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唬”一时乖,影响伴终生

元旦期间,约了几家老朋友聚会,因为认识很久,家长里短地敞开了心扉聊。


  一个常在小群叫苦连天的二胎老爸翻出个视频给大伙儿看:“我家老二不是很不乖嘛,这阵子全靠这个管孩子,特好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都听他说过,四岁的小女儿最近很叛逆,不好好吃饭,不想上幼儿园,不收拾玩具,怎么说都不听,有人给他转发了这个视频,说“管孩子特好使”他拿给女儿用,果然把孩子吓得乖乖听话。

  “给孩子吓得乖乖听话”的视频,长这样——

  聚会完回家,特意上网搜了搜,才知道这些吓孩子的视频在网上已经成为爆款。

  有眼睛大得吓人的“护士阿姨”拿着针管警告小朋友;有专门管写不睡觉的,也有专门管不写作业的;还有家长PO出了孩子被吓哭的视频。

“吓唬”一时乖,影响伴终生

“吓唬”一时乖,影响伴终生

  看完这些,真心疼那些孩子啊。

  这些明显带着成人世界色彩的的短视频,大人知道是恶搞,但对于生活在现在、连开玩笑都不懂的孩子们来说,就可能是恶梦。

  这甚至比我们爸妈或爷爷奶奶吓唬我们的话,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要大——它把孩子最担心的失去当成筹码,以达成家长的意愿。

  当娃不听话,这些“震娃至宝”,我却怎么想怎么不对劲:小孩子应该在爱中长大,而不是被吓大;偶尔用吓的方法,也许并不能给孩子造成永久伤害,但如果把这当成常规的管教手段,孩子幼小的心灵会种下怎样的恐惧?


 01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被家长“吓大”的——

“你再哭,再哭熊瞎子就把你抓走!”

“你要是还不XXXX,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关小黑屋。”

“不听话的孩子,到了学校老师就会可劲收拾!”

“你走不走?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

“还不睡觉,再不睡觉我叫医生来给你打针了啊!”

……


  这些我们或多或少都听到过的话,有些至今想起来都是童年阴影。中学有个同学,就是妈妈老拿医生吓唬她,长大后明知道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好人,依旧心存恐惧。

  可如今,“吓唬式教育”仍然不少见。

  朋友是骨科医生,她姐姐家的小外甥有次摔坏了手,她给看了看。从那之后,姐姐整天用她来吓唬孩子,“不好好吃饭小姨就带你去医院”、“你表现不好就送你去小姨医院,那个房子里都是骨头……”、“你不听话小姨都知道……”结果,小外甥每次见到她,都怯生生的,有时连话都不跟她说,甚至听说小姨要来家里吃饭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小盆友对陌生人和环境紧张是正常的,这时候需要大人帮孩子缓解紧张,把接下来要进行的检查大概说明,当然可能带来的不舒适也需要讲讲清楚。孩子有了思想准备,才会慢慢接受,就算他们最终哭着见医生,也明白爸爸妈妈没有骗自己。

  但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小孩子哭闹不想进诊室,家长一边把孩子往诊室里拉,一边恐吓“再不听话医生阿姨就给你打针了”,听到这话的孩子,往往更加害怕,有的会拼了命也不要进那间诊室;有的虽然被唬住进了诊室,怕是对医生和医院更加没有好感了。


  02 拿吓唬当武器的家长,大概是觉得,孩子又吓不坏,没什么大不了;熊孩子这么熊,不让打不让骂还不让吓唬吓唬了。

 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我们根本无法预料,被吓唬的孩子会经受什么样的伤害。

  朋友林给我分享过她的童年阴影。

  她从小淘气好动,常惹爸妈不高兴。有一次,不晓得又做错了什么事,妈妈把她揪过来很生气地告诉她:“

你不是我和爸爸生的,是一个老太太送到我们家的。你不听话,那个老太太就会来把你带走。

  那时候,林只有四五岁,妈妈的话一下子把她吓哭了。

  那之后,林确实听话了许多。因为只要她不听话,妈妈就会提到那个老太太,林就立刻老老实实。四五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她早就忘了当初自己做错的事情是什么,只是记得妈妈嘴里的“老太太”有多可怕。

  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林的个性也变了,她由一个活泼外向的孩子成为不爱说话的内向孩子,甚至在成年以后还很认真地怀疑过自己到底是不是爸妈亲生的。

  爸妈随口吓唬人的话,成了孩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为生理上的弱小,孩子会短暂地屈从于某个可怕的“对象”;这种做法看上去简单有效,长久看来却得不偿失——

用老师吓唬孩子,他会对上幼儿园产生排斥,对将来的入学铺垫有害无益:老师成了假想敌,他会反感学校,甚至厌恶学习;


用医生吓唬孩子,会让他混淆对看病的认知,对医生、护士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害怕去医院,甚至撒谎逃避;


用警察吓唬孩子,他可能分辨不清好人和坏人,在需要求助的关键时刻惧怕或躲避警察;


用“我不要你了”吓唬孩子,他可能心生恐惧且没有安全感,也可能跟父母产生情感上的疏离……


  一个常常被妈妈用警察吓唬的8岁小女孩儿,走失后遇到警察来帮助自己时竟然害怕得哭了。

“吓唬”一时乖,影响伴终生


  03 作为一个性格活泼、精力爆棚的男孩儿的妈妈,我无数次体会到孩子不听话时,自己内心爆怒的小火苗是如何滋长。如何忍住负面情绪,陪他走过一次次叛逆期,是需要我终身修炼的情绪管理能力。

  昨天去汽车博物馆,因为早上七点多就醒(工作日去幼儿园,往往叫不醒;每逢节假日,这娃就开启闹钟模式,七点半左右准叫我起来陪他玩),下午快五点我们开车往回赶时已经困得不行。

  在广场上被我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就势不起来,说要睡午觉。

  大冷的天,我只穿了件超轻羽绒服,半分钟都不想多待;并且地上很凉,孩子躺着久了也容易生病。

  这种时刻,无数次战斗经验让我明白越急事情处理起来越麻烦,先深吸一口气,默默调整情绪,然后默念三个关键词:耐心、正面、安全。

  耐心——

  每个孩子都有无理取闹的时候,他的“不听话”,往往都有原因和诉求,

如果我们更有耐心一点,找到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处理,不仅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慢慢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印象也会加分。

  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害怕,而是让他们识别对错、权衡得失,当我们再也没办法保护他们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最有能保护自己的选择。

  比如我家娃躺地耍赖,我耐心引导时,也会听到路过的人小声评论“打两巴掌就起了”“还真会娇惯孩子啊,这样了还不教训”。刚开始,我会受别人影响,慢慢我已经可以自动忽略外部声明,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昨天他是因为困了,所以才这样,我得对他的“睡意”共情,然后提出一个能打动他的理由让他起来。这次我的理由是:如果咱们上了爸爸的车,就可以开暖气、听音乐啦,坐在安全座椅上睡可比地上舒服多了。

  正面——

  “吓唬”其实是一种坏情绪的发泄,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正面管教永远比负面吓唬要好。

  试着给孩子更多选择、给他们一些鼓励式的承诺,把“你再XXX就XXX”的句式改成“你如果XXX就可以XXX”。

  比如对于一个哭闹着非要买某个玩具的孩子,我们首先就要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没有立好规矩,比如每次去商场只有买一个、价值多少以内的玩具。然后可以给他一个愿景,他怎么做、什么时候就能得到喜爱的玩具了。

  安全词——

  在孩子面前,有些语言、话题是被禁止的,“我不要你了”、“我不理你了”、“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了”等等,都尽量别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