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為何成為大明最後一任丞相?

劉楚王


許多學明史的同學認為,當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在容忍宰相胡惟庸,欲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目的是等胡惟庸過度膨脹,到時好打倒胡惟庸並順帶廢除宰相制度。其實,事情遠遠不是這樣複雜。大權在手的朱元璋如果要廢除宰相制度,不必通過放縱胡惟庸為非作歹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做的改革的事情多了。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不要說文官出身的胡惟庸不是朱元璋的對手,就是那些功勳卓著的驕兵悍將,哪一個在朱元璋面前不是隻有引頸就戮的份?朱元璋要廢除宰相制度,沒有必要用如此曲折的手法。在那個時代,你說玩人心,誰玩得過朱元璋?玩權謀,誰又玩得過朱元璋?

宰相這個職務,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首,萬人之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以來,這個職務與皇帝的關係都處理不好,但是宰相又具有重要作用。一個好的宰相,可以不但為皇帝排憂解難,關鍵時候還能幫助皇帝鞏固政權;而一個有野心的宰相,足以把才智平庸的皇帝當成玩偶,甚至取而代之,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已屢見不鮮。

朱元璋的第一個正式宰相是李善長,這個人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明朝建立後不幾年便自覺退休了,但是最後還是不得善終。因為退而不休,手伸得太長。

朱元璋的第二任正式宰相是老好人汪廣洋,幹了一段時間,也讓朱元璋覺得不爽,王廣洋先是被下放到廣東,最後還是被朱元璋處死。第三位正式宰相就是胡惟庸,朱元璋對胡惟庸一開始比較信任,也比較放手。胡惟庸是文官出身,起先人品和口碑都不錯,是個小心謹慎的人。

朱元璋為什麼選這樣的老實人胡惟庸當宰相?表面上看,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的,實際上呢?朱元璋就是想試試,放手讓老實人當宰相,看看老實人會把宰相當成什麼個樣子?

當上宰相的胡惟庸一開始那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但是當宰相的日子久了,加上皇帝不怎麼管,胡惟庸就開始霸道起來,小事敢欺騙朱元璋,對下級報送的公文選擇性的報給朱元璋,對自己不利的公務就私下扣押不報。不但如此,胡惟庸還開始拉幫結派,企圖結成利益共同體,保護既得的權力和利益。這一切,哪裡能逃過朱元璋的眼睛?胡惟庸的所作所為,朱元璋自始自終全都看在眼裡。

1380年,也就是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家的馬伕伺候胡惟庸的兒子騎馬,結果胡惟庸的兒子不小心摔下來死了,胡惟庸大怒,擅自處死了馬伕。朱元璋最痛恨欺壓百姓的官員,得知這個事情後,朱元璋把胡惟庸叫來問話,問胡惟庸怎麼善後?胡惟庸很害怕,說賠錢,賠多少都可以。

朱元璋說,錢能抵命嗎?這樣做我們還有必要驅逐韃虜嗎?如此草菅人命,和元朝有什麼區別?昔日漢高祖劉邦進長安時,約法三章,是怎麼說的?第一條就是殺人者死,所以你必須抵命。朱元璋後來說胡惟庸結黨謀反,無非是株連方便一點,藉此機會把不好對付的茬一併收拾乾淨。

朱元璋經過對3位宰相的觀察和實踐,發現宰相這個職務的確對皇權有巨大威脅。聰明人李善長、老好人汪廣洋、老實人胡惟庸,三個個性的人當宰相都沒當好,特別是連當初老實巴交的胡惟庸,當宰相當久了都會變成魔鬼,若是政治強人當宰相,兒孫們今後如何控制和駕馭得了?朱元璋自己雄韜偉略,駕馭這些似人似鬼的宰相其實不難,但是朱元璋的後世子孫不可能都有朱元璋這樣的本領,如果不廢除宰相制度,明朝難免會出現漢獻帝。

所以,朱元璋在反覆觀察、慎重研究、通盤考慮後,堅決廢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朱元璋認為這樣才穩當。有大臣上疏說,皇上,廢除了宰相皇帝會很累的,朱元璋說,我知道這樣會很累,但是皇帝累一點沒有關係,只要大家盡心輔佐,也能應付過來。

實踐證明,朱元璋的這個做法是比較正確的,後來清朝也沒有宰相。在封建社會必須有皇帝,但是最好不能有宰相;必須有老大,但是最好不要有老二。哪怕這個老二是太子,時間久了都容易和皇帝出現糾葛,都都難以長期和皇帝保持良好關係。

漢武帝劉徹、康熙帝玄燁和太子的故事就是明證。更別說這個老二是外人了,明朝的張居正鞠躬盡瘁,最後還是被他的學生兼老闆萬曆皇帝秋後算賬。沒有宰相,皇帝個人的能力無論優劣,都可以睡個安穩覺,不用擔心被人架空,不擔心會成為傀儡,甚至被人害死。

