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是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重要標準,為什麼需要多次重複檢查?

再生障礙性貧血又簡稱再障,是一種骨髓衰竭性疾病,這種疾病診斷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骨髓活躍程度。而骨髓活躍程度主要是採用骨髓穿刺、骨髓活檢等手段來檢測判斷,但一次骨髓活躍度並不能就此確診,需要多次檢查才能確診。在做這類檢查的時候很痛苦,尤其病人是孩童的時候,一次骨穿家長們就心疼不已,而且每次檢查花費也不少,往往有很多患者或家屬不理解,為什麼醫生要讓做多次骨穿呢?一次不可以嗎?

骨穿是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重要標準,為什麼需要多次重複檢查?

不可以!舉個例子,把人體的骨髓液比作一條河流,骨髓中造血幹細胞數量就是這條河裡的魚,那該如何確定這條河有多少魚呢,如果把所有的魚都撈出來一條一條數這顯然是不行的,先不說要浪費多少財力,就是這樣大規模捕撈也很容易會破壞掉這條河的生態系統,得不償失。

這時候就要用到了咱們高中時候學的統計學了:抽樣調查,以小看大。大家都知道,抽樣調查樣本很重要,這個樣本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否則統計出來的數據就不真實。因此咱們就不能只通過一次捕撈來判斷,而是需要多次捕撈、多地點捕撈,從而評估出這條河流裡有多少魚。同理,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有多少也需要多次、多部位不同層面骨穿才能科學有效地判斷,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該類疾病或疾病的嚴重程度,防止出現“抽樣誤差”,保證“樣本”的準確性。

骨穿是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重要標準,為什麼需要多次重複檢查?

再障這種疾病的診斷不僅需要參考骨穿結果、骨髓活檢,同時也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血象情況等一起判斷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而臨床表現、血象結果不僅僅受骨髓活躍程度影響,真菌感染、飲食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影響,所以骨髓檢查作為重要指標更不能出現誤差了。因此不論診斷標準更改多少次,多部位、不同層次的骨髓穿刺(包括胸骨)檢查都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些數據的準確,為醫生提供可靠的依據。

骨穿是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重要標準,為什麼需要多次重複檢查?

另外,大家不要太過懼怕骨穿,擔心骨穿對人體會造成危害。拒絕骨穿的患者最大原因就是擔心骨穿對人體造成損害,擔心抽出去的骨髓太多,人體自身供應不上。事實上,人體的骨髓液有2600ml,而每次抽取的骨髓液也就0.1ml,這點量對身體是完全沒有影響的,而且人體還是可以再生的,並不會出現大家擔心的這種情況。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確地面對骨穿,不要一味地拒絕骨穿等檢查反而貽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