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在現代人看來,皇太子作為一國之儲君,未來的帝王,應該算是最有前途的職業了。而且皇太子之位僅此一個,因此品牌的含金量自不待言。所以這一行業,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風險行業,隨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在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繼位過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耶律浚,小字耶魯斡,出生於1057年,是遼道宗耶律洪基長子,母親為宣懿皇后蕭觀音。因其“幼而能言,好學知書”,深得道宗喜愛。
耶律浚在6歲時便被封為梁王,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成為遼國的未來儲君。同時,耶律浚本人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又善騎射,可謂是文武雙全。如果能夠順利繼承皇位,一定可以成為一代明君。只是他的一生卻並沒有表面上這麼光鮮和順利,是充滿了坎坷。不過,即使如此,耶律浚仍然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多次化險為夷。
除了擁有相當高的政治智慧之外,耶律浚還是一個頗重感情的人。但這也正是他最大的缺點,導致他最終被人利用,年僅20歲就在權力的爭鬥中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耶律浚死後,遼道宗耶律洪基追悔莫及,追封耶律浚為昭懷太子,以天子之禮將其葬在玉峰山上。此外,在耶律浚的兒子遼天祚帝繼位後,又追尊自己的父親廟號順宗,諡號大孝順聖皇帝,以此來肯定耶律浚的歷史功績。

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耶律浚生於公元1057年,小字耶魯斡,是耶律洪基和宣懿皇后蕭觀音的第一個兒子。

耶律浚給後人留下的印象極佳,遼史》記載他“幼而能言,好學知書”,而其父耶律洪基則說:“這個兒子聰慧過人,擁有天賜的才華。同時,耶律浚的母親蕭觀音與耶律洪基之間也是十分恩愛,兩人均通音律、善書畫、愛好詩賦,可謂志同道合。所以作為他們愛情的結晶,耶律浚自然從一出生就深得父母的重視,年僅6歲便被封為梁王,並且也一直都是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
除了天資聰穎以外,耶律浚在狩獵方面所表現出的過人天賦也讓耶律洪基大為欣喜。7歲那年,耶律浚隨父親一起外出狩獵,先是連發三中,後又獨自捕獲了9只鹿。這讓原本就對狩獵抱有濃厚興趣的耶律洪基驚喜不已,他甚至覺得,自己的兒子雖然年幼,但在騎馬射箭方面的能力卻足以與此前的許多騎射高手相媲美。為此,耶律洪基還特意設宴慶祝了一番。
文武雙全的耶律浚在各個方面都令耶律洪基頗為滿意,於是在其年滿8歲時,就被立為皇太子,成為了耶律洪基的繼承人。公元1075年,作為皇太子的耶在還沒有協助父親管理朝政之前,耶律浚的生活還算是頗為順利的,他不律浚開始幫助父親管理朝政,兼領南、北樞密院事。

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僅是耶律洪基的長子,同時也是他唯一的兒子,因此也不存在會有人與他爭奪皇太子之位的危機,但沒有人爭奪,並不代表沒有人會不嫉妒。耶律浚兼領南、北樞密院事後,就有人開始對他產生了嫉妒之心這個人即是當時的北院樞密耶律乙辛可謂是遼道宗統治時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人物,也是耶律洪基所寵信的權奸之一。據說他從小就聰明機智,長大後又是儀表堂堂,但由於內使耶律乙辛。
心狡詐、好爭權奪利,因此也給人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早在遼興宗在位之時,耶律乙辛就已進入朝廷為官,並深得皇帝和皇后的青睞,屢次升遷。後來在耶律洪基繼位後,耶律乙辛作為前朝的官吏,自然也得到了重用。
公元1063年,遼興宗的弟弟耶律重元發動叛變,想要奪取耶律洪基的皇位。耶律乙辛和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聯手對叛軍進行反擊,最終幫助耶律洪基平定了叛亂,保住了他的皇位。因此,耶律洪基對耶律乙辛也更為器重,授其為北院樞密使,進號為魏王,並賜號匡時詡聖竭忠平亂功臣。109年,耶律乙辛又擔任了代理太師,掌握了軍權。從此,手握多項權力的耶律乙辛開始大肆收受賄賂,凡是對他阿諛奉承的人均得到了升遷,而一些忠直的大臣則遭到了排斥。如同樣在平定叛亂中立功的耶律仁先就於1065年因受耶律乙辛而不得不出任南京,並留守在當地。


