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鐵路:黃旗屯站至吉林站間一段鐵路線背後的民國路權保衛戰

幾天來,吉林市市民的朋友圈中流傳一則消息:隨著鐵路西環線

的竣工,吉林西站(黃旗屯站)至吉林站沿線鐵路道口,將視徵拆進度決定是否在年內拆除。作為吉沈線在吉林市區內的一段普通鐵路,大多數吉林市人對其並不陌生,然而圍繞修建這段鐵路背後的歷史,卻並不被為人熟知。就在90多年前,為了爭取這條鐵路最終能與吉長線和吉敦線並軌,吉林人民眾志成城,與以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為代表的日本侵略勢力,曾進行過一場艱苦的鬥爭。


吉林鐵路:黃旗屯站至吉林站間一段鐵路線背後的民國路權保衛戰

火車站貨場待運糧食,取自《吉林舊影》

清末吉林鐵道路權的喪失

晚清光緒年間,隨著東北封禁政策的解除,一場針對這片廣袤黑土地的“近代化大開發”徐徐拉開序幕。此際,交通運輸的近代化發展成為各項事業的重中之重——鐵路作為文化的基礎和現代物質文明的先導登上了歷史舞臺(《滿洲開發四十年史》)。可在這一過程中,沙俄、日本等帝國主義列強卻乘機巧取豪奪,大肆侵吞中國的諸般利益。沙俄搶先修建了東清鐵路(中東鐵路)後並未填平欲壑,由於東清鐵路沒有經過當時的吉林將軍轄區首府吉林城,吉林地方政府計劃自建連通吉林到長春的支線鐵路,也成為沙俄勢力的眼中肥肉。借庚子國難,吉林城淪陷,沙俄一度拒絕撤兵,旨在藉機要挾吉林地方政府,霸佔吉長籌建鐵路的路權。

1904年2月10日,日俄戰爭爆發,沙俄和日軍在中國大打出手後落敗,1905年吉林將軍達桂以與俄“草約逾限,應歸無效”,正待放手築路之時,清廷突然下令停工。原來沙俄雖敗,其在東北搶奪的種種特權和利益卻被日本視作戰利品——沙俄為將東清鐵路分界設在長春(日本要求設在哈爾濱),竟將包括吉長鐵路等待建支線的路權轉給日寇。同年12月22日,清廷被迫與日本簽訂《

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承認了沙俄與日寇的交易。

1907年,為收回新(民)奉(天)的輕便鐵路,清政府與日寇簽署《新奉鐵路協約》,進一步出賣路權:吉長鐵路修建應向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借款,款期25年,期滿前不得全數還清;借款以吉長路的產業及進款做抵押,並由中國政府作保;借款期間鐵路總工程師、總會計師聘用日本人;吉長鐵路若修支線或再接展,款項不敷應向“滿鐵”籌借……(《吉林市發展史略》)

消息傳到吉林城,立刻遭遇各界激烈反對,吉林法政學堂等學校463名學生聯名上書請願——“吉長協入新奉卻無人過問,故寧為死,不做外人之奴隸”。而主政東三省的徐世昌得知請願之事後,竟批閱:東土士風不意有此囂張之習,學生不得干預公事,查有干預外事者,照章辦理。在官方的嚴苛打壓下,吉林民間維護路權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由吉長鐵路開始,日寇在吉林地區徹底排擠了沙俄勢力,以路權為由頭,把貪婪的魔爪伸向吉林東部地區。


吉林鐵路:黃旗屯站至吉林站間一段鐵路線背後的民國路權保衛戰

吉海鐵路開工慶典,取自《吉林舊影》

自建吉海鐵路,捍衛中國路權

清朝滅亡後,列強在中國掠奪的各項權益大多被民國政府承認,只是當時軍閥割據,許多國家層面認同的東西,並不為地方軍閥買賬。鑑於這種情況,日本侵略者以南滿鐵路沿線為基礎,憑藉掌控路權等優勢,恩威並施,對奉系軍閥掌控的吉林地方政府進行牽制、打壓。由於日本侵華急先鋒“滿鐵”所覬覦的不單單是吉林省富饒的林礦資源,更有在未來快速經朝鮮沿海運兵至東北腹地的戰略企圖,因而日本軍方和“滿鐵”秘密違法勘調吉林周邊山川物產時,更著力對可能修築的鐵路線路積累第一手資料。

