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錯版幣不存在,錯版幣真的沒有收藏價值嗎?有真正的錯版幣收藏家嗎?

gdhycgs


你好!貴作者題目其實提的是三個問題,我根據我的理解分別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為什麼有人說錯版幣不存在?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版”,眾所周知,建國以來國家一共發行了五套人民幣,每套幣中都有不同的版別,如第四套人民幣的80版、90版和一元的96版,第五套人民幣的99版、05版、15版以及現在最新的19版,每一種版別從設計到定版、試印到正式發行,都會經過嚴格的程序,層層把關,所以絕對不會出現錯版,就算99版人民幣缺少漢語拼音“yuan”,那也不叫錯版,僅僅可以說是設計有點缺陷,不完美。因此,錯版幣是不存在的。這個錯版問題不僅得不到廣大藏友的肯定,而且國家也是不認可的。

二、錯版幣真的沒有收藏價值嗎?

既然沒有錯版幣,自然就更談不上具有收藏價值。但是,現實社會上又確實存在炒作“錯版幣”的行為,比如紙幣的福耳、折白、重印、漏色、裁切移位、水印倒置等,硬幣的復打、透打、雙齒、多肉、背逆等,不僅輕易不會出現,即使偶有出現也只能認定為殘次幣不準出廠,就算偶有從印鈔造幣廠流出,也是沒有多大收藏價值的。更何況市場上出現的這些所謂的錯版幣,絕大部分都是一些不法之徒人為改刻、拼接、挖補、鍛打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勾起人們的好奇心,鼓吹這些殘次幣的稀有,從而賺取高額利潤。所以,我們都要擦亮眼睛,多學習錢幣知識,不要上當受騙!

三、有真正的錯版幣收藏家嗎?

這個問題就簡單了,既然沒有錯版幣,自然就不會有錯版幣收藏家的。上個問題中提到的那些各樣的所謂的錯版幣,頂多可以稱之為趣味幣,既然是趣味幣,有人有這方面的喜好願意收藏把玩,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你情我願”的事別人也是不能說什麼的,你說是吧。

以上是我的這些看法和觀點,從三個方面回答了你的三個疑問,希望能解你之疑!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諒解。


老李錢幣收藏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 錯版幣

《錯幣又叫殘次幣》是指在印鈔造幣環節出現錯誤,紙幣一般會有福耳、多邊、折白、漏印、防偽金線(金線遺漏、開窗遺漏、金線包漿多出)水印或圖案嚴重偏移、套色移位、加長幣、印刷時被其他紙張覆蓋等等,硬幣一般會有背逆、弱打、透打、胚餅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錯幣並不是假幣,錯幣也可以在市場流通使用。但人們也可以到銀行換回無印刷錯誤的人民幣。

錯幣的價值

如果是真幣真錯的話,價格在幾百元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品相就是錢幣的生命,要保護好品相,如果品相差了,價格也上不去。另外一些所謂的“拍賣公司”打著“價值幾百萬”的幌子進行詐騙,大家應該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不過除了無號紙分幣外其他未見過)、第三套人民幣、第四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紀念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外國紙鈔均發現有錯幣(殘次幣)存在。

針對近期社會上出現的所謂“錯版貨幣”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錯版貨幣”的真偽、危害和對策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社會上經常發現一些“錯版幣”,如文字倒置、圖案倒置、圖案左右顛倒等,據說是印鈔廠由於印刷錯誤造成的廢品,由於數量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請問,所謂“錯版貨幣”是否真地存在?

答:首先肯定地說,所謂“錯版貨幣”是不存在的。因為印鈔廠印製鈔票時使用的印版、製造硬幣使用的鋼模等,是一個整體,在印製過程中,不可能出現局部倒置或顛倒的問題。因此,也就更談不上所謂的收藏價值。

問:那麼“錯版貨幣”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目前發現的所謂“錯版貨幣”,不僅有人民幣紙幣,還有硬幣,包括紀念幣,還發現有外幣。但無論什麼幣種,都是在原有貨幣的基礎上,經過人工製作的。對所謂“錯版貨幣”如果認真地觀察或藉助放大儀器觀察,就會發現刀切、粘貼、修刮的痕跡。從目前破獲的案件看,社會上確實有一些利慾薰心之人,為牟取暴利,專門製作、兜售所謂“錯版貨幣”,希望廣大群眾引起警惕。

問:這種“錯版貨幣”的社會危害是什麼?

答:這種“錯版貨幣” 社會危害很大。它不但敗壞了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形象和信譽,擾亂貨幣市場,而且一旦詐騙得逞,將造成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應該堅決打擊。

問:人為製作“錯版貨幣”觸犯了那些法律、法規?

答:人為製作“錯版人民幣”屬於“故意毀損人民幣”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43條規定:“故意毀損人民幣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利用“錯版貨幣”進行詐騙的,有關執法部門將依法制裁。

問:群眾遇到“錯版貨幣”該如何處理?

