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碧桃花色豔麗、嬌豔媚人、觀賞效果好,是春季不可缺少的觀花樹木。河南省鄭州市世紀遊樂園原有部分碧桃,但為了創造出大面積的春季觀花景觀,於2003年和2005年引進了300株不同品種的碧桃。但是,近年來碧桃陸續出現衰弱死亡現象,尤其是公園八角亭周圍,十餘年樹齡的大碧桃已死亡9株,且衰弱枯死的樹幹上佈滿膠質塊。為此,園區工作人員下決心探討這一問題,儘量延長其壽命,保證其觀賞效果。

本文以河南省鄭州市世紀遊樂園為例,通過病情調查,瞭解碧桃流膠病的發病症狀和規律並提出一套切合實際的綜合防治措施,以延長碧桃壽命,提高其觀賞效果,豐富園區的春季觀花景觀。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1 病情調查及發病規律

1.1 病情調查

通過查閱資料和觀察研究,確定此病為桃樹流膠病,又稱疣皮病,是碧桃和核果類如桃、杏、李等樹種普遍發生的枝幹病害。筆者分別選擇了四年生、八年生、十八年生3類樹種進行了發病率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鄭州市世紀遊樂園不同樹齡碧桃發病率

通過表1可以發現,樹齡越大,病情越嚴重,發病率越高,幼樹幾乎不發病。在調查中還發現,碧桃流膠病夏季嚴重,冬季不發病,春秋季發病較輕;在生長季節,人為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傷口處流膠嚴重。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1.2 症狀

碧桃流膠病一般在主幹和主枝上發生。發病初期病部膨腫鼓起,隨後不斷流出褐色透明的樹膠,三四個流膠株連在一起,形成了直徑3-10mm的半圓形不規則的流膠病斑。時間一長,柔軟的樹膠變成硬膠塊,造成樹皮與木質部腐爛,嚴重的枝幹開裂、乾枯壞死,導致樹勢日趨衰弱,葉片變黃、變小,再嚴重時全株樹幹枯死。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1.3 發病規律

碧桃流膠病分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2種。非侵染性流膠病是一種生理病害,主要由於霜害、凍害、雹害、病蟲害、水分過多或不足、施肥不當、修剪過重、機械或日灼引起的傷口、土質黏重或土壤酸度過高等原因引起流膠。流膠開始為白色透明膠狀,然後膠狀顏色變為褐紅色,遇適溫高溼時呈噴發狀堆積在傷口表面。

侵染性流膠病是由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引起的。在一年生枝條上發病時,最初以皮孔為中心產生小突起,以後形成直徑1~4mm的瘤狀突起物,當年不流膠,到翌年5月上旬,瘤皮開裂,溢出樹脂,初為無色半透明稀薄而有黏性的軟膠,不久轉為棕褐色,質地變硬成為結晶狀,吸水後膨脹成為膠體,枝條表面粗糙變黑,並以瘤為中心逐漸下陷,形成直徑4~10mm的圓形病斑,其上散生小黑點(袍子囊)。多年生枝幹受害後,呈現1~2cm的水泡狀隆起,病菌在枝幹表皮內危害,最深處可達木質部,受害處變褐壞死。枝幹上病斑較多時大量流膠,致使枝幹枯死,樹木早衰。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碧桃流膠病的病菌在樹幹、樹枝的染病組織中過冬,第2年3—4月樹木萌芽前後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藉助雨水和風傳播,通過傷口和皮孔再侵染,一般一年有2次發病高峰期,分別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緩慢停止。雨天從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順著枝條流下時濺附在新梢上,從皮孔、傷口侵入,成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高溫高溼是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其分生孢子發芽溫度為8~40弋,最適溫度為24~35癈,相對溼度為85%~90%。氣溫在15C以上時開始發生,25C左右的中溫雨後有可能發生,氣溫低於15C以下的冬季乾燥時期很少發生。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2 綜合防治方法

根據碧桃流膠病的發病規律,鄭州市世紀遊樂園制訂了一套綜合防治措施。

2.1 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

碧桃適合栽植於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中,稍耐乾旱,怕水淹。因此,養護人員要適時澆水,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通氣性能和保水保肥能力。在雨季,及時排除積水,促使碧桃健壯生長,增強其抗病能力。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2.2適時修剪,減少病菌侵害概率

碧桃造型修剪應避開生長季節,在冬季植株休眠時節進行。若生長季節必須進行,應輕剪,以摘心抹芽和疏去過密枝為主。冬季修剪時,除造型外,還必須剪除病蟲枯枝,並進行集中燒燬。

2.3及時防治其他病蟲害:對蚜蟲、桃瘤蚜、天牛等蛀食枝幹的害蟲,應及時防治,減少其對樹皮的傷害,使樹木旺盛生長,減少感病概率。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2.4藥物防治

2 月下旬至4月中旬,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黴素4000-5000倍液或葉青素噴施,噴藥前應去除膠質塊,每7~10d噴施一次,連用兩三次;—9月,病害發生嚴重期,採用70%代森猛鋅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粉劑800倍液,~10d噴一次,連噴三四次,以上藥物應交替使用;在冬季修剪造型後和萌芽以前,用29%石硫合劑150倍液進行樹體消毒,樹幹用石灰水塗白,預防凍害日灼以及阻擋病菌的侵染。

由於噴藥汙染環境,既費工又費藥,經濟成本高,可以採用藥物塗抹法,此法尤其適用於栽植於庭院中的碧桃。用滅腐新原液(河北產)或甲託油膏(70%甲託1份+食用油20份)或瘡痴靈15倍液(湖南產)塗抹樹幹患病處,一年中任何時間均可使用,尤其是萌芽前或雨後使用效果更佳。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3 綜合防治效果

通過一年的綜合防治,於2006年6月2日再次進行了發病率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發病下降率計算公式如下:下降率=(2005年發病率-2006年發病率)/2005年發病率X100%。

碧桃流膠病,發病規律與防治措施

鄭州市世紀遊樂園不同樹齡碧桃發病率及發病下降率

由表2可以看出,原四年生植株發病下降率最大達到100%,原十八年生植株發病率下降率最小,這明顯與植株樹齡有關,樹齡越大,抗病力越弱,尤其是感病嚴重的老植株,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難以恢復樹勢。所以,筆者認為對於沒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感病植株,不如儘早伐除更換小苗,對碧桃流膠病的防治也應儘早進行,持之以恆。

在加強管理、增強樹勢的基礎上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綜合防治措施,徹底控制病情,延長樹木壽命,提高其觀賞效果。

總結: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更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