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依存80%以上,紹興柯橋:訂單還好嗎?網友:大盤翻不了!

剛剛跨過復工復產大關,國外疫情又突然暴發,外貿依存度高達80%以上、正打造“國際紡織之都”的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如何在疫情壓力中化解危機?


外貿依存80%以上,紹興柯橋:訂單還好嗎?網友:大盤翻不了!

柯橋外貿企業今年春節後出口第一櫃貨物。柯橋宣傳部供圖


外貿出口是中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柯橋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紡織品出口佔91%,2019年柯橋外貿出口增長15.6%,高出中國10.6個百分點。然而,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卻讓這個外貿“紡織強區”感到壓力山大。


外貿依存80%以上,紹興柯橋:訂單還好嗎?網友:大盤翻不了!

中國輕紡城經營戶整理面料。 趙煒 攝

  

國內疫情發生後,外貿紡織企業壓力主要在於復工復產延遲,無法補齊供應端;疫情全球暴發後,企業又遇到展會取消、訂單推遲或取消等問題,目前以外貿為主的紡織類企業還是比較迷茫的。柯橋區商務局局長譚科受訪時介紹,今年前兩個月,柯橋外貿出口同比下降19.41%。


壓力接踵而至,企業也在等待、重啟和暫停中前進。紹興柯橋東帛進出口有限公司以對外貿易為主營業務,主要向歐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服裝、面料。


外貿依存80%以上,紹興柯橋:訂單還好嗎?網友:大盤翻不了!

紹興旗王工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旗。 企業供圖

  

“2月17日復工後,我們抓緊生產推遲的訂單貨物,現在國外疫情嚴重,尤其歐洲地區的訂單已全部被告知暫停和取消。”該公司總經理金燕坦言,疫情不走,國外的訂單危機就難以消除,沒有實實在在的訂單,員工工資、銀行貸款、房屋租金的壓力的確很大。


金燕表示,“一方面期盼疫情早點結束,另一方面我們正籌劃安排車間工人輪休,利用這一非常時期進行自我調整。”

  

既然眼前的損失無法避免,不少企業著眼未來,通過自我充電佈局“後疫情時代”的競爭。


“現在接外單會比較謹慎,大訂單一般通過預付30%定金來降低風險。”位於柯橋區華舍街道的

紹興旗王工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致力為204個國家和地區生產國旗,該公司總經理黃國興直言,3月份訂單量還是有的,但未來4、5月份的訂單目前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黃國興說,雖然外貿訂單銳減,但因為國旗、紅領巾等紡織品儲存時間久,他們還是會加緊生產,待疫情過後及時搶佔海內外市場,同時也想借此機會開拓內銷,收穫一些中國國內新客戶。

 

企業在自救,柯橋政府打造的紡織業電子商務平臺也在積極助力。全球紡織網、網上輕紡城CEO韓衝介紹,目前該平臺正通過“內外聯動”的方式幫助外貿企業解難,“對外,我們準備開拓海外展廳,解決企業無法參加海外展的問題,同時推出‘雲展會’等形式加強推廣;對內,通過線上線下展會、對接相關產業集群地,更好地幫助企業開拓內銷路徑。”

  

針對外貿企業的困境,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舉措,包括推行幹部駐企服務、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補助標準等。

  

“我們也組織開展涉外商事法律培訓、跨境電商輔導和政銀企對接活動,多方面引導企業化解外貿風險。”譚科表示,疫情當前,柯橋將通過鼓勵、支持、引導的方式,與外貿企業共渡難關。


中國製造:“世界工廠”還好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領域都受到影響。中國製造也經歷了不少波動。 


一邊是大量企業迅速轉產、復工復產的“硬核”操作,一邊也有部分企業難以達產,存在訂單交付的風險。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製造企業感到壓力。


疫情之下,“世界工廠”還好嗎?


