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掃時將墳墓弄得花裡胡哨的有意思嗎?

醉心創作


清明祭掃時將墳墓弄得花裡胡哨實在沒有必要,關鍵在於祭祀的人對先人的緬懷是否真誠。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 清明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本身在指導農桑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身所包含的干支時間、星宿方位、八卦含義都是中國古人在沒有鐘錶、發達的天文知識的情況下靠自己的智慧總結出來的極為實用的促進農耕發展的創舉。我們現代人聽到清明到了,腦子裡也會下意識反映出窗外已是春意盎然、萬物勃發的盛況。這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明的傳承的具象化。

清明節作為全中華民族的祭祖節日,又承載了更多的人文內涵。

據考古發現,在廣東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說明那時的古人對前人的逝去就已經找到了自己寄託哀思的一種合理方式,可能很簡陋樸素,卻意義重大,也許只是一種標記,卻也表明了對逝去人的不願忘懷,這種標記就是逝去人活在後人心中的一道明證。

又想起紅樓夢中為好友秦鍾修墓的俠義之士柳湘蓮。他向來浪跡江湖、手中留不下銀錢,還花了幾百錢僱人簡單修葺了秦鐘的墓,寶玉苦於自己被圈在家中不得外出,聽到柳湘蓮的話也就放心了,柳湘蓮的這份情誼比多少金錢都值得稱道。寶玉的哭晴雯、悼金釧、念黛玉都是很純情的一種表達,卻比鋪張浪費花裡胡哨更加直擊人心。

到了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步步提升,卻忘了祭祀的初衷。

殯葬用品商家也是摸準了一些人的心理,搗鼓出了多少稀奇古怪的玩意,祭祀的人們大擺排場,卻不捨得花點時間靜靜回憶一下逝者的好。祭祀不是給人看的,而是來交心的。這個儀式是教導中國人不要忘記祖先,禮敬祖先,有家族傳承,有道德約束的一種形式。我想真正追思前人的人,最願意的是在春明景和中拈幾支小花,靜靜地和自己的先人分享自己的成長和沒有忘本的心。

清明祭掃可形式多樣,不要增加負擔,更不是排場攀比。

有些遠遊在外的人,若不能到墓前祭掃,也不代表他忘記了前人。在昆明的我常見到在城邊僻靜的街角燒紙的人,有些自己帶著籠子、掃把,燒完自己打掃乾淨,也未嘗不可,前提是不要汙染環境,不要引起危險。

在許多陵園中,都設置的統一的地點進行紙錢等焚燒,這是很好的。但總還是不可避免的渾身沾滿菸灰,人聲鼎沸、塵土飛揚。有些人家燒了許久也燒不完,燒給逝者的東西我們都不曉得用處,墳墓前也用各色的裝飾點綴的花枝招展,事後要麼陵園人員還要監督打掃,要麼又是漫天飛揚,這就是把形式做得遠遠大於意義,實在沒有必要。

有些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我們的文化裡敬天地、敬祖先,知過去憶苦思甜,學歷史居安思危,有家族精神傳承,有家國情懷加持。如此,才能有最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底線。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不要讓現代社會的色彩繽紛迷亂了雙眼。所以,在此次的疫情中,我們的防控行之有效,是有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壯舉也是家國情懷的迸發,這一切都耀眼奪目,光彩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