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從“啟動鍵”到“快進鍵”,成都行穩致遠

陽春三月,惠風和暢。成都,在春風裡甦醒。煙火氣升騰,機器聲轟鳴,“雲平臺”上農產品熱銷……成都的一、二、三產業,勃發出盎然生機。

戰“疫”下的城市,生產生活“暫停”是相似的,而復甦的節奏和邏輯各有不同。以時間為軸,來感受成都的滿血復活之路。

2月6日,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的“成都20條”發佈,旨在緩解企業現金流困難,降低企業運行成本,解決企業用工荒。

2月15日,成都率先提出建立規上企業聯絡員制度和中小企業行業協會聯絡專班制度,逐企走訪落實好各項援企政策。

3月2日,成都進一步提出要深入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專項行動,全面落實“一家規上企業一名聯絡員、一個行業一個專班”制度,督導防控工作落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問題。

3月4日,“成都33條”發佈,全稱為《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從幫企業精準紓困、擴大有效需求等方面助力奪取“雙勝利”。

3月12日起,成都市經信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新經濟委、文化廣電旅遊局、住建局、發改委、投資促進局等八部門的負責人和行業協會及企業家代表,陸續走進成都電視臺“新天府會客廳”欄目,聚焦行業共性問題和企業痛點難點,“幫企業,解難題”。

3月26日,成都19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總投資達2314億元。與此同時,新希望全球控股總部及天府數字經濟產業園、中國企業家小鎮、通威太陽能光伏淮州新城產業基地等重要項目接二連三簽約落戶。

隨著歷時一月的“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效力逐漸顯現,煙火成都背後,助力城市滿血復活的驅動邏輯,也變得越發的清晰。

滿血復活,靠的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疫情中和疫情後的城市經濟社會運行,是一種多年不遇的非常態。問題前所未有,問題也倒逼革新,非常之時需要非常之舉。

創新首在機制。為激發活力,成都獨創了“專班專員”制度,設立工業、服務業、農業、新經濟、文化旅遊、建築業、重點項目、投資促進8個領導專班,並建立“一家規上企業一名聯絡員、一個行業一個專班”工作機制。在此機制下,服務專員蹲點一線,及時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問題,現場難以解決的個性問題,及時報告所在區(市)縣指揮部協調解決;共性問題及時報告服務專班,協調部門解決;部門難以解決的問題報領導專班協調解決。制度先行,落實到位,才能精準、快速回應和解決企業復工復產、穩產滿產中面臨的問題,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需求。

創新搭建平臺。在疫情的影響下,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的暫時斷裂,成了國內部分企業復工復產的攔路虎。成都市通過搭建產業鏈協作配套、原材料保障、關鍵環節(技術)創新攻關、金融服務、能源保障、交通物流保障、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化智能化保障八大援企平臺,打通恢復重建產業鏈配套、融資貸款、原材料及勞務供需等各環節,全力幫扶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面對巨大的建材缺口,住建局緊急開通上線了“成都市建材與勞務信息供需對接平臺”,協調周邊地區保障砂石、水泥等建材供應。

創新特色做法。疫情下,“雲招商”“雲簽約”“郵寄籤”,代替了過去的面對面談判和實地商務考察。招商引資從“面對面”到“屏對屏”,是危中尋機的創新應變之道,把疫情的衝擊降至最低。對此,數據作了最好的“功效說明”:截至3月20日,成都已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11個,總投資1862.85億元。

滿血復活,靠的是精細、精細、再精細。

精細決定效果。疫情防控越精細,防控安全網就織得越密實。城市治理越精細,就越能釋放活力。

精準施策激發活力。精準施策體現在各環節的精細上,政策制定要精細有針對性,政策的落實更要精細。精細到每一個細分行業,精細到每一家規上企業。疫情以來,成都對1.69萬戶規下中小企業實施行業協會專班服務;對3588戶規上企業實施“一戶一專員”服務,蹲點、駐點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找一個人,說所有事,解各種難”,並非只是承諾,而是精細施策結果導向,最終落腳到解決實際問題。如在成都經開區,四川一汽豐田復工時遇到了整車生產零部件的供應鏈問題,需要協調成都26家零部件企業和整車協同復工。而這些企業分散在成都的幾個區縣,協調並非易事。通過市經信局和駐企專員協調,短短几天時間內,實現了26家零部件企業與四川一汽豐田協同復工。

精細治理補齊短板。疫情暴露出的城市基礎設施和運行機制的短板,成為需要改革的方向。“成都33條”明確提出,要著力健全重大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超大城市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醫療救治、緊急徵用等制度。具體而言,需要加快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優化完善緊急醫學救援體系;開展疾控體系和疾控機構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著重提高村(社區)的基層防控能力;加強傳染病醫院和區(市)縣綜合醫院感染科建設,規劃預留大型傳染病收治醫院建設用地。同時,還要完善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等重大領域風險辨識預警機制,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報能力。

精細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最好的軟實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哪裡的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裡去,企業就往哪裡聚集。秉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成都出臺營商環境政策3.0版,通過精細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行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24小時申請制,完善行政審批承諾補正和容缺受理機制,打響“蓉易辦”品牌;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豁免企業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信行為。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滿血復活,靠的是謀遠、謀遠、再謀遠。

只謀一時,不足以謀長遠。只謀一地,不足以謀全域。成都的出發點,是堅持應急解難與長效支持相結合,謀求城市更長遠發展。

立足長遠推動產業升級。疫情中,宅生活也是“雲生活”。這次疫情,讓基於數字技術的各類需求被激活,呈現爆發式增長,數字場景迅速穿透產業,從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未來,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將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催化劑”,更是一個城市軟實力、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剛剛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成都,正在努力抓住信息化發展機遇,抓緊佈局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項目,如在公佈的2020年1000個重點項目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項目打了頭陣,在近期簽約、開工項目中,5G、AI、數據中心領域項目也佔了大頭,助推城市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升級。

立足長遠把握國家戰略機遇。城市化時至今日,城市間競爭已過了“單打獨鬥”階段。依託於城市群和經濟圈的發展,更能產生協同效應和帶動效應,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都獲得了更好的戰略機遇和發展空間。3月中旬,川渝兩省市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工作機制和2020年重點任務等方面達成重要共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推進。成都“東進”即將迎來三週年,東部新區的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簡陽城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四城一園”建設正緊鑼密鼓,一座應運而生的未來之城逐漸呈現在世界面前。

時值春天,青春作伴。正適合追尋夢想,邁步遠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