這就是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真正初衷。經過三人的試驗,在朱元璋看來,誰當宰相都不合適,既然如此,那就是制度出了問題,廢除宰相制度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胡惟庸只不過是朱元璋觀察宰相和皇帝關係的最後一個試驗品。試到這裡,不用再試了。


坐看東南了


胡惟庸應該可以算是中國最後一任合法的丞相。以後的那些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雖然被叫做什麼相什麼相的。這其實都是下面的人拍馬屁的稱呼。從這一點可以說明,明太祖朱元璋之後的皇帝都不喜歡有丞相,後面的皇帝也嚐到了沒有丞相的甜頭,否則的話,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再選幾個人出來當丞相。

胡惟庸成為最後一任丞相直接原因當然是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

但是從胡惟庸案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有計劃地清除丞相這個能分享他部分皇權的職位。因為他同時還把御史大夫和中丞這兩個相當於副丞相也殺了。前一年,他把右丞相王廣洋殺了,李善長是病退得早,當時沒什麼藉口,但是十年之後的洪武二十三年也找個藉口給殺掉了。

另外罪名也可以看出點端倪,他給胡惟庸定的罪是謀不軌和通敵。朱元璋可是從各路軍閥裡浴血殺出來的開國皇帝,他手下的那些一直追隨他部下怎麼敢不軌,而且放著好好的大明朝丞相不做去通元通倭?通敵成功最好的結果也就成為北元和倭寇的丞相?這不腦子有病嗎?

所以我認為胡惟庸之所以成為大明最後一任丞相,是因為朱元璋不想讓明朝再有丞相,而他剛好趕上了這個節點。

朱元璋為什麼要這樣做?首先當然是大明江山是他玩命拼出來的,他在戰場上殺出來的威信,讓他能主宰所有的軍政大權,生殺予奪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建國之後,政權要從軍事狀態轉向正常的模式,設立丞相這個職位就是要協助他管理這個國家,其實相當於把行政權從皇權分離開來。同時中書和門下省的設置也會讓他的決策流程沒有之前那麼隨心所欲。所以明朝的丞相下場都很慘,因為明太祖估計看每一個都不順眼。

其次,也有為皇太孫朱允炆接班掃清障礙的因素。他可能怕朱允炆年幼降不住那些從戰場上殺出來的老油條和老軍頭。

那為什麼以前的朝代開國皇帝也想清除丞相,但只有朱元璋能做到呢?

首先當然是朱元璋個人威望,他是從一個快要餓死的和尚一路打怪成為皇帝的,這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劉邦和他一樣。所以他對政權有絕對的掌控能力。

其次,明朝當時已經沒有了勢力很強大的氏族門閥。元朝的統治基本把漢族的士族或者地方勢力連根拔起。所以明朝建立後,那些人全都指望朱元璋給飯吃。不像之前的豪族,比如關隴集團,每個家族都很有勢力,要想改朝換代,還得靠他們支持,開國皇帝打下江山後都得預留一批位置給他們這些聯合創始人。如果他們的家族代表當丞相或者御史大夫,太尉這種丞相級別的官位時,就算是開國皇帝也不敢這樣大開殺戒。

所以碰到朱元璋這種雄主,再加上當時的形勢,丞相確實是個高危的職位,胡惟庸也算是撞到槍口上了。


閒雜人羅本


自秦朝以來,君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這一矛盾又再度的激發,於是自李善長,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就徹底的將丞相制度廢除了。從此傳承了千年的丞相制度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



胡惟庸是促使丞相制度終結的最直接的原因。在洪武六年的時候,在李善長的推舉下,胡惟庸擔任了大明王朝的右丞相,知道洪武十年,他進一步高升,官至左丞相。到了這個地步,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位居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但是胡惟庸在這個時候卻不知道適可而止。他反而驕陽跋扈,而且還貪汙受賄,玩弄權術。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據說就是被他毒死的。而且他還準備將開國大將徐達也給處理了,甚至還招兵買馬,企圖叛亂,胡惟庸還能留嗎?於是朱元璋一道令下,胡惟庸被株連九族。

但是,除掉了胡惟庸,還會出現馬惟庸,張惟庸。到時候他們弄權專政,他朱元璋豈不是還要去對付他們,這顯然是不如朱元璋之意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胡惟庸這樣的人出現呢?還是丞相的權力太大了。他朱元璋的地位怎麼可以被丞相威脅呢?要是後輩不計,豈不是要被這些丞相給奪了天下,這可不行。而杜絕此類事件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丞相這個職務徹底的廢除掉。


於是這個擁有著1600年的丞相制度算是徹底的消失了,而且隨之消失的還有中書省。於是六部直接由皇帝掌控,皇權再一次的得到加強。之後明朝滅亡了以後,一直到清朝終結了封建統治,丞相制度都沒有再度的復活。而胡惟庸也就成為了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位丞相。


眾森淼


這個問題有點簡單,因為朱元璋廢除了丞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