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航海為何能夠達到我國古代的巔峰?

元朝承襲宋朝,造船技術臻於頂峰

明朝的航海技術繼承元朝,而元朝則繼承於宋朝,蒙元帝國“跨海征服”的軍事需求,使得元朝造船業發展獲得極大動力。當元朝軍隊南下征服南宋時,採納了南宋降將劉整的計策,造戰艦,教習水軍,奪彼所長,這才有了戰襄樊、取荊江,順江而下,直取建康、臨安,滅南宋。

明朝航海為何能夠達到我國古代的巔峰?

元帝國從水軍建設中嚐到了甜頭,特別是忽必烈時期,征服琉球、日本、高麗、戰爭、爪哇等國都採用水軍;數千艘戰船,數以十萬計的兵力,這種大規模的跨海行動,對戰船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造船業無疑是最大的推動力。

元朝的漕運需求以及海外貿易的發展對造船業也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力,京城元大都糧食需求量大,而主要的糧食供應區是江蘇、浙江地區,漕糧運輸的最主要途徑是經過大運河的水運,元朝統治者對漕運的極為重視,以及承襲南宋海外貿易的再度繁榮,使得造船業蓬勃發展。

明朝航海為何能夠達到我國古代的巔峰?

明朝造船技術承襲於元朝

明朝承襲於元朝,其造船技術也不例外,特別是鄭和下西洋後,更是促進了造船和修造的工藝水平,這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能夠建造寶船的能工巧匠;他們經驗豐富,能夠根據需要,製造出各種類型的船。

《龍江船廠態》記載“永樂年間,江西、湖廣、福建、南直隸等,熟於造船者,縶家於提舉司隸。”

這些造船工匠,專業分工明確,造船技術高,工匠分為四廂,分別是製造木木梭櫓的,製造船木鐵纜的;修補舊船的;是製造棕篷等物的。他們能夠造出通往琉球的“封舟”,抗擊倭寇的戰船,適合遠航的福船。

明朝航海為何能夠達到我國古代的巔峰?

筆者認為,明朝造船及航海技術之所以能夠達到巔峰,這與統治者的思想是分不開的,朱棣想建立一種新的朝貢體系——華夷秩序,通過這種“厚往薄來”的體制,以中國人特有的傳統思想“聖王之制,施德行禮”臣服四周,也通過鄭和下西洋龐大的艦隊,揚我大明國威,進而解除沿海地位安全威脅。

明成祖朱棣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五徵漠北平定蒙古維護邊疆穩定,編撰永樂大典,打造文化繁榮;他派鄭和下西洋,造就海上絲綢之路,使古代航海事業達到歷史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