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依存80%以上,绍兴柯桥:订单还好吗?网友:大盘翻不了!

刚刚跨过复工复产大关,国外疫情又突然暴发,外贸依存度高达80%以上、正打造“国际纺织之都”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如何在疫情压力中化解危机?


外贸依存80%以上,绍兴柯桥:订单还好吗?网友:大盘翻不了!

柯桥外贸企业今年春节后出口第一柜货物。柯桥宣传部供图


外贸出口是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柯桥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纺织品出口占91%,2019年柯桥外贸出口增长15.6%,高出中国10.6个百分点。然而,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这个外贸“纺织强区”感到压力山大。


外贸依存80%以上,绍兴柯桥:订单还好吗?网友:大盘翻不了!

中国轻纺城经营户整理面料。 赵炜 摄

  

国内疫情发生后,外贸纺织企业压力主要在于复工复产延迟,无法补齐供应端;疫情全球暴发后,企业又遇到展会取消、订单推迟或取消等问题,目前以外贸为主的纺织类企业还是比较迷茫的。柯桥区商务局局长谭科受访时介绍,今年前两个月,柯桥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9.41%。


压力接踵而至,企业也在等待、重启和暂停中前进。绍兴柯桥东帛进出口有限公司以对外贸易为主营业务,主要向欧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面料。


外贸依存80%以上,绍兴柯桥:订单还好吗?网友:大盘翻不了!

绍兴旗王工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旗。 企业供图

  

“2月17日复工后,我们抓紧生产推迟的订单货物,现在国外疫情严重,尤其欧洲地区的订单已全部被告知暂停和取消。”该公司总经理金燕坦言,疫情不走,国外的订单危机就难以消除,没有实实在在的订单,员工工资、银行贷款、房屋租金的压力的确很大。


金燕表示,“一方面期盼疫情早点结束,另一方面我们正筹划安排车间工人轮休,利用这一非常时期进行自我调整。”

  

既然眼前的损失无法避免,不少企业着眼未来,通过自我充电布局“后疫情时代”的竞争。


“现在接外单会比较谨慎,大订单一般通过预付30%定金来降低风险。”位于柯桥区华舍街道的

绍兴旗王工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为204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国旗,该公司总经理黄国兴直言,3月份订单量还是有的,但未来4、5月份的订单目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黄国兴说,虽然外贸订单锐减,但因为国旗、红领巾等纺织品储存时间久,他们还是会加紧生产,待疫情过后及时抢占海内外市场,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开拓内销,收获一些中国国内新客户。

 

企业在自救,柯桥政府打造的纺织业电子商务平台也在积极助力。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CEO韩冲介绍,目前该平台正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帮助外贸企业解难,“对外,我们准备开拓海外展厅,解决企业无法参加海外展的问题,同时推出‘云展会’等形式加强推广;对内,通过线上线下展会、对接相关产业集群地,更好地帮助企业开拓内销路径。”

  

针对外贸企业的困境,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举措,包括推行干部驻企服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补助标准等。

  

“我们也组织开展涉外商事法律培训、跨境电商辅导和政银企对接活动,多方面引导企业化解外贸风险。”谭科表示,疫情当前,柯桥将通过鼓励、支持、引导的方式,与外贸企业共渡难关。


中国制造:“世界工厂”还好吗?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领域都受到影响。中国制造也经历了不少波动。 


一边是大量企业迅速转产、复工复产的“硬核”操作,一边也有部分企业难以达产,存在订单交付的风险。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制造企业感到压力。


疫情之下,“世界工厂”还好吗?


数码印花机智能印染,机械手有序衔接……宁波申洲国际园区厂房内,一件件服装“整装待发”。


申洲为耐克、阿迪达斯等众多知名品牌做代工,是国内最大的服装加工制造企业。疫情发生以来,凭借从纱线、面料、辅料到制衣全供应链的“硬核”掌控能力,申洲有序复产,目前产能已完全恢复,宁波工厂日产服装达80万件。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说,订单交付没有问题,接单并没有缩减。


在中国制造庞大的“阵营”中,一些企业凭借供应链的掌控力迅速达产,化解风险。也有一些行业、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2019年12月,我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2%;2020年1月为51.4%;2月,这一数字明显回落。一边是前期订单的交付,一边是新增订单的把握,企业要复工,更要满产、达产。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龙头制造企业,受国外部分门店关闭影响,订单出现延期风险;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则更多面临来自供应链的压力。


复产复工有序有力推进,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逐步打通,困难正逐步解决。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95%,中小企业开工率约60%。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全国六成的制造业重点外资企业复产率达70%以上。


“3月以来,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正常,订单完成情况在好转,企业信心在恢复。”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说。


是否会带来产业转移?


有外媒报道,疫情对我国全产业链产生影响。疫情发生后,也有声音开始担心,企业会加速将工厂迁移到海外。


“疫情的影响主要是生产的临时受挫或延迟,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不能因短时个别订单转移而简单下结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说。


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国际品牌、本土制造企业等选择在东南亚建厂,这是企业从自身考量的多元化布局,不能简单理解为转移。


我们来看一则据越通社消息: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发言人亨苏尔(Heng Sour)在接受《金边邮报》采访时表示,柬埔寨的50多家纺织厂已申请暂时停止运营,近3万名员工受影响。

外贸依存80%以上,绍兴柯桥:订单还好吗?网友:大盘翻不了!

柬埔寨工人运动工会联盟(CUMW)主席宝西那(Pav Sina)表示,由于缺乏原材料和买家,申请暂停经营的工厂数量可能会高于上述数字。工厂的暂时停工致使工人面临财务困难问题,但在疫情期间则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


同时有专家认为,制造业是一个体系,多个环节纵横交错。这种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供应链需要很长时间,而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黏性。中国制造长期积累而成的基础不会因短时波动受到影响。


全球每卖4件泳衣就有1件产自辽宁兴城,河南稍岗镇生产了全世界超过一半的钢卷尺,“皮革之乡”海宁、“国际袜都”大唐……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有不少看似“不起眼”的制造业小城,它们作为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个节点,共同撑起了中国制造。


中国是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把一家工厂转走也许不难,但把生态体系转走却绝非易事。


多位大型制造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在供应链的配套以及生产的协同和效率上,东南亚和国内仍有较大差距。虽然疫情会带来影响,但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会因此而具备承接制造生态的能力。


此外,中国也是众多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市场的需求在,就会孕育更多生机。


疫情带来哪些启示?


一场疫情如同一次大考。经受了压力与挑战,中国制造也在反思。


供应链的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展,供应链能否处于优势地位是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众多服装、电子、汽车企业能够迅速转产口罩,靠的是稳定而灵活的供应链。未来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抓住机遇,也需要强大的供应链。


外贸依存80%以上,绍兴柯桥:订单还好吗?网友:大盘翻不了!


综合:中新网、工信微报、新华社、印染人 等

纺客-印染事业部 王峰 综合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