有感“吉省已辦各線路,中東、南滿操自外人,吉長、吉敦各有外債,利權外溢,莫此為甚”(省城各界陳請,《吉林發展史略》),為維護路權,自主開發吉林省東南部資源,在1926年,由吉林省城各界倡導官商合辦,修築吉林到海龍的鐵路(海龍即今天的梅河口市海龍鎮,鐵路實際修至海龍縣北側的朝陽鎮)。此項決議得到了當時吉林省督軍張作相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以

李銘樞為總辦的吉海鐵路籌備處(後改組為工程局),從京綏路聘趙傑為總工程師,同時從京綏、京漢、津浦等線聘請工程師、工務員、測量工,當年勘測,大致沿漢代古路進行線路設計。1927年6月25日,吉海鐵路開工典禮在吉林城北山腳下舉行。

早在當年3月份鐵路開始勘測時,吉林地方政府在自己國土上自行修築鐵路的舉動,卻遭到日本殖民勢力代言人——滿鐵方面強烈的“抗議”。日方以1905年與清政府簽訂《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時的一份會議記錄為奪理之強詞,叫囂中國政府“未曾贖回該路(南滿鐵路)前,不鋪設與該路鄰近和與該路平行之任何干線,以及不害於該線之任何支線”(取自《中外條約彙編》,此即近代東北鐵路“平行線”爭論的源頭)。同時,滿鐵方面還聲稱早在1913年,袁世凱為換取日本政府對北洋政府的承認,曾與日本駐華公使山座圓次郎秘密交換照會,確立《滿蒙五路換文》——在這份文件中日本以承認北洋政府為條件,獲取了四洮、開海、長洮三鐵路的借款權及洮承、

吉海兩鐵路的借款優先權。滿鐵宣稱吉海鐵路不僅是南滿鐵路的平行線,更是已經確立完畢的一種利益交換籌碼,吉林地方政府自行修築鐵路,屬於違約。而實際上,滿鐵急於抗議的原因卻是擔心被收回中國權利及包圍滿鐵線(《滿洲開發四十年史》),特別是擔心一旦吉林自主修建鐵路,將丟失開發吉林東南長白山區各種資源的主導權,以及其不可告人的戰略野心。

為阻撓吉林省自建吉海鐵路,滿鐵拒絕中方使用其鐵路線運輸建材,迫使所有海運而來的建材只能越過大連港,停靠在秦皇島或唐山,經京奉鐵路和奉海鐵路轉運。這種阻撓對工程進度和工程花銷影響極大。但是滿鐵設置的障礙並沒有難倒吉林人民,吉海鐵路仍在千難萬險中頑強地建設著。


吉林鐵路:黃旗屯站至吉林站間一段鐵路線背後的民國路權保衛戰

被迫修築的吉海鐵路總站,取自《吉林舊影》

吉林地方政府與滿鐵的艱苦較量

吉海鐵路自動工開始,就不斷遭遇各種困難。由於修建這條全長183公里的鐵路,穿行與林海群山,有126座永久性鋼樑橋樑(1498.53延長米),涵洞180座(箱型鋼混涵洞150座),隧道4座(941.84延長米),施工難度和工程耗費均很巨大。而在當時,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政府,都沒有投入一分錢,整個工程僅憑吉林一省財力,很快就感到力不從心。眼見民股難於速集,財力侷促,吉林督軍張作相抵住壓力,堅持不向日本妥協借款。最終,他決定調全省比較富裕的30個縣所存的自治款來省,以做築路之需要,必須按計劃修築,絕不半途延期(《吉林市發展史略》)!

