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他是第一位进入美国两所顶尖军校——弗吉尼亚军校和西点军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为了他的入学问题,美国国会还专门立法特批;他是唯一一位军人出身的清华大学校长,却只干了两个月就不得不离职;他是唯一一位去世后葬在西点军校军人公墓的中国将军,但跟他的同班同学们相比却默默无名。他叫温应星。

这个叫温应星的中国人到底是谁?美国国会为何特批他进入军校?作为一位外国军人,他怎会葬在美国的军人公墓里?他又怎会成为清华大学校长?李涵说历史,今天为您讲述:毕业于西点军校,当过清华校长,死后葬在西点军校的中国将军。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温应星,1887年出生在广东台山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进士,曾任七品知事。在父亲的影响下,温应星儿时的梦想也是“学而优则仕”。不过,他赶上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

1901年,温应星进入南洋公学学习,后来又考上了唐山北洋工学院。有一天,他和同学到北京玩,正好看到清廷招考公费留美生的布告,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参加考试,没想到顺利考中。

1904年秋,温应星兴奋的登上赴美留学的轮船,经一个月的海上颠簸,来到了陌生的美国,与另两名中国学生陈廷甲和温济忠一起,成为第一批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开创了该军校的历史。

七个月后,温应星和陈挺甲转入西点军校,两人由此成为西点军校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西点军校全称“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是美国第一所军校,号称“将校”的摇篮。因其位于美国纽约的西点,因而得名。这所几乎与美国历史一样长的军校为美国培养了大批军事将领、政治家和商业精英。著名将领罗伯特·李、麦克阿瑟、巴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第二十四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军火大王杜邦、巴拿马运河的总工程师戈瑟尔斯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西点军校

无论是弗吉尼亚军校,还是西点军校,按惯例只招收美国学生。为了温应星等几名中国留学生是否可以进入这两所军校学习,美国政界和军界曾发生了一场争论。最终,1905年3月3日,美国国会专门通过一项法案,批准西点军校接纳中国学生。

从这一年起,总共有10名中国留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就读,其中8人毕业,2人被淘汰。这8人按毕业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1909届的温应星和陈挺甲,1918届的王赓和曹霖生,1922届的王成志,1924届的张道弘、1932届的王之、1937届的严朴生。

在校期间,温应星极其自律,刻苦攻读。不过,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1909年从西点毕业时,在该期一百零三位学生中,温应星的综合成绩只名列第八十二名,他的同班同学巴顿将军则是第四十五名。不过,温应星的《实用军事工程》科目成绩为全校第二。

根据史料显示,他的同班同学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可谓将星闪耀,先后出了四位上将、三位中将、八位少将、十三位准将,共28位将领,包括二战盟军副统帅戴维斯上将、四星上将巴顿、第八军团司令艾克伯格上将、第九军团司令辛普森上将和欧洲战场的后勤司令李中将。温应星也是其中之一,军衔为中将。

中将已经属于高级将领,但温应星为何在此后的军事生涯中没有太大的名气呢?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温应星的同班同学巴顿将军

温应星从西点毕业回国后,在广东讲武堂担任教官。辛亥革命爆发后,温应星追随孙中山,成为孙的英文秘书。然而,复杂的派系斗争让温应星这个毫无根基的留学生无所适从,空有一身学识和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1921年初,为了平衡与列强的关系,奉系军阀张作霖向美国提出,希望聘请一位资深的美国军人担任自己的军事顾问。在美方派来的顾问当中,有一位名叫费霖的陆军少校,恰好是温应星的同班同学,他对张作霖说:“你们中国就有西点毕业的专业人才,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找我们美国人来呢?”于是,费霖就将温应星推荐给了张作霖。而南方的国民政府正有意在旧军阀中安插势力,得知消息后,爽快地把温应星派到奉军任职。

温应星来到东北后,张作霖先是委任他为沈阳警卫旅参谋,后来又让他担任中东路警务处处长、沈阳特区警卫长等职。1928年皇姑屯事件以后,

当时的北京是新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先后有两任校长被迫离职。因为北京当时在奉系军阀的控制下,因而温应星1928年4月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华校长。在清华校志上,温应星是唯一担任过中国国立大学校长的职业军人。然而,温应星在清华校长的职位上仅干了两个月,随着蒋介石的军队逼近京津一带,盘踞北京的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在6月2日发出“出关通电”,宣布退出北京回东北。温应星也随即辞去清华校长职务。在返回东北途中,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温应星随即脱离东北军,带着全家去了上海。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温应星毕竟出身于广东军政府,蒋介石念旧情,任命他为上海警察局局长。

在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当警察局长,本来是一个肥差。但对一位正直的职业军人来说,这却成了一项苦差。

温应星上任后,下属卢英主动讨好,给他出了一个赚钱的妙招:将上海所有建筑的门牌号码更换一遍,虽然一块牌子还不到一块钱,但数量大,足够温局长塞满腰包了。

温应星听后却大怒,斥责说:“我如果拿了这种钱,会断子绝孙!”卢英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却碰了一鼻子灰,于是四处抹黑新局长。在那个早已烂透了的警察局里,像温应星这样的人根本无法立足,于是不久后他就挂冠而去,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的宪兵副司令去了。

虽然回归了军队系统,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非黄埔系军官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于是在老长官张学良的介绍下,温应星投到了宋子文的门下,被委任为财政部缉私处处长。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1928年宋子文任财政部长后,自行筹建了一支完全听令于财政部的“亲兵”——税警总团。这支名为警察实为军队的武装,全部装备最新的德式武器,其主要军官也清一色是毕业于美国著名军校的留学生,如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孙立人就在税警总团任过职。

1930年冬季,宋子文将财政部的两支税警总队扩建成了税警总团后,任命温应星为总团长。温应星完全按照美式军规训练这支部队,将税警总团调教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实力强悍的武装力量。

此后,宋子文不断扩充税警团,最高峰时税警总团下辖五个团,每团五千人,配备美式装备。排的编制为十八个班,每班配有轻机枪一挺,每排又有一个六○炮班。总团直属的还有高炮、山炮、特务、通讯、运输、卫生等七个直属营。每个团还有一个手枪连。无论装备还是实力,税警团都不亚于国民党的任何一支王牌军。在后来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税警总团的战斗力得到了世人的充分肯定。

不过,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宋子文搞的独立武装早已经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他随即以种种借口对税警总团进行整编。1936年蒋介石借口对日作战的需要,以黄埔系接管了税警总团。后来该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与五十师和新三十师,共同组建了抗战中赫赫有名的新一军。

温应星离开税警总团后,进入南京高级将官训练班学习,后来虽然被擢升为中将,但担任的都是闲职,始终不受重用。在激烈的抗日战场上,空有一身学识和抱负的温应星成了局外人。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将军,同学闪耀二战战场,他却默默无闻

解放战争后期,温应星不愿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而是选择去美国定居,在华盛顿开了一家洗衣店,从此隐姓埋名,成了一个普通的华侨。1968年5月28日,温应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临终前,温应星希望能安葬在广东老家,如果无法实现,就安葬在西点军校。按照父亲的遗嘱,子女们多次与西点军校协商,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父亲温应星是中国首位西点军校毕业生,而且与美国的多位将军是同班同学。

他们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校方,校长柯斯特少将特批,将温应星中将夫妇安葬于西点军校军人公墓,他的同班同学戴维斯上将主持了葬礼。

学识、经历、人脉、机遇哪一个更重要?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