耶律浚兼領南、北樞密院事後,便立即著手對一些法令制度進行了改革,從而使耶律乙辛的權力受到了直接的限制,令他無法再為所欲為,於是便產生了對這位皇太子的嫉妒之心。雖然耶律乙辛自知無法取代皇太子之位,但他卻可以設法除掉這個“眼中釘”,以恢復掌控權力的自由。於是,一場場的陰謀開始在宮廷中上演,直接威脅著皇太子耶律浚的安危。

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為了除掉皇太子,耶律乙辛多次尋找時機,不斷地對耶律浚進行誣陷然而太子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懦弱之輩,面對耶律乙辛的陷害,他每次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睿智成功化險為夷。

被嫉妒衝昏頭腦的耶律乙辛在多次誣陷太子未果後,又將矛頭指向了皇太子的母親蕭觀音,很可能是想借此來讓耶律浚傷心欲絕,從而削減他的提防之心,再伺機對其進行陷害。
蕭觀音才華橫溢,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善琵琶她愛好音樂,並且還能自作歌詞。最初,由於志趣相投,再加上育有一子因此蕭觀音與丈夫耶律洪基的生活十分美滿且恩愛,但是後來,由於耶律洪基終日沉迷於狩獵,使權奸耶律乙辛手握重權,這些都讓蕭觀音頗為擔心。她多次勸誠自己的丈夫,哪知耶律洪基不僅不聽,還對這個妻子產生了反感,使兩個人的關係漸漸疏遠。
為了發洩心中的不快,蕭觀音特意創作了歌詞10首,稱《迴心院》該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傾訴了她在失寵後的痛苦與悲涼,也抒發了他對丈夫的愛戀仍抱有很大的期盼與希望。據說,《迴心院》在當時只有伶官趙惟一能彈唱得令蕭觀音滿意,這讓他們兩人的關係在外人看來似乎有了一絲絲的曖昧,同時也給耶律乙辛的陷害大計提供了時機。
耶律乙辛在聽到有關蕭觀音和趙惟一的謠傳後,便暗中派人創作了一首《香詞》,再設法託人將這首歌詞獻給了蕭觀音鼓動皇后為歌詞譜曲十香詞》的內容雖然有些暖昧,但對於時常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愛情的蕭觀音來說卻恰到好處,且贏得了她的欣賞。因此,蕭觀音親自將這首詞抄在了彩絹之上,並在詞後加了一首名為《懷古》的小詩。正是這首詩,斷送了蕭觀音的生命。

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由於整件事都是耶律乙辛一手安排的,所以蕭觀音親手抄寫的《十香詞》也很快落入了他的手中。他拿著詩詞來到遼道宗面前,誣陷蕭觀音和趙惟一有染,並說這首香詞)就是證據。對於耶律乙辛的指控,耶律洪基最初還有些將信將疑,但耶律乙辛的一個爪牙很快又在一首名為《懷古》的詩中發現了可乘之機全詩為:“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其中偏巧不巧的含有“趙惟三字,所以耶律乙辛一便說這就是蕭觀音暗戀趙惟一的表現。


耶律洪基在看到《懷古一詩,並聽完耶律乙辛的爪牙對這首詩的曲解後,頓生醋意,立即就認定蕭觀音與趙惟一私通。儘管在審訊過程中,蕭觀音一再為自己辯解,但卻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讓耶律洪基更加憤怒,對她大打出手。另一邊,趙惟一也在耶律乙辛的安排下遭受了種種酷刑,使二人相繼被屈打成招最終,蕭觀音被耶律洪基敕令自盡,趙惟一則被凌遲處死。這次事件,因一首《十香詞》而起,故史稱十香詞案。
母親的含冤而死讓耶律浚痛不欲生,這正好合了耶律乙辛的意,於是他開始再次計劃對皇太子的誣陷。耶律乙辛先是鼓動耶律洪基應該再立皇后,並大力推薦他的心腹蕭抹霞的妹妹,使蕭抹霞的妹妹最終被冊封為新皇后,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耶律乙辛在宮廷中的勢力。與此同時耶律乙辛又夥同眾多的心腹,派護衛太保(御林軍支隊隊長)耶律查剌去誣告太子想要弒君稱帝。不過,由於證據不足,所以耶律乙辛及其黨羽第一次對太子的誣告沒有成功。

