”,行为狂放,不拘礼法,被世人称为“梁疯子”。

战国至南宋50幅名画,半部中国美术史

50、《四景山水图》/刘松年(南宋):《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第一幅,春景,堤边庄院,桃柳争妍。第二幅,夏景,柳岸虚堂。第三幅,秋景,老树经霜,青红如绣。第四幅,冬景,雪披高松,下荫深院。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