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超19億 比頤和園大三倍的“城市綠心”擬於2020年國慶開園

一、“城市綠心”規劃面積11.2平方公里 綠化面積7.39平方公里 相當於3.8個頤和園 1.6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城市綠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功能區之一,位於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交匯處,規劃範圍為:西至現狀六環路中線,南至京津公路中線,東至運河中部,北至運河中部,規劃建設面積約11.2平方公里,相當於1.6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3.8個頤和園。其中總綠化面積約7.39平方公里。投資額超19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將成為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森林城市。


投資超19億  比頤和園大三倍的“城市綠心”擬於2020年國慶開園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效果圖


投資超19億  比頤和園大三倍的“城市綠心”擬於2020年國慶開園


投資超19億  比頤和園大三倍的“城市綠心”擬於2020年國慶開園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規劃圖

二、“城市綠心”亮點 春夏秋三季可欣賞金葉複葉槭景觀 森林瞭望塔或觀景平臺可眺望城市綠心全景。

未來城市綠心內將要種植約137種樹木。考慮到色彩點綴的需求,綠化部門還將引進一些新品種,營造出一種自然混交林的視覺效果。未來,遊客們行走在城市綠心公園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不同的景緻,“像是金葉複葉槭,這是一種落葉喬木,在春夏秋三季,市民都能欣賞到它黃色的樹葉景觀。”關超說。

位於園區中心的位置上已壘起3座連貫的小山丘,地勢明顯高於其他區域,也是整個綠心公園的制高點。未來,這裡將打造成一座森林瞭望塔或觀景平臺,遊客可登臨其上,眺望城市綠心全景。

目前還未從兩個方案中確定最終的實施方案。其中森林瞭望塔的設計高度在30米左右,既可遠眺大運河與行政辦公區,也滿足森林防火監測的功能需求;觀景平臺則以石材為主,欄杆為漢白玉材質,地面則選用花崗岩,也能夠將城市綠心的景緻盡收眼底。

三、“城市綠心”由生態保育核心區、星形園路環、二十四節氣環、大運河文化帶、運河故道景觀帶、六環高線公園帶以及文化區、市民區、體育區、雨洪區、科普區組成

城市綠心以“千年惠林”為規劃願景,命名為“東方綠星”,力求打造“萬畝城市森林、百萬喬冠樹木、百種鄉土植物、24節氣林窗、四季景觀大道”融為一體的城市森林。

“城市綠心”,由“一核、兩環、三帶、五區”構成。“一核”即生態保育核心區;“兩環”是星形園路環和二十四節氣環;“三帶”是大運河文化帶、運河故道景觀帶和六環高線公園帶;五區是文化區、市民區、體育區、雨洪區、科普區。

五星形狀的“動感活力環”將串聯起五大功能組團和綠色開放空間,是城市綠心的功能紐帶,也是四季分明的景觀大道。以千年大樹為骨幹樹,形成帶狀特色森林環,呈現春賞桃李、夏伴梧桐、秋染銀杏、冬日蒼松的四季森林景觀,同時連接“二十四節氣林窗”的活動場所。據悉,環繞在動感活力主環路外圍的五片區域,承載著日常休閒、主題遊樂、生態觀光等豐富的主題活動,服務市民及遊客。

1、生態保育核心區 將建成小型動物和飛鳥的棲息樂園

“生態保育”4個字還是首次被提出。生態保育核心區位於綠心的中心地帶,原址為經營了近40年的北京東方化工廠。目前,經過土壤修復和地下水專項治理,化工廠的汙染物基本清除。該區域將運用近自然生態修復策略,營造穩定、層次豐富的密林植物群落,形成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棲息地最豐富的區域,同時減少人工干預,限制遊人進入。換句話說,就是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利用自然生命力修復重汙染區域,恢復自然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也融入了“綠心”的設想。“五角星”的內部是“生態保育核”,包含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預留了動物遷徙廊道,種植了食源植物,將建成小型動物和飛鳥的棲息樂園。

“我們會幫小動物搭建少許巢穴,提供水源。已經基本建成的保育區生態不錯,工作人員去巡查時發現,經常發現鳥類、野兔、刺蝟等小動物。”為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保育核的干擾,保育核外設置了60多米寬的植草溝和灌木叢,形成生態緩衝帶,並對參觀市民實行預約限制開放。未來,工作人員將實時監測掌握環境參數,確保環境安全。