答:三句話,叫做“一不相信,二不上當,三要抵制”。自已不相信,並規勸其他群眾不要上當,並有義務向公安機關舉報,避免造成更大危害。


日本回流瓷器那點事兒


錯版幣:詐騙團伙牟利的工具

錯版幣一直都是收藏界熱議的話題,也是錢幣收藏中極為火熱的品種。常常能看到那種#5毛錢的“錯版幣”11萬元購買,銀行會以80萬元回收#、#百元錯版幣,估值上百萬#的新聞登上首頁。

新聞截圖

一些收藏交易網上也有不少藏友展示著自己收藏多年的“錯版幣”,品類五花八門,什麼主席眼下一滴淚、多出一個100水印、180度倒轉的毛爺爺……報價高達幾十萬。錯版幣甚至被不少藏家稱為21世紀“黑馬級別的典藏精品”。

主席眼下一滴淚

多出一個100水印

180度倒轉

具備“怪、少、錯”的錯版幣收藏門檻低,市場估價十分誘人,是那些夢想一夜暴富的收藏者們競相追捧的對象,然而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錯版幣只是鳳毛麟角,在市面上看到的錯版幣大多是利慾薰心之人牟取暴利的“詐騙工具”。一些詐騙團伙以極高的價格評估藏友的“錯版”幣,收取各種費用,事後既不交易也不退還評估費用,賣家只能吃“啞巴虧”。

“錯版幣詐騙”官方新聞截圖

另外,“錯版”幣的市場造假也分外猖獗,倒置水印、改號、福耳、挖補、粘貼、激光打號等造偽方式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人將連體人民幣故意裁切造成挪位,這些偽造的“錯版幣”並無任何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普通藏友也很難分辨。

人民幣上的異形水印

使用隱形筆等熒光顏料仿造

折白的紙幣

切出形狀貼其他鈔票上的白紙

“錯版”幣,其實只是錯幣

究竟什麼是錯版幣,到底有沒有錯版,其實一直存在爭議。

市面上所謂的“錯版幣”是指因設計上或母版雕刻上的出錯,導致印刷出現錯誤而發行的錢幣。一般紙幣的錯版表現形式為福耳、多邊、折白、漏印、水印或圖案嚴重偏移、套色移位、加長幣、印刷時被其他紙張覆蓋等,硬幣則是背逆、弱打、透打、胚餅等。

在此介紹兩個概念:

錯版:是指錢幣在設計、製版過程中造成的非正常圖案,而不是在印刷過程中造成的非固定、非正常圖案,致使票面發生改觀的情況。如一枚湖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湖南”兩字的拼寫為“hu nan ”,而銅元中的“U”缺口卻朝下,這就是典型的製版錯誤。

此枚戶部造大清銅幣為錯版幣,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而“銅”字為空口同。

錯幣:則是在錢幣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如印刷後,機器再次碾壓,使圖案成為單面或疊壓,或者正反面機器印刷時卯合不上,發生錯動。如一枚銅元,正反圖案出現偏差136度。再如一枚硬幣,正反兩面圖案偏差達到54度,都屬錯幣這一類型。

通常情況下,光緒元寶的“光”字和龍紋的頭是在同一個刻線上,而此枚有偏差。

2005年央行就曾關於錯版人民幣發表過公開聲明,稱已發行的各版人民幣均未出現錯版,民間發現的紙幣、硬幣、紀念幣所謂的錯版,只是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幣”。

官方新聞截圖

所以準確來說,上文中列舉的“錯版幣”都是錯幣,也可稱為“殘次幣”。

“錯版幣”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不論是錯版幣還是錯幣,最重要的是——它們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下面從古幣和人民幣兩個方面探討。

清代到民國時期,貨幣改革頻繁和人工鑄造的疏漏,所以會出現“錯版”情況,而在此之前其他朝代很難發現有錯版幣。拍出高價也是錢幣本身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印刷上的錯誤並不是高價的絕對因素。

歸根究底,現在的藏友們注重的是“錯版”幣的存世數量和未來的價值,“錯版”古幣因為發行量較少,回收銷燬量大,正常流通貨幣100萬枚當中才會有一枚“錯版”幣,所以“錯版”古幣的收藏市場會比一般古錢幣收藏市場更上一個臺階。

四川銅幣當百錯版幣

一百文在當時鑄造最少也最珍惜

在“錯版”人民幣這一塊,目前還沒有針對錯版人民幣估價的專業權威機構。而且“錯版”人民幣不具備文化傳承價值,缺少文化底蘊,所以很難判斷其收藏潛質,收藏價值更有待商榷,大多是收藏者之間你情我願的自由交換。官方將“錯版”人民幣,定義為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品”,所以“錯版幣”這個概念只是在收藏市場得以認可,並沒有得到官方認可。

第四套人民幣50元錯幣

而且法律明文規定禁止交易、買賣市場上正在流通的人民幣,只有退出市場流通的貨幣才能作為收藏品在市面上流通。所以拍賣公司拍賣的大多數紙幣多為清代、民國紙幣以及一二三四套人民幣。

總而言之

“錯版幣”的收藏熱潮,是市場炒作孕育出來的畸形產物。“錯版幣”收藏者往往沒有穩定的收藏數量和長期的收藏經歷,主要是獵奇心理和利益驅動下的行為,沒有任何文化或者傳承的意義。收藏家預想的“天價”實在有些離譜,因為“殘次幣”的收藏升值空間遠遠達不到“錯版幣”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