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1/5 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父母却茫然不知!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健康组织)的报道,50%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产生于14岁之前,如果发现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就要及早治疗,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2013年发布了一份题为《儿童心理健康监测》(Mental Health Surveillance Among Children)的报告,总结了2005年到2011年联邦的数据和研究,他们发现,

每5个美国儿童及少年中就有1人遭受心理健康障碍,且该比率持续增加中。

心理健康对儿童的危害极大,轻则影响学习、影响社交,重则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比起名牌大学,孩子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在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和看重程度,也会跟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增加,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顺利入主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然后再考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

父母的高期待成为孩子心中的一份重担,让本来应该是快快乐乐的成长和学习,演变成抑郁、痛苦,甚至是演变成自杀。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当你意识到这种事情真实发生的时候,有可能就来不及了。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热播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对高三女儿乔英子就是如此。

为了让女儿专心学习,考上清华北大,宋倩辞去本职工作,一心一意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同时,也非常严格地管控着女儿,不准女儿玩乐高,不准女儿再去天文馆,不准女儿做任何浪费学习时间的"无聊"事。

在宋倩的心里,女儿就应该是第一,考第二就是失败,高三就应该拼命学习。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但结果呢?乔英子开始逃课,成绩下滑。

最后,因精神压力过大,抑郁奔溃要跳海自杀,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此刻,宋倩才恍然,与成绩相比,孩子的健康、平安和快乐更为重要。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高压下,虽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智力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容易出现抑郁症自杀这类问题。"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奇葩说》曾提出这么一个辩题: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想必很多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定制"键,理由就是"为了孩子好"。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孩子在父母高压下,虽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智力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容易出现抑郁症自杀这类问题。"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宋倩女儿英子就是典型,智商非常高,但内心压抑,最后抑郁试图自杀。

李玫瑾教授还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阳光和智力二者相比,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快乐乐。"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只有孩子有了好的心情、好的身体,那么走向未来的脚步才会迈得平稳踏实。

李玫瑾教授就说过自己对于孩子的看法,她表示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虽然有时候能够促进孩子学习的进程,但是在孩子的心理,这是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情绪在心里累积多了,就容易导致孩子抑郁,甚至是自杀。

教授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里面没有堆积着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是比孩子的智力、学习结果还要重要的事情。

对于孩子的未来,教授说就算考不上名牌大学也没关系,只要孩子活得快乐,就比一切都重要。

当然,这种孩子的快乐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而是要学会张弛有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好大学和健康的心理也可兼得

想要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并且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这其实并不矛盾,只要用对方法,两者是可以兼得的。

要想好大学和健康的心理兼得,我们该如何做呢?

1、端正"我是为了你好"的态度,现身说法

父母之所以不断替孩子操心,就是站在"我是为你好"的出发点上,不断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也叫作"非爱行为",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必须要听我的话,否则就是不孝,就是白眼狼!

于是,为了孩子好,变成了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如此一来,孩子当然会逆反了,最好的法子就是自己亲自给现身说法,比如说,你想让孩子认真读书,你自己先拿起书本;你想让孩子少玩游戏少看电视,你自己先少玩少看,带孩子多去户外等等;你想让孩子考个好学校,自己先定个学习目标,努力做到给孩子看。

2、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事事包办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孩子需要有自己成长试错的空间,在家里,父母要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也要让孩子学习怎么自理。

一个拥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父母都能放心些。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明星蔡少芬一直都被粉丝公认为明星中的"教育家",近几天就因为让6岁女儿煮饭上了热搜,在她看来,孩子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

3、适时地放手适当的压迫,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

《奇葩说》辩手陈铭在节目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空中稳稳地飞翔。自由和独立,是父母能够留给孩子的,最珍贵的财富。

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家长经常疏于引导,从而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现为:叛逆、顶嘴、孤僻、暴力。

面对这些,父母可能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不妨试试通过阅读绘本来引导,双管齐下,会省力的多。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贝塔小时候就看了不少的绘本,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

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10册不过是6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

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李玫瑾教授直言:就算我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下方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