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战疫 中国拟发行特别国债

【讯】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了海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强调要密切跟踪和分析全球疫情走势,快速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源风险点,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优化入境流程,落实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要求,安排好生活服务和健康监测。会议强调要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交流合作,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此外,会议分析了海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此次会议罕见提出发行特别国债。

1至2月中国内部经济承压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至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内部经济承压。而随着海外疫情的迅速恶化,外需下滑与全球产业链受阻或使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继续承压。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还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宏观政策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

此前,中国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曾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总体较低。从下一步政策取向来看,相关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减税降费,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债务形成的资产中,部分盈利能力较好。从上述角度来看,中国政府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还是有空间的。

今年2月,中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吴晓灵、中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等17人建议适当提高今年的赤字率至3.5%,如此可争取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资金;二是建议发行特别国债,规模建议不少于1万亿元。

提出发行特别国债 为史上第三次

此外,会议罕见提出“发行特别国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据悉,中国此前仅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以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第二次是在2007年,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用于成立中投公司。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海外亦有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比如,日本、韩国、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有特别国债发行的案例,主要用于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金融危机或主权信用危机的对冲等。

中国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额度多少、用途在哪?不少分析人士建议发行规模在大约1万亿元至2万亿元。

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可以借此次疫情救助中小企业为契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并且将其作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

中信证券分析师则预计,特别国债或主要用于基建补短板,在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建对稳定经济的作用,以应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

中信证券研究部指出,从此前的两次发行历史来看,特别国债发行需由财政部提出议案,由中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比赤字率调整等需要在全国“两会”上决定的事项更为灵活。若发行特别国债或可助推基建增长,为稳定经济和主体预期起到关键作用。

经济战疫 中国拟发行特别国债

会议上提出发行特别国债,不少分析人士建议发行规模在大约1万亿元至2万亿元。(图片来源:中新社)

疫情防控常态化 加快恢复生产生活

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此外,会议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支持湖北有序复工复产。要加强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帮助湖北解决财政、融资、供应链等实际困难,支持湖北做好援企、稳岗、促就业、保民生等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