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标准,为什么需要多次重复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又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这种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骨髓活跃程度。而骨髓活跃程度主要是采用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手段来检测判断,但一次骨髓活跃度并不能就此确诊,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在做这类检查的时候很痛苦,尤其病人是孩童的时候,一次骨穿家长们就心疼不已,而且每次检查花费也不少,往往有很多患者或家属不理解,为什么医生要让做多次骨穿呢?一次不可以吗?

骨穿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标准,为什么需要多次重复检查?

不可以!举个例子,把人体的骨髓液比作一条河流,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数量就是这条河里的鱼,那该如何确定这条河有多少鱼呢,如果把所有的鱼都捞出来一条一条数这显然是不行的,先不说要浪费多少财力,就是这样大规模捕捞也很容易会破坏掉这条河的生态系统,得不偿失。

这时候就要用到了咱们高中时候学的统计学了:抽样调查,以小看大。大家都知道,抽样调查样本很重要,这个样本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否则统计出来的数据就不真实。因此咱们就不能只通过一次捕捞来判断,而是需要多次捕捞、多地点捕捞,从而评估出这条河流里有多少鱼。同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多少也需要多次、多部位不同层面骨穿才能科学有效地判断,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类疾病或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出现“抽样误差”,保证“样本”的准确性。

骨穿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标准,为什么需要多次重复检查?

再障这种疾病的诊断不仅需要参考骨穿结果、骨髓活检,同时也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情况等一起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而临床表现、血象结果不仅仅受骨髓活跃程度影响,真菌感染、饮食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影响,所以骨髓检查作为重要指标更不能出现误差了。因此不论诊断标准更改多少次,多部位、不同层次的骨髓穿刺(包括胸骨)检查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骨穿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标准,为什么需要多次重复检查?

另外,大家不要太过惧怕骨穿,担心骨穿对人体会造成危害。拒绝骨穿的患者最大原因就是担心骨穿对人体造成损害,担心抽出去的骨髓太多,人体自身供应不上。事实上,人体的骨髓液有2600ml,而每次抽取的骨髓液也就0.1ml,这点量对身体是完全没有影响的,而且人体还是可以再生的,并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这种情况。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地面对骨穿,不要一味地拒绝骨穿等检查反而贻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