數碼印花機智能印染,機械手有序銜接……寧波申洲國際園區廠房內,一件件服裝“整裝待發”。


申洲為耐克、阿迪達斯等眾多知名品牌做代工,是國內最大的服裝加工製造企業。疫情發生以來,憑藉從紗線、面料、輔料到製衣全供應鏈的“硬核”掌控能力,申洲有序復產,目前產能已完全恢復,寧波工廠日產服裝達80萬件。公司董事長馬建榮說,訂單交付沒有問題,接單並沒有縮減。


在中國製造龐大的“陣營”中,一些企業憑藉供應鏈的掌控力迅速達產,化解風險。也有一些行業、企業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2019年12月,我國製造業新訂單指數為51.2%;2020年1月為51.4%;2月,這一數字明顯回落。一邊是前期訂單的交付,一邊是新增訂單的把握,企業要復工,更要滿產、達產。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龍頭製造企業,受國外部分門店關閉影響,訂單出現延期風險;國內中小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中小製造企業則更多面臨來自供應鏈的壓力。


復產復工有序有力推進,隨著產業鏈各個環節逐步打通,困難正逐步解決。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95%,中小企業開工率約60%。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全國六成的製造業重點外資企業復產率達70%以上。


“3月以來,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經營逐步正常,訂單完成情況在好轉,企業信心在恢復。”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吳紅亮說。


是否會帶來產業轉移?


有外媒報道,疫情對我國全產業鏈產生影響。疫情發生後,也有聲音開始擔心,企業會加速將工廠遷移到海外。


“疫情的影響主要是生產的臨時受挫或延遲,中國製造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破壞。不能因短時個別訂單轉移而簡單下結論。”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所長欒群說。


不可否認,近年來,一些國際品牌、本土製造企業等選擇在東南亞建廠,這是企業從自身考量的多元化佈局,不能簡單理解為轉移。


我們來看一則據越通社消息:柬埔寨勞工與職業培訓部發言人亨蘇爾(Heng Sour)在接受《金邊郵報》採訪時表示,柬埔寨的50多家紡織廠已申請暫時停止運營,近3萬名員工受影響。

外貿依存80%以上,紹興柯橋:訂單還好嗎?網友:大盤翻不了!

柬埔寨工人運動工會聯盟(CUMW)主席寶西那(Pav Sina)表示,由於缺乏原材料和買家,申請暫停經營的工廠數量可能會高於上述數字。工廠的暫時停工緻使工人面臨財務困難問題,但在疫情期間則保障他們的健康安全。


同時有專家認為,製造業是一個體系,多個環節縱橫交錯。這種體系的複雜性決定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供應鏈需要很長時間,而一旦建立起來就具有黏性。中國製造長期積累而成的基礎不會因短時波動受到影響。


全球每賣4件泳衣就有1件產自遼寧興城,河南稍崗鎮生產了全世界超過一半的鋼捲尺,“皮革之鄉”海寧、“國際襪都”大唐……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有不少看似“不起眼”的製造業小城,它們作為供應鏈體系中的一個個節點,共同撐起了中國製造。


中國是全球生產體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全球供應鏈的中心。把一家工廠轉走也許不難,但把生態體系轉走卻絕非易事。


多位大型製造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在供應鏈的配套以及生產的協同和效率上,東南亞和國內仍有較大差距。雖然疫情會帶來影響,但其他國家和地區並不會因此而具備承接製造生態的能力。


此外,中國也是眾多商品的最大消費國,市場的需求在,就會孕育更多生機。


疫情帶來哪些啟示?


一場疫情如同一次大考。經受了壓力與挑戰,中國製造也在反思。


供應鏈的安全至關重要。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擴展,供應鏈能否處於優勢地位是衡量一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眾多服裝、電子、汽車企業能夠迅速轉產口罩,靠的是穩定而靈活的供應鏈。未來更好應對風險挑戰,抓住機遇,也需要強大的供應鏈。


外貿依存80%以上,紹興柯橋:訂單還好嗎?網友:大盤翻不了!


綜合:中新網、工信微報、新華社、印染人 等

紡客-印染事業部 王峰 綜合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