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你的孩子是在“吓唬”中长大的吗?这样的话,你说过几句?

经常听见父母说,“你再闹,我就揍你了”,“你再不听话,医生就来给你打针了”,或是“你再哭,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了”......诸如此类的句式。这是父母管教孩子最常用的一招,可能当时有些许作用,可是造成的影响却很大,孩子越来越不听管教,或者父母不得不头疼以后孩子见医生哭、见警察哭等等情况。

“你再闹,我就揍你了”

如果是父母自己带孩说这句话,那可能会真揍。如果是爷爷奶奶说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一点效力都没有,因为爷爷奶奶通常不会真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反正不会把他怎么样,就不会听爷爷奶奶的管教了。

这不是鼓励真打孩子,而是说父母不应该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说话没有效力的形象。管教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遵守规则,父母只需告诉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让他接受这个后果就行,对他进行惩罚。一旦孩子认为父母的话没有用,听不听都无所谓,那么涉及到安全或者习惯、规则这些原则性问题时,孩子也会采取一幅不在意的样子,以后父母会更难管教孩子。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也许能短暂止住哭声,但如果父母总是说,我不要你了,无形中就给孩子加深印象,妈妈不想要我,妈妈不喜欢我。对于孩子来说,失去对妈妈的信任,就失去了他的安全感,他会变本加利地哭闹求得关注。对于父母来说,失去孩子的依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也会越来越走不进他的内心。

“你再不听话,医生就来给你打针了”

儿科病房里,每次去都是哭声一片,父母抱着孩子一个劲说,打针不疼,医生只是看一下,不疼的之类。一两岁的孩子因为近距离接触陌生人,会用哭来表达害怕的情绪。如果3岁以上,或者已经能听懂妈妈的话了,还见医生哭,很可能就是没有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引导。经常用“医生打针”来吓唬孩子,孩子天然会对医生有种害怕的情绪,等到真正要看病的时候,孩子就不会配合医生做检查。

叮当奶奶喂叮当喝药,第一次说“你不好好喝药,病好不了就要去医院打针了,打针可疼”时,就被我明令禁止。我从不用去医院打针来吓唬叮当,在他的小脑袋瓜里,认为医院就是治病的地方,生病了就要去。他不排斥医生,检查完了还会和医生说再见,甚至打针也不哭。

他能明白我说的话的时候,打针前我会掐一下他耳朵,告诉他打针就是这一点点疼,你可以忍受。叮当似乎听明白了,等他打完针以后,他一脸正经地对我说,“妈妈,打针就一点点疼,我没有哭”。我很高兴地说,“真棒。”孩子是有感觉的,父母总说不疼不疼,其实孩子心理想着还是疼啊,不如就给孩子说有一点疼,鼓励他克服困难,也许孩子能更容易接受。

“你再哭,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了”

孩子哭闹得哄不住的时候,父母一着急会用尽各种方法,用“警察”来吓唬孩子就跟“医生”一样,都是父母人为的给这些正常的职业在孩子心中附加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有些孩子见了警察要不就是非常乖,要不就是害怕的大哭。孩子大一点,父母通常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这个时候你告诉他有困难时找警察。如果他害怕警察,不能及时和警察沟通,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