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超級鏈說開去:如何實現區塊鏈與產業進一步融合

區塊鏈概念誕生時,它在信任增強、價值傳遞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被寄予了厚望,被認為是下一個劃時代的技術,但長期以來,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僅是朝著兩方面發展:沿著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數字貨幣,在公鏈的底層技術層面發力;與通證經濟、社群組織相結合,構成信息加密的生態,區塊鏈在產業方面的結合整體而言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國際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在2019最新的區塊鏈業務發展規律週期預測表中,將區塊鏈領域不同業務按照創新驅動期、期望膨脹期、低谷期、復甦期、成熟期五個發展階段劃分,並認為低谷期之後,加密數字貨幣項目開始與應用類項目分離,但當下區塊鏈業務的落地尚不成熟。一門新興技術能否具備實際的價值支撐,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技術迭代、落地門檻、人才基礎等,這時候國產的鏈平臺諸如百度超級鏈等,正在逐漸推動產業應用的落地。

從百度超級鏈說開去:如何實現區塊鏈與產業進一步融合

技術應用門檻高 用戶選型成難題

近期,在國家政策放風的引導下,"新基建"的概念大為火熱,業內人士認為,新基建的本質是為"數字經濟"奠基,而區塊鏈會成為眾多新基建當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耦合技術,降低信息審核成本,提升數據流通效率,讓數據在新基建之間更加高效傳輸。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技術的要進行對應的升級迭代,舉例來說,新基建會產生海量的數據,這就要求區塊鏈網絡需要具備更加優越的網絡性能和更強大的安全性,來對此進行承接。同時出於國際大環境和國內數據安全的前提,國家也開始重視技術上的"自主可控"。這讓各家企業、開發者在技術選型上犯了難。據他們反映,國內大部分號稱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臺都未開源,難以檢驗其中的"成色",像百度超級鏈這樣的同時具備單鏈8.7W TPS、8W節點網絡規模,還能有200多項核心技術專利的開源鏈平臺可以說少之又少。

技術上的痛點還體現在准入門檻上,區塊鏈存在大量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技術特點,對應不同的場景需求,如何進行選型、部署、操作是區塊鏈應用落地最大的攔路虎。目前,城市級別的區塊鏈應用依然由政府主導,例如2017年上線區塊鏈資金管理平臺的雄安新區、啟動"政府上鍊"工程的福建省、北京市互聯網法院"天平鏈"等,都是比較知名的例子,但對大部分需求方而言,應用區塊鏈的門檻依然較高。

這時候,具備自主可控、技術領先、便捷易用區塊鏈開源平臺及技術,以及頗具規模的生態規模的百度超級鏈,可能更容易獲得政府和國內企業開發者的青睞。

產業應用落地緩慢 產品矩陣或成新解

國內區塊鏈落地長期以來進展緩慢,業內人士認為,很多人都忽略了區塊鏈技術與具體產業的結合,沒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產業系統和業務流程的組織再造。此外,大部分產業並不具備部署區塊鏈應用的技術基礎,讓企業自行研究和部署產業區塊鏈應用,無疑是不切實際的,第三方區塊鏈廠商也很難讓落地應用變得更加簡單易行。

面臨該痛點,很多雲廠商和區塊鏈公司都推出了 BaaS 服務,將雲計算與區塊鏈結合起來,採用容器、微服務以及可伸縮的分佈式雲存儲技術等創新方案,往往也提供多種不同底層鏈的技術選項,有助於簡化區塊鏈的開發、部署及運維,降低區塊鏈應用門檻,提高應用靈活性。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區塊鏈近日公佈的最新產品矩陣,包括"超級鏈專業版"、"開放網絡"和"行業解決方案",分別針對不同的產業痛點來提供服務。例如超級鏈專業版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不同的部署方案:如果企業追求的是靈活、低成本的部署模式,可選擇雲端版本;如果企業想要在本地進行個性化的服務定製,可選擇專有化版本;如果企業想要實現免安裝部署和安全隱私加密的要求,軟硬一體機也可以實現。而開放網絡則偏重於提升區塊鏈的網絡公信力,並以"傻瓜式"的操作可以降低開發者、中小企業的使用門檻;行業解決方案則是面向各行業的細分業務場景,提供API一站式輸出的解決方案,簡化了企業和開發者的操作步驟。

從百度超級鏈說開去:如何實現區塊鏈與產業進一步融合

可以看到,企業開發者要做的並非"選擇技術去進行部署應用",而是"購買服務去實現應用",實現區塊鏈業務的難度大大降低,他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的運維上。"即得即用"這一思維下誕生的各類產品,已經成為業界的主流共識。

行業菁英成稀缺資源 人才共建需多方攜手

一門技術的落地鋪開,專業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在這點上,人工智能技術也很有說服力,目前AI相關人才基本聚集在中美兩國,也造就了智能時代的兩極格局。但就目前來看,區塊鏈相關人才梯隊的建設卻不樂觀,根據Gartner的統計數據,未來5年全球區塊鏈人才缺口估計會達到500萬人以上,而中國的區塊鏈人才缺口高達75萬人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在教育部下發的《教育部關於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表明,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申報的"區塊鏈工程(080917T)"獲批2019年新增審批專業,將於2020年正式開始招生。今年 1 月份,據教育部網站消息:在高等學校教材建設方面,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下一步建設要打造一批反映世界先進水平的自然科學教材。

從中可見推動區塊鏈人才培養規範化、體系化的迫切性,但人才梯隊建設不能只靠教育界,實際上國內像百度超級鏈這樣的平臺也參與到了產學研聯合的人才共建中,推出的"百度超級鏈學院"就旨在通過系統的人才培養教材、完整的區塊鏈實訓平臺、豐富的培訓內容、以及完整的閉環服務,聯合教育機構和高校,加速人才培養與項目孵化。

從百度超級鏈說開去:如何實現區塊鏈與產業進一步融合

此外,生態建設也開始提上行業的日程,隨著區塊鏈技術革新與產業項目的落地,技術服務商、解決方案服務商、諮詢機構以及聯盟協會、標準組織等各種角色開始湧現,新技術的基礎建設需要多方共同發力,來建設統一標準和完整的生態。代表性企業和開源鏈平臺正在起到牽頭作用,例如百度超級鏈發佈的超級鏈生態夥伴合作計劃,就旨在補齊當前區塊鏈生態中的缺位能力。

面對商業合作伙伴,百度超級鏈將提供產品、技術、客戶、營銷等全方位支持,方便、快捷、高效的提供多種服務,包括專業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諮詢指導、專屬拓展經理提供業務和商務支持、品牌展示、渠道宣傳、增加收益途徑等;而面向開源合作伙伴,百度超級鏈也通過社區建設、迭代技術續為開發者賦能,並將在未來不斷推出貢獻激勵和項目孵化政策。

可以說,在區塊鏈技術脫虛向實、深入產業的過程中,頭部企業平臺的助推力相當顯著,承擔起了基礎建設和降低准入門檻的作用,從上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到下層的技術突破和產業應用落地,步驟缺一不可,像百度超級鏈這樣的平臺以低門檻產品和生態建設為區塊鏈帶來產業化的契機,值得政府、產業和個人開發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