滿鐵眼見外交抗議、拒運建材都沒撼動吉林人自建鐵路的決心,於是惱羞成怒,使出最毒辣的一手——拒絕吉海鐵路與吉長、吉敦鐵路接軌。吉林省公署與駐吉長鐵路的滿鐵代表中村進行了多次交涉無果,甚至政府交通部下達准許接軌的命令也被滿鐵方面置若罔聞。最終,吉林省公署被迫決定在吉林城西黃旗屯修建

吉海鐵路總站這一折中方案——不僅影響了工期,更使得工程資金捉襟見肘。

然而讓日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的霸道行徑沒有摧垮吉林人的信心,反倒增強了同仇敵愾的凝聚力:工程局決定不再購從日本購買鐵路建材,不再僱傭日方技術人員——路基砂石、軌枕就近採購,鋼筋、鋼樑從美國採購,水泥從英國啟新公司購買……督軍張作相在視察吉海線磐石火車站時,曾對各界人士發表過一段激動人心的講話:日本鬼子用南滿線卡我們,咱們不怕,咱們有志氣,自己幹!工程師、材料都是自己的,就是要和他們頂頂看!


吉林鐵路:黃旗屯站至吉林站間一段鐵路線背後的民國路權保衛戰

吉海鐵路通車典禮,取自《吉林舊影》

吉海鐵路通車後的風波

由於資金短缺和滿鐵的多方阻撓,吉海鐵路的建設比較緩慢,到1928年11月,才使朝陽鎮至磐石間的線路通車(《滿洲開發四十年史》)。為趕工期,入冬後,繼續施工,至1929年5月14日(《滿洲開發四十年史》記載為5月12日),鐵路鋪設到了吉林黃旗屯總站,6月30日全線通車(《吉林市發展史略》)。而早在前一年的9月,奉天至海龍的奉海鐵路也延伸到了朝陽鎮。在吉海鐵路全線通車後,由北京,經瀋陽,到吉林的鐵路終於越過了日本勢力的影響,中國擁有了貫通東北大地的鐵路線,保住了岌岌可危的鐵路路權。

為了爭取本該擁有的權力,吉林省公署不顧日方設置的重重障礙,珍惜一切來之不易的契機,運用各種手段爭取並軌吉林火車站,實現與吉長、吉敦線客貨聯運。1929年7月利用“中東路事件”期間日方的短暫“放鬆”,吉海鐵路工程局抓緊由黃旗屯總站向吉林站繼續鋪設鐵路。最終於8月16日,把線路延伸到吉林站管轄內的吉敦線用地範圍,即吉林站東0.5公里處終點分站。至此,在吉林城,吉海鐵路形成了北山站為客運起點,終點分站為貨運起點,機車庫設於黃旗屯的運輸格局。儘管仍未能接入吉林站,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鋪設於市區邊緣的這段鐵路已經算是一個不小的勝利了。

吉海鐵路自開工建設起,就時刻牽動著吉林百姓的心神。作為吉林省歷史上第一條自建鐵路,吉海鐵路的建成,更是讓廣大中國人歡欣鼓舞。據史料記載,許多旅客寧可搭乘吉海鐵路的悶罐車,也不乘坐吉長線的坐席車轉走南滿鐵路(去瀋陽);當時許多貨主,出於強烈的愛國情懷,寧可多付運費也要選擇吉海鐵路運送貨物(《吉林市發展史略》)。應該說,一條鐵路的自主修建不僅強化了主權,更在動盪的年代覺醒了民族意識!

只可惜兩年後,在九一八事變僅僅爆發數日之際,代行吉林省省長職責的熙洽,便將吉林大好河山拱手獻給了窮兇極惡的日軍。吉海鐵路隨即完成了並軌吉林站,但那區區0.5公里的鐵軌已不再是連通希望的命脈,而是印刻在吉林人民心中的一道慘痛傷疤!


吉林鐵路:黃旗屯站至吉林站間一段鐵路線背後的民國路權保衛戰

吉沈鐵路在吉林市琿春街的火車道口,取自百度

時過境遷,在黃旗屯火車站至吉林站間這段鐵路建成的90多年後,由於西部環線的竣工,當年的吉海鐵路(現已經更名為吉沈鐵路)市區段即將成為歷史。然而在拆除道口的過程中,感懷這段近百歲的古老鐵路愈發像極了我們的生活——很多被忽視、被淡忘的事物,即將失去時,才會憶起它“曾經的”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