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瀏陽河的贈禮

七十年前,一曲《瀏陽河》唱紅大江南北。歌詞膾炙人口,曲調悠揚歡快,音樂聲起,父輩們隨口就能哼唱幾句,“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裡的水路到湘江……”。這首湖南民歌創作之初意在歌頌新時代,新風貌。如今聽來,依然讓人心馳神往。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大自然的瀏陽河波瀾壯闊,商業領域的瀏陽河行業翹楚。“瀏陽河酒,冠軍的酒”。壯闊的瀏陽河,孕育出不朽的瀏陽精神。這支三湘母親河,哺育著英雄的兒女,他們前仆後繼,構築成中國近代社會的中流砥柱。在最危急的時候,他們甘當旗幟,願為蒲葦;在最需要的時刻,他們振臂高呼,披荊斬棘

錚錚鐵骨男兒志

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變法,我們熟知的是“康梁”師生,但是誰又能忘記那個捨生取義的譚詞同。本來逃生的大門已經敞開,他卻堅定地留下來。“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是變法中最激進的人物,也是為理想最堅定的殉道者。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在譚嗣同的心中,生的苟且,不如死得其所。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堪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字“復生”,名號“壯飛”,這一字一號便已將生命付梓:求新生,盼振翅。後來中共高級間諜錢壯飛也取同樣的名字,是對英雄的瞻仰,還是歷史的巧合?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甲午海戰,中國戰敗;馬關條約,賠款割地。切膚之痛,亡國仇恨,譚嗣同奮筆疾書“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與之呼應,遠在臺灣的丘逢甲,同樣泣淚聚下,“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譚嗣同動輒“刀劍用武”的激進思想,在當時的維新派看來,絕對是愣頭青一般,近乎於後來的革命者。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他的精神直接影響到後來的鑑湖女俠——秋瑾。那個喜歡女扮男裝,著和服佩長刀的小子,雖“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面對國家危難,秋瑾高呼,“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不幸就義的那天,只一句“秋風秋雨愁煞人”,教人心生淒涼俠義。女俠盛名,彪炳史冊。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瀏陽二傑”之一的譚嗣同,用三十三歲的生命,真正踐行了一位熱血男兒的矢志。另一位英雄唐才常,兩年後他以同樣的使命感,踐行了從學誓言。作為遊離於維新變法和革命行動兩端的實踐家、行動主義者,譚與唐,英雄際會,惺惺相惜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1898年變法失敗後,康梁等人困頓海外,開啟口舌利器,積極籌款保皇。唐才常卻已然踏上“不歸路”——回國領兵造反。時值北方義和拳亂,唐才常赴滬組織義軍,取名“

正氣會”,這就是後來響徹長江的自立軍。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說是起義武裝,實則多散兵遊勇,他們以“會黨”為主力,卻多是一群五大三粗的老丘八。手握筆桿子,一身書生意氣的唐才常,竟然能讓這些虎狼之輩甘為驅使,這不禁讓人敬佩。虎踞龍蟠之地,三教九流之所,因為書生唐才常的義薄雲天,竟然揭竿而起。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當然,唐才常到底還是秀才氣太重,寄希望於無組織無紀律的會黨,也沒能真正和革命派合作,失敗也早已註定了。歷史無情,唐才常倒在了他曾經百般拉攏的官僚張之洞的槍下,那些笑裡藏刀的洋人們也只是作壁上觀。轟轟烈烈的自立軍,雖然只堅持不到數月,但其醞釀的火星已經散開,為兩湖辛亥革命的炮火暗自蓄力

共和國的脊樑

這之後的湖湘子弟,流血流汗流過淚。十大元帥中,除卻四川的朱、陳、聶、劉,廣東梅縣的葉劍英、湖北黃岡的林彪、山西五臺的徐向前,也就是湖南將帥最多:桑植人賀龍、湘潭人彭德懷、衡山人羅榮桓,元帥名單是要平衡各種力量的,數量上不佔優勢,質量上卻絕不輸任何。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十大將軍中,粟裕、陳賡、黃克誠、譚政、蕭勁光、許光達都是湖南人。我們熟悉的多是前兩位。粟裕,響噹噹的“準元帥”,擅長以少勝多、突襲致勝。大將粟裕

危機中安如磐石,困境中尋覓戰機,火中取栗的“孟良崮戰役”便是經典。陳賡更是毋庸贅言,這個救過蔣委員長的支隊長,用最老的資歷,做著蔣家王朝的掘墓人

一部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時人有云,“一部中國近代史,廣東人革命,江浙人出錢,湖南人流血”。錢鍾書老先生也說過“

中國有三個半人,兩廣人算一個,江浙人算一個,湖南人算一個,山東人算半個”。這話當沒有地域偏見,細細想來確實如此。湖南的上層士紳,熟諳經綸治世之學;下層子弟,赳赳武夫熱血報國。他們用男兒血、壯懷志,大書特書了湖湘子弟的錚錚鐵骨;他們的名字,也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