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不久後,從上一次失敗中汲取了教訓的耶律乙辛再次捲土重來,並改變了方針。

他派人收買了儀仗隊長蕭訛都斡,讓他主動找遼道宗“自首蕭訛都斡來到耶律洪基面前,對他說:“太子確實的確組織了批同謀者,密謀造反,小臣我也預謀其中,只是現在因為害怕事發坐誅,所以才來自首,以求自保”,小
昏庸無度的耶律洪基聽信了蕭訛都斡的謊言由於涉及了他自身的安全問題,顯然非同小可,所以耶律洪基立即下令抓獲耶律乙辛所說的同太子密謀的一干人等,並命耶律乙辛對他們進行審訊。耶律乙辛領命後,重蹈覆轍,對涉案人員實行酷刑。他派人在這些“密謀者身上施以超重的枷鎖,再讓衛士用細繩勒住這些人的脖子,直到他們快窒息時才稍稍鬆手。在此種酷刑的折磨下,涉案人員均被迫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耶律洪基在聽說“密謀者們對“罪行”全部供認不諱後,更加憤怒,立即派人對太子進行審訊。哪知所派之人也是耶律乙辛的同黨,他不顧太子一再地喊兔,私自偽造了一份太子的認罪狀書,上呈遼道宗。
原本因為十香詞案,耶律洪基對妻子的背叛信以為真,所以他對耶律浚的喜愛已經大打折扣了,現在再加上謀反的罪名使他一氣之下將太子貶為庶人,並於上京。可憐的耶律浚還沒有從失去母親的悲痛中緩解過來,就也成為了耶律乙辛陰謀中的犧牲品。


即使如此,耶律乙辛卻依然沒有善罷甘休他先是派人用磚石在耶律的所之外壘砌圍牆,以此來禁止其他人探視後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在暗中派出了兩個人,將耶律浚活活掐死,然後再安排人傳出消息,說耶律浚因病去世。此時,這個曾經身份顯貴的皇太子,才年僅20歲。
耶律乙辛之所以會一手遮天,與耶律洪基昏庸的統治脫不了干係,若不是他終日沉迷於狩獵,將權力都交給權奸們處理也不會釀成這麼多的悲劇。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據說耶律乙辛一系列的陰謀最終還是大白於天下,這不僅使他失去了官職,遭受了牢獄之災,而且最終還被下詔溢死,可謂是一報還一報
更可悲的是,公元1101年,耶律浚的兒子耶律延禧繼位,是為天祚帝。為了替父親耶律浚及奶奶蕭觀音報仇,天祚帝派人將耶律乙辛等人的屍體從墳墓中挖掘了出來,戮屍解恨,使耶律乙辛這個大權奸在死後都沒有得到安寧。
與之相反的是,耶律洪基在得知兒子耶律浚被冤枉致死的真相後,便立即將他追封為昭懷太子,並按照天子禮葬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而耶律浚的兒子耶律延禧,則追尊自己的父親耶律浚廟號順宗,號大孝順聖皇帝。

遼代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

太子耶律浚的無端被害,再次說明權力之爭的殘酷性。一個原本賢這仁愛的太子在多次遭到陷害後,都能自我解套,就說明了他的睿智與聰慧。
可是,那律浚最終還是沒有躲過奸佞小人潑向他的更大的汙水,而成為大政壇上的屈死冤魂。儘管後來父皇知道真相後,又重新對這位蒙的太子以帝之禮舉行隆重的國葬。但這畢竟於事無補因為耶律畢竟遠離了他傾注滿腔熱情的錦繡江山。


假如沒人暗算,耶律浚最終登上九五至尊的帝位,順理成章地肩負起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那麼大遼的歷史,將會因為賢達者的執政而改寫,但這竟是假設,因為死者已無法生還,假設也許是對冤魂的最好祭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