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趙樸初:愛國宗教領袖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太湖縣寺前鎮,是趙樸初的祖居地。這裡有波光盪漾的花亭湖,鎮後青峰蒼黛,如詩如畫。


趙樸初文化公園位於寺前鎮,背依巍巍雙鳳山,面臨泱泱花亭湖。這裡幽雅清新,竹影婆娑,散發著濃郁的書香氣息。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趙樸初文化公園


太湖縣趙氏一族,據其家譜記載,源出宋朝皇室後裔。自元朝中葉遷居玉望村(今寶坪村)以來,數代以農耕為業。七世趙彥逵,進為貢生,授直隸順德府經略,誥封朝議大夫,為趙氏一族讀書之始。


文脈傳承至十三世趙文楷,秉耕讀傳家之風,集數世積累之功,於清嘉慶元年(1796)一舉奪魁,成為當科狀元。嘉慶四年,趙文楷奉旨出使琉球,參加琉球國王加冕典禮,他以詩文記錄了沿途所見。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趙樸初照片


趙文楷兒子趙畇、孫趙繼元、重孫趙曾重連續三代進士及第。自此趙氏一族名揚天下,翰墨流芳,世代相傳,後人中英才輩出,著名愛國宗教領袖、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樸初便是其中的代表。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趙樸初書法作品


安慶天台裡有個趙家的 “世太史第”,今天稱為“趙樸初故居”,民間叫“狀元府”。1864 年,狀元趙文楷的兒子趙畇辭職回到安慶,買下了前朝狀元劉若宰家的房子, 進行擴建。他主講於敬敷書院,此外便是詩書怡情。1907 年,趙樸初就出生在這“ 世太史第” 裡。1911 年,安慶新軍起義,講究“小亂住城,大亂住鄉”的趙煒如帶著子女趙樸初等人回到老家太湖縣,趙樸初在那裡一直生活到 10 歲才離開。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趙樸初故居


1937 年,“ 八一三” 淞滬戰爭爆發。飛機穿梭,槍聲不斷。趙樸初冒著飛彈,收容難民。


20 世紀 50 年代初期,趙樸初在擔任華東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長期間,為華東地區和上海的經濟恢復與安定群眾生活做了大量工作。趙樸初經手的鉅額款項和物資,來龍去脈非常清楚,無一筆糊塗賬。


趙樸初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詩人和書法家。他的詩詞曲作品曾先後結集為《滴水集》《片石集》,其中不少名篇在國內外廣泛傳誦。他的書法以行楷見長,俊朗神秀,在書法界久負盛名。


長臨河鎮:安徽第一僑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長臨河鎮在青陽山腳下,緊鄰巢湖,枕山面水,長寧河環繞而過,富有詩情畫意。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依然最帥哥 攝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梁,修繕一新的歷史古蹟,一下子能把人帶回到那個昔日繁華的“小上海”。古鎮特色主要體現在兩條老街上,南北街長360米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這裡居民吳姓居多。丁字街為吳氏先祖設計,寓意像錨和釘一樣穩固寶船、穩固根基, 此外盼望吳氏家族人丁興旺、子孫發達。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劍心 攝


老街的文化廣場鐫刻著《長臨河古街記》:長臨河古街,山環水抱,位居巢湖之濱,內有東街老街,呈釘、錨狀,故又名“丁”字老街,取“寶船永固”之意。


歷史上,長臨河名流輩出。這裡走出過20名國民黨將領,劉和謙、羅本立還是前後任的參謀總長。此外,它還是著名的僑鄉,全鎮有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歐洲眾多華僑和臺胞。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行走在古鎮上,一路可見吳忠信舊居、蔡永祥紀念館、老郵局、老相館、老油坊、老理髮店等,讓人可感可觸往昔的輝煌。其中老郵局為三進四廂兩院,全木結構房屋,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之前是淮軍將領吳毓芬、吳毓蘭的老宅。民國初年這裡成為肥東縣最早的三家郵政局之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長臨河老街


長臨河鎮六家畈是一個瀕臨巢湖的古村落,居民多為吳姓。南宋時,吳氏一世祖吳宛廷自古徽州婺源遷至茶壺山東,二世祖吳再三生六子遷至這裡,後發展成村,起名六家畈。村中人才輩出,尤其是晚清時期,出了許多淮軍將領,他們大多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留下的建築大多為磚木結構,雕工精細。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四)

乍暖 攝


六家畈西行,出馬槽巷,在巢湖岸邊有一座巍峨的古塔,這就是振湖塔,為清光緒年間吳氏族人集資而建。塔上繫有銅鈴,風吹著鈴鐺,叮噹有聲,給人一種清脆悠遠之感。登塔俯瞰四周,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