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要防止搬遷“後遺症”

張恩香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但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需要持續發力,發揚釘釘子精神,下足繡花功夫,進一步壓實責任,做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摸清“家底”,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正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易地搬遷有效的改善了“六類”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但是搬遷不能一搬了之,要讓搬遷群眾“穩得住”,就要了解搬遷群眾的實際情況,摸清“家底”,逐戶瞭解排查,制定幫扶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搬遷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盤活“三塊地”,解決群眾後顧之憂。宅基地、土地、林地這“三塊地”是搬遷群眾最大的牽掛,採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黨支部+龍頭企業”、土地流轉、退耕還林還草等方式盤活“三塊地”。不僅通過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方式,增加搬遷群眾的收入,也可以讓搬遷群眾真正融入當地,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定的工作是增加搬遷群眾收入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搬遷群眾“斷窮根”的最直接途徑。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採取外省勞務輸出、本地龍頭企業增加崗位、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搬遷群眾歸屬感。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搬遷群眾存在社會融入難、社會交往難、社區參與難、心理融入難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增強服務意識,做到群眾搬到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凝聚作用,打破搬遷群眾與當地群眾之間的隔閡,破除搬遷群眾“故土難離”的最後壁壘,提升搬遷群眾的歸屬感。

易地搬遷工作的開展,不僅要“搬得出”,更要“穩得住”,後續扶持工作也是易地搬遷的工作重心之一。行百里者半九十,為山九仞不能功虧一簣,所以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加強搬遷後續管理工作,防止搬遷“後遺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