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慈禧不插手,光緒親政清朝還會滅亡嗎?

光緒作為一個國家領導者來說,能力和性格都比慈禧差的太遠,由於這兩點到缺陷導致他的遠大抱負不可能實現。慈禧放權光緒親政並非是一個政治陷阱,從各方面來看慈禧是真心要放權,她本性就是個沒什麼抱負貪圖享樂的女人。

假如慈禧不插手,光緒親政清朝還會滅亡嗎?


最終帝黨為何與後黨鬧到你死我活,簡單來說主要有兩點:甲午戰爭中光緒的拙劣表現耗盡了自己的政治資源,其中的騷操作就不多說了,比如包括因為對包辦婚姻不滿讓自己的岳父,也就是慈禧的弟弟掛帥上陣,為了打慈禧的臉,卻視國家大事為兒戲,最後慈禧的臉沒打成,卻抽了珍妃一巴掌。甲午戰爭的失敗實際上已經宣告了光緒的失敗,最後成功的甩鍋給了李鴻章。然後這位主又想靠康有為等人扳回一局,光緒為了找回面子,主張變法學習西方列強,並且廣開言路,不拘一格的重用康有為譚嗣同等愛國書生,簡直是一派“明君聖主”作風。

如果不是慈禧最後發動政變廢除了戊戌變法,那麼說不定光緒帝真的是有一番大作為。其實戊戌變法的背後並不是那麼美好,甚至有一些瘋狂可笑,因為戊戌變法的內容多是華而不實,雖然很多新政長遠來看是對的,但很明顯不符合當時的國情。

假如慈禧不插手,光緒親政清朝還會滅亡嗎?


比如康有為給光緒開的藥方是與日本合作,具體來說是中日合併,請伊藤博文來做首相,借日本的威力壓制後黨。光緒有沒有聽康有為的暫且不知,但伊藤博文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在土地越來越重要的時代,維新派康有為面對變法經費不足的問題,竟然想把西藏賣與英國。譚嗣同也是想賣新疆於俄國,簡直是瘋狂至極。所謂的廣開言路只是吸引了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不切實際的書生來誇誇其談白日做夢罷了。

不幸中的萬幸是變法的鬧劇徹底讓慈禧對光緒感到失望至極,於是直接武力廢除了戊戌變法。也使沒有完成的戊戌變法在大眾心中留下一個比較美好的印象。

假如慈禧不插手,光緒親政清朝還會滅亡嗎?


現在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在戊戌政變之前的光緒帝雖然親政,但其權力有限,依舊是一個傀儡罷了,真正的大權還在慈禧手中。這種說法的確有些道理,但也有一些以偏概全。如果光緒帝真的沒有一定的權力,慈禧何必要大費周折的發動政變來奪回權力呢,直接宣佈廢除光緒的理政的權利多省事。

所以說親政的光緒還是擁有一定的權力,以奏摺處理來看,在戊戌政變以前,光緒帝對於重要的奏摺及其所做的決定,須在當天將奏摺原件呈送慈禧太后處報告,算是一種事後報告制度。也就是說光緒對於當時的政務擁有處理權,但慈禧有監督權。

假如慈禧不插手,光緒親政清朝還會滅亡嗎?

通過戊戌變法和甲午戰爭中光緒的作為來看,這位年輕皇帝似乎並沒有太多的施政經驗,也並非康熙雍正那種天生的治國強人,所以如果慈禧太后真的將實權交給光緒帝的話,光緒帝所謂大刀闊斧改革下,風雨飄搖的晚清經不起幾番折騰,便會亡國的。

光緒本事還不如崇禎大,脾氣還不比崇禎小,性格衝動急功近利,識人看事的本事也就一個憤青的層水準,他要用晚清這輛破車來飆車,最終的結果不是失控,就是自己先散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