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原题:三十个小时回国记

真心话:真不后悔,因为踩到这块土地上,我的心就踏实了!

23号国航航班温哥华到北京,正遇到新规,不直飞北京,先落在沈阳疫检,五个小时后再飞北京,然后还要分流隔离。

平时从北温家中去机场都要提前一个小时,由于温哥华疫情也在上升,街上车人明显少了很多,到机场20多分钟就差不多了。机场人也比平时少了一半儿。在办手续柜台很快完成扥运及登机牌,发了四张表要在登机前填好。很简单,无非是身体情况和联系电话地址等。机场里的中国人个个都至少口罩,一半儿戴护目镜,还有少部分穿着白色连体隔离服,如同医护人员。在商务的休息室中人不多,彼此保持着距离。几乎都很少吃东西,我仅喝了一杯咖啡。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登机时看到的最大变化是空姐全套防护服,你如同进了“方舱“。事后听空姐说,她们一个月仅飞两班,飞到温哥华隔离14天,然后飞到北京隔离14天。起飞后的饭食都简单化了,一瓶水,一个饭盒就完了。全程两次,东西都一样。几乎无人看电视,因为不愿触碰东西,不时有人喷雾酒精消毒。都是全程口罩护目镜不摘,吃东西都是错开与邻近人的时间。很多人几乎不吃不喝。能赶上乘做这种装束的飞机,可能是有飞机历史的第一次,赶上了也算是阅历。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飞机两点半到了沈阳桃仙机场,上来十多名穿防护的海关人员,主要查填的表和测体温。折腾四个小时下不了飞机。经济舱有发热人员,加之周围的人员先下飞机。下飞机又开始长时间等过关,要取行李。虽说飞北京是原机,但估计因涉及有些人不能回北京的缘故。还单独一对一询问你在加拿大的情况,问的很细。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等到再次登机,已经过去九个小时。上了飞机又等了一个小时起飞。到北京T3机场已是夜一点半。飞机不停靠廊桥,在指定点分批下飞机乘机场大巴去新国展。行李直接由别的车拉到新国展。这个环节倒是连接的紧凑。此时已离开温哥华家27个小时。

车开到新国展,下车找随着来的行李车找自已行李,然后进大厅找自已的区填写电子版信息。朝阳区仅两个酒店,选一个就得。说有特殊情况想回家的要到酒店找医生再说。

专门有一个侯车区等凑人来车拉走。这个时候已是下半夜三点。估计到酒店也是早晨了。这个季节后半夜还是挺冷的,我翻出羽绒服穿上好些。一直到五点半才凑十来个人乘车出发。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到了酒店,司机及押运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后,酒店里的防护服人员接待我们,讲隔离的要求,主要是专门群里一天上下午报两次体温,以便有症状好及时处理,三顿饭均按时送到门口。我本打算以身体老毛病申请回家隔离,结果刚一张口就让医生顶回来,想回去门都没有,你有什么困难都帮你解决,结果就是必须呆这14天。办完入住手续到房间去,看到门口都有把椅子,是流动监督员坐的。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屋里卫生不错,各类东西都是十四天的量,室温调的合适,热水很足,毛巾等用只都是塑封的,总之很温馨。

30个小时的奔波疲劳在一个热淋浴后缓解了。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跨越太平洋|一个加拿大海归的30小时归国之路

有朋问我回来后悔不?说实话,一路上看到那么多辛苦认真,天天与病毒风险打交道的工作与服务人员及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真是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找出第二个国家能做到。这也是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全世界都不看好我们的时候能这么快控制住疫情。真心话:真不后悔,因为踩到这块土地上,我的心就踏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