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甦醒得太遲的母愛,已於事無補

《重生》:甦醒得太遲的母愛,已於事無補

宋春麗將婁頤演繹得太棒了

追劇的人牽腸掛肚了那麼久的"714槍案"的幕後策劃者,基本有了眉目,可要徹底水落石出,還要等上幾天。我追《重生》,是因為喜歡《白夜追兇》。如你所知,《重生》與《白夜追兇》沒有太大關係。沒有放棄追《重生》,倒不是因為放不下"714槍案",而是,"714槍案"重大嫌疑人秦馳重返西關支隊並榮升副支隊長職務後,利用經驗和智慧偵破的幾個凸顯社會問題的案件。

從婁頤之子失蹤案說起

婁頤出場的時候,已從醫院退休,辦了一所專門接收服刑人員子女的學校。在這之前,她是西關支隊定點醫院的主任。刑警嘛,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受刀傷、受槍傷受其他我們意想不到的傷,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婁頤的本事就是將不少眼看就要因傷而亡的警察,從死亡線上奪了回來。能成為擁有這樣醫術的醫生,天賦很重要。可只有天賦不肯下死功夫,天賦變不成本事。為了達成如此高超的醫術,婁頤必須付出很多,這是必然的。

誰說時間像海綿,擠一擠總是有的。所謂擠一擠,無非是縮短花在甲事物上的時間,而將擠出來的時間用在乙事物上。對婁頤來說,甲事物是陪伴兒子,乙事物是救治病人。

以我們這代人為參照,比我們年長的那一代女性,她們接受的教育使得她們堅信,為了事業缺席家庭生活、任由孩子野蠻生長,可稱得上是優秀事蹟,所以,婁頤請求西關支隊幫忙尋找兒子範凱時說出的那段幡然醒悟的話語,會遲至結束了職業生涯以後。

婁頤對拒絕受理其範凱失蹤案的秦馳,都說了些什麼?


《重生》:甦醒得太遲的母愛,已於事無補

婁頤是為了兒子範凱才去求助西關支隊的嗎?


"他比你小5歲,我第一次見到你時正懷著他。你父親這麼忙,還帶著你來到醫院看望你的叔叔。他是個稱職的父親,既堅持了工作又不忘顧家。不像我,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我無數次地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裡忘了去接他。一輩子了,我都沒有太在意自己的孩子……"

假如不是鍾林,婁頤會求助西關支隊嗎?

婁頤的母愛,甦醒得太遲,那時,範凱已經兩度進過監獄,所以,我在想,假如範凱失蹤時失蹤時沒有帶走獄友鍾林的女兒,假如鍾林沒有為了女兒尋找甚至也許還威脅過婁頤,想盡辦法也找不到兒子的婁頤,能坐進西關支隊的辦公室尋找警察的幫助嗎?

每一個《重生》的粉絲,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未必!所以,坐在秦馳車裡的婁頤,聽說範凱帶走的不是一個女孩而是三個時,反應才會那麼激烈。

對婁頤而言,範凱已死,"已死"的範凱居然帶走了三個女孩,婁頤想到的是對不起女孩的家長對不起社會——是的,婁頤那一輩女性的思想已經被馴化成只有"大我"亦即社會沒有"小我"也就是家庭。因此,當範凱慌不擇路地逃進工廠的車間,婁頤設計將秦馳和小路擋在鐵柵欄門外後不久,與範凱面對面時兒子對母親說的那句話,是瞭解又痛恨婁頤的範凱說出的婁頤的心裡話:"你是來為民除害的。"

是窮途末路的範凱,催醒了婁頤心裡只屬於範凱的母愛。有何為證?有婁頤聲淚俱下的臺詞為證:"小凱,媽媽是來陪你的"。


《重生》:甦醒得太遲的母愛,已於事無補

天生惡魔還是缺少母愛致其成了惡魔?


可是,真的太遲了,此時範凱對媽媽婁頤已經徹底失望,"我該好好上學,老老實實回家,可沒人接我啊;我該在學校受了同學委屈後回來找你訴苦,可你總是罵我;我該等著生日那天你給我切蛋糕吹蠟燭送生日禮物?你知道我生日是哪一天嗎?你都不知道你還生了我這個兒子吧"!跟婁頤同時代的父親母親們,你們是否意識到過,也許你們的孩子也在乎你們是否事業有成,可他們更在乎的,是放學的時候你們像同學的爸爸媽媽一樣已經等候在校門口,是受到委屈的時候你們能有耐心聽聽為什麼,是他們生日的那一天你們能在身邊而不是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婁頤醫院去為兒子過生日,自然會有她的同事替代婁頤站到手術檯旁;缺席了兒子的生日,因此在範凱心裡挖出的空洞,卻永遠沒有辦法填補了。殺人越貨、販賣毒品,範凱的人生已經給了此說一個結結實實的論據。

婁頤不幸生了一個天生惡魔嗎?

疫情爆發前正在院線上映的電影《誤殺》贏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由譚卓扮演的阿玉說過的一句臺詞成為流傳坊間的金句,"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惡魔",或許,我們可以用阿玉的金句為婁頤開脫:這個事業有成的女醫生很不幸,生的兒子天生就是惡魔。


《重生》:甦醒得太遲的母愛,已於事無補

阿玉說,有的孩子天生的就是惡魔

我也有很多例證能夠證明,不少缺乏父母關懷的孩子,自強不息地走上了強悍的成功之路。當我還在一家青少年報刊做記者的時候,曾經在一所地處上海窮街的中學採訪了一個星期,與一個小女生成了好朋友。我因此知道,女孩的爸爸被判了20年關在了遠離上海的監獄,女孩的媽媽萬念俱灰後終日流連在麻將桌旁。常常是,女孩放學回家後本已幾乎家徒四壁的家裡,清鍋冷灶的。去鄰居家找到媽媽,贏了錢的媽媽會甩給她一點錢讓她自己買飯吃。如果那天媽媽輸了錢,給她的就是一頓臭罵……輪到在女孩家擺麻將桌時,媽媽他們挑燈夜戰,女孩就挨著麻將桌寫她的作業。初中畢業後,女孩考上了復旦附中;高中畢業後,女孩考上了復旦大學新聞系;大學畢業後,女孩又去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

這樣的孩子,父母長期缺席她的成長過程,也沒有對她造成傷害,對嗎?我的一個同事,跟我一樣小時候因為母親工作繁忙被送到了外婆家,在哪兒一直待到必須上學了才回家。有一次,我們同病相憐地交流起不在媽媽身邊長大的缺憾,她說:"直到現在,我媽媽已經80多歲了,我跟她一塊出門,過馬路時我應該扶著她,可伸出手攙扶起她的胳膊,這個動作我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

至於我自己與媽媽相關的記憶,全都是苦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