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二)

冷战时期,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前苏联的先进战机开发项目非常好奇,侦察照片、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层出不穷,但毕竟后者属于外界无法企及的高度机密,这类关于型号、性能和装备情况的分析结果多是粗略的臆断,甚至不少是完全错误的。不过,人们也并不是没有亲密接触前苏联绝密军机的机会。

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二)

1956年6月,一支由美国空军参谋长内森.F.特维宁(Nathan.F.Twining)将军率领的西方高级代表团来到莫斯科,开始了对前苏联部分航空部门和空军设施的参观访问。当西方航空专家们来到位于莫斯科西郊库宾卡(Kubinka)的一处专门进行原型机展示的飞行基地时,一架外观奇特而且西方专家闻所未闻的大型喷气式轰炸机引起了访问团的注意。而这架轰炸机即便是在不久前也是不为人所知的。当时的北约标准命名委员会根据长期以来对前苏联军用飞机的命名方法称之为“背鳍”(Backfin),型号为“伊-140”,不久又更正为“雅克-42”。

而事实上,这正是由前苏联航空试验建造局(OKB)的安德列.N.图波列夫(Andrei.N.Tupolev)和迪米特里.马尔科夫(Dmitri Markov)主持开发,当时已经被苏联军方放弃的“图-98”超音速反舰轰炸机原型机——-将亦真亦假的信息故意“推送”给对手以造成战略误判,是一种古老、简单但却有效的军事策略。

有意思的是,苏联人的小花招在美国人眼中却变成了一场致命的风暴——-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其为水面舰艇部队装备的“黄铜骑士”、“高级小猎犬”和“鞑靼人”这三种所谓的“三T导弹”,用来应付大量“苏联版盗贼”实施的饱和攻击完全力不从心(“盗贼”( Hustler)即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康维尔B-58的绰号)。刚刚建成的舰队防空系统,面临着要在一个更高的技术起点上被推倒重来的问题。

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二)

1956年年底,在综合分析所谓“背鳍”(Backfin)超音速反舰轰炸机的情报后,美国海军认为重新武装后的苏联海军航空兵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战术来击毁自己的主要战力——-航母特混编队:首先出动4架侦察型超音速反舰轰炸机用于确定美国航母方位并指引目标,在一些情况下将会出动歼击机予以掩护。

一旦发现目标,其中2架侦察机将会保持原先飞行高度并传送相关坐标位置。其余的2架侦察机将下降到100米高度并尽可能接近敌方编队,以便准确判定对方编队船只组成与坐标位置。之后,第一组侦察型超音速反舰轰炸机将把准确信息传递给待命攻击的超音速反舰轰炸机机群。一般攻击将会出动1个超音速反舰轰炸机航空兵团,由24-30架超音速反舰轰炸机以及4-8架战子战型超音速反舰轰炸机组成。

全团会分成4个攻击机群,轰炸机群飞行高度在9700~10600米,机群飞行间隔时间3分钟,所携带的由“虹”(Радуга)机械制造设计局设计的新型机载反舰导弹(KH-22)将会在300千米外发射,而战子战型超音速反舰轰炸机将会对敌方舰载雷达、防空雷达以及对方舰载机的机载雷达实施有效干扰。第一攻击波将会连续发射8枚装核战斗部的新型机载反舰导弹,对美国航空母舰编队面目标进行打击,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目标。

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二)

此后,对方的无线电设备反抗能力明显下降。这样,第二波次的新型机载反舰导弹再继续攻击剩余目标。在导弹发射后,载机即刻返航……基于这样的战术构想,美国海军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围绕现有“三T导弹”构成的舰队防空系统难堪大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