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太原是隋朝西北的邊防重鎮,“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伴隨著李淵升任太原留守,它就成了李淵奪得天下的一個重要平臺,在這裡,李淵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天下很快就收歸到了李家人手中。

有位歷史學家曾經說過:“李淵只是憑藉自己的貴族身份和兒子李世民的努力當上了皇帝。”但是關於晉陽起兵歷史上一直都是疑霧重重,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李淵和李世民在晉陽起兵中究竟各自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李淵

作為唐朝開國之君的李淵在歷史上得到的評價相對而言不算高,《資治通鑑》中甚至有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至今很多人都認為李淵才華平平,甚至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是這場驚天動地的起義中的配角,只有秦王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王者。李淵雖然拉開了唐朝盛世的帷幕,但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輸給了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所以夾在千古暴君隋煬帝和古今一帝唐太宗之間的李淵在歷史上得到這樣的評價也就不奇怪了。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根據溫大雅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基本上可以還原一個真實的李淵,一個胸懷大志卻善於隱忍,勇武幹練又足智多謀的李淵。以李淵多年的政治經歷,可以說是對朝局,對天下都瞭然於心。

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李淵

曾經有很多機會擺在李淵面前,但是他沒有抓住。在楊玄感起兵反隋的時候,就有人勸過李淵,讓他趁此機會奪取天下。李淵來到太原之後,當時的鷹揚府司馬許世緒也曾經對李淵說:“天下盛言楊氏將滅,李氏將興’,唐公你手握太原郡、馬邑郡、樓煩郡等五郡的兵馬,如果起兵,定能成就大業!”

副使夏侯端就對他說過:“天下方亂,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曉察,情多猜忍,切忌諸李,強者先誅,金才既死,明公豈非其次?”意思是李渾已死,下一個被懷疑的對象或許就是李淵,因此讓他早做準備。但是李淵有著自己的想法,他雖然贊同夏侯端的看法,但時機尚未成熟。夏侯端還對他說過,經過他的觀察,如今帝星不穩,晉陽上空卻有異象,對應的就是李淵。聽了夏侯端的話李淵雖然十分心動,但起兵畢竟是件大事,一旦失敗,楊玄感一家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

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李淵

再加上自己的一切都是隋朝的皇室所給予的,所以說李淵對隋室,對楊家的感情是非常複雜和微妙的,這或許也是他一直都沒下定決心的原因之一。待局勢逐漸明朗之時,李淵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一直都韜光養晦,甚至用自穢的方法掩藏自己的行為,以此來獲得隋煬帝的信任,為起義爭取時間。他也曾經對雄心勃勃的李世民說:“依我看來,楊家的氣數已盡,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我之所以一直沒有起兵,是因為你們兄弟都未齊,而且時機也尚未成熟。”

所以說,李淵對於起兵反隋一直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不如《新唐書·太宗本紀》中所記載“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是被李世民和裴寂所逼迫的。然而晉陽起兵,李淵雖是總領全局者,劉文靜、裴寂、李世民、李建成等人也都是重要的參與者,其中李世民起到的作用尤為大,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

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李淵起兵

晉陽起兵始於一次在大牢中的深夜密談,談話雙方分別是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和當時的晉陽令劉文靜。隋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劉文靜也因為被李密在瓦崗造反的事所牽連被捕入獄。劉文靜雖然官職不高,但卻頗有見識。通過好友裴寂的引薦,劉文靜結識了唐國公的次子李世民,並認定他以後必定成就非凡。

此時的劉文靜雖然身繫牢獄,但心繫天下。當李世民嘆息“如今天下大亂,我們該如何是好呢?”劉文靜言道:“當今皇上遠在江都,東都洛陽又被李密包圍,義軍四起。倘若有一人能夠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必將聽從他的號令。天下亂民收歸己用,只要善於經營,取代楊家,奪取天下也並非難事。”

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李世民劇照

心有靈犀一點通,劉文靜的看法和李世民不謀而合,但他又怕父親不答應起兵。於是,李世民找到了晉陽宮監裴寂。裴寂和李淵交情很深,在李世民的勸說下答應幫他勸李淵起兵反隋。就在此時,李淵因為在馬邑郡戰敗就要被隋煬帝押赴江都問罪,生死懸於一線。李世民趁機向父親進言道:“當今皇上無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在晉陽四處都是流民,您不要拘於小節,起義才是轉危為安的唯一途徑。如若不然,我們全家都要性命不保。”

果不出李世民所料,李淵聽李世民所言,大驚亦大怒,呵斥道:“汝安得為此言,吾今執汝以告縣官!”沉思片刻又說:“吾豈忍告汝,汝慎勿出口!”第二天,李淵和李世民又進行了一次長談,聽了李世民的懇切之言,勉強答應起兵。

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疑霧重重,李家父子又各自充當了什麼角色?

李世民劇照

人如其名,李淵就像一條“潛龍”,在不斷積蓄著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

“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養之深,為能順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綏民志於未蘇,故能折棰以御嫋尤,而系國於苞桑之固,非秦王之所可及也。”

王夫之的評價可以說是非常中肯的。

知識鏈接

楊玄感是隋末最先起兵反對隋煬帝暴政的貴族首領。大業九年(613)春,煬帝第二次出征高句麗,此時對隋煬帝的不滿之聲已經比比皆是。於是楊玄感認為時機成熟,便趁機攻打洛陽,但以失敗告終,被弟弟楊積善所殺。雖然歷時短暫,但此次起義卻是對隋朝政權的一次重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