2、星形園路環 全長5.5公里 已實現全線貫通

投資超19億  比頤和園大三倍的“城市綠心”擬於2020年國慶開園

星形園路環效果圖

城市綠心內全長5.5公里的星形園路環實現全線貫通,喬木種植全部完成,種植各類樹木114種9萬餘株、灌木41萬餘株。按照工期計劃,城市綠心計劃今年9月底開園,將成為城市副中心最具特色的“有生命力的地標”。

“我們腳下的這條柏油路,就是效果圖裡的五角星——星形園路,去年底剛剛貫通閉合。”北投集團“綠心”綠化項目部副經理魏國介紹,這條長達5.5公里的路,沿線種植了6000餘株高大彩葉喬木。夏天,遊客頭頂有綠蔭遮蓋。到了秋天,小葉白蠟和銀杏的樹葉染成金黃色,遊客騎行、跑步或漫步,就會穿越這條金燦燦的景觀環道。

3、二十四節氣環 按照春夏秋冬設計了24個節氣林窗,復原24節氣的自然景觀

“五角星”兩側的“二十四節氣環”也別具一格。“按照春夏秋冬設計了24個節氣林窗,復原24節氣的自然景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秋日景區有和水系相映的蘆葦蕩,冬日景區則有松柏滴翠。”魏國舉例說,“春分”節氣的指示性植物是玉蘭,為了體現晝夜等分的寓意,這裡的花壇中一半種了紫玉蘭,一半種了白玉蘭。

4、運河古道景觀帶 觀古道遺址 瞭解運河特色文化

在“綠心”前期文物勘察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始建於遼代,消失於清朝的運河古道。此次,“綠心”將恢復2.5公里長的運河古道景觀帶,沿岸建設下沉式透明棧道,遊客可以深入乾涸河道,觀賞古道的遺址,瞭解通州獨特的運河文化特色。

5、“城市綠心”外圍的“五區”將成為市民日常休閒、主題遊樂、生態觀光的重要場所

“文化區”最出名的是“綠心三大建築”——劇院、博物館、圖書館,計劃2022年底完工。其中,城市副中心劇院設計對標世界一流標準,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等“文化容器”。

“體育區”未來將規劃“體育場”和“體育館”,同時建設若干個足球場、籃球場和極限運動場地。“足球公園包括5人制、7人制的小球場和11人制的全場,滿足不同居民需求。”

在“市民區”,此前的工業企業廠房將“變身”全民健身中心,為羽毛球、籃球、網球和乒乓球等運動提供場所。針對老人、孩子,這裡還將設置森林棧道和兒童樂園。

“科普區”以生態環保教育為主,將模擬展示森林演替的階段,同時設置遊客服務中心。

東南角的“蓄滯洪區”將成為綠林中流動的“藍色”。自西向東貫穿的玉帶河之溝、水面寬闊平靜的景觀湖清澈靈動,還能蓄滯50年一遇的雨水。在這個區域,魏國著重推薦了水景北側的櫻花庭院,“這裡的建築、長廊、茶室呈中國古建風格,9個品種的600多株櫻花遍佈庭院。繞著湖水,品茶賞櫻,很雅緻的感覺。”

坐落於“城市綠心”項目雨洪區的櫻花庭院,為仿明清小式做法古建築風格,佔地面積501.84平方米,淺棕色油漆,彩畫裝飾,整體樸素大方,由正門的敞軒、西側的四角亭和東側茶室組成,幾座單體建築以垂花門,遊廊相連接。名為櫻花庭院,8個品種、600多株櫻花,搭配油松、旱柳、銀杏、元寶楓等植物,將圍繞著庭院錯落栽種。


投資超19億  比頤和園大三倍的“城市綠心”擬於2020年國慶開園

庭院南邊的湖面上,還計劃栽植約3000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打造一個“水下森林”。““種什麼樹,鳥兒說了算。”“城市綠心”森林引入近自然理念,在樹種選擇上,多選用楊柳、榆槐、椿等鄉土樹種,還有就是蜜源、食源等可為小動物提供過冬口糧的植物,以促進林地的生物多樣性。

據介紹,櫻花庭院即將竣工,這也是“綠心”內首個亮相建築。今年國慶前,這處“有生命的地標”將向市民開放,春賞桃李、夏伴梧桐、秋染銀杏、冬見蒼松的大美生態畫卷將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