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 34 萬,拋去約 10% 的危重症患者,結合一線的治療情況,剩下患者中至少 1/3 要呼吸機輔助吸氧,僅目前實際需要的呼吸機已經超過 10 萬臺。

但呼吸機屬於高精尖醫療設備,專業製造商並不多,且目前都已處在超負荷運轉狀態,據路透社報道,一份歐盟內部文件顯示,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歐盟國家需要的個人防護設備和呼吸機等其他醫療設備數量,是傳統供應鏈所能提供數量的 10 倍。

形勢所迫,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都在尋找跨界產能,他們將目光對準了車企。

然而,面對呼吸機這樣一個無比精密且對專業性要求極高的設備,車企跨界行得通嗎?


撰文 | 徐丹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爆發,呼吸機成了比口罩還要短缺的「救命用品」。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 34 萬,拋去約 10% 的危重症患者,結合一線的治療情況,剩下患者中至少 1/3 要呼吸機輔助吸氧,僅目前實際需要的呼吸機已經超過 10 萬臺。

但是據歐盟內部文件,目前呼吸機市場需求是傳統供應鏈所能提供數量的 10 倍。

疫情重災區意大利目前僅有 4800 臺左右的呼吸機,感染人數卻超過 7 萬人,多重症患者,死亡率超 50%。

英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目前僅存 5000 臺呼吸機,但依照現有的疫情發展形式,需要「兩週內」再提供 30000 臺,是現存的六倍。

即便是呼吸機存量龐大的美國也無法做到供需平衡。目前全美醫院裡擁有約 16 萬個呼吸機,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儲備的呼吸機數量 12700 個。而根據數據預測模型顯示,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可能會有 1.6 億至 2 億人感染新冠肺炎。

美國確診人數已經有 85873 人,超過意大利和中國,一躍成為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此前還被世衛組織定義為新的「震中」。

生產呼吸機對各國政府來說都是火燒眉毛的事情,在現有工廠都已經全天候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只能跨界尋求幫助。

一 政府逼迫呼吸機生產,特斯拉「在線接單」

本月 19 號,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直接在 Twitter 上向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喊話:「我們的國家正面臨著嚴重的短缺,我們需要呼吸機,越快越好。接下來的幾周,這個城市將需要成千上萬的呼吸機。我們會竭盡所能去尋找呼吸機,但我們需要你的幫助!」

馬斯克迅速在 Twitter 上說,特斯拉和 SpaceX 的員工正在研究呼吸機,儘管他「不認為這些機器將來會被需求。」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特斯拉將與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Plc)合作,美敦力公司發文稱:「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騙子,但不管你怎麼看待埃隆·馬斯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馬斯克想和呼吸機對話,美敦力會聽的。」

美敦力是全球最大的醫療技術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 ECMO(體外膜肺氧合)供應商,在技術和供應鏈方面會有比較大的積累;據馬斯克 Twitter,特斯拉旗下汽車有複雜的暖通空調系統,SpaceX 航天器有生命支持系統,因此生產呼吸機並不難,只是無法立刻投產。

馬斯克宣佈將開放紐約超級工廠,並立下目標:「本週內完成大約 1200 臺呼吸機的分發」。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特朗普迅速回應,允許福特、通用和特斯拉生產呼吸機,並催促車企儘快行動,「讓我看看你們有多厲害!」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但從後續動態看,特斯拉造呼吸機的事情似乎並不算順利。3 月 25 日,馬斯克從中國買了 1255 臺呼吸機,一天後重申將「儘可能快的開放紐約工廠」,27 日,又在 Twitter 上表示,「鑑於需求緊迫,公司將於今晚開始提供其他製造商生產的呼吸機。」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特斯拉造呼吸機來回變動的背後反應的是全球性的呼吸機制造難題。


二 呼吸機制造有多緊迫?各國產能相繼告罄,研發人員上一線

不同於僅有防護性作用的口罩,呼吸機是重症治療中必不可缺的器械。

由於新冠病毒對於感染者肺部具有極強的「攻擊性」,當新冠病毒靶向攻擊患者肺部,引發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時,唯有用呼吸機輔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可以說,到治療後期,病人的生死完全取決於呼吸機。

但是呼吸機屬於高精尖醫療設備,體積大、價格高昂,一臺大型呼吸機價格在幾十萬到上百萬之間,德國公司德爾格生產的一臺 ICU 呼吸機,包括滾輪推車在內,重約 130 磅。一般醫院不會採購太多,當疫情爆發,大量患者同時湧入,每個醫院都會措手不及。

而且呼吸機的技術壁壘高,能生產高端設備的廠商本來就不多,核心專利被美國、澳大利亞、瑞典等少數幾個集團緊緊的攥在手裡。這些工廠現在都已經處於一週 7 天不停工、工人三班倒的超負荷運轉狀態,但能生產的機器還是有限。

中低端市場的呼吸機基本都在中國市場,中國供應鏈體系龐大,製造能力強,加之現在疫情基本得控制。所以,大部分國家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中國。

紐約市長都公開表示想要從中國緊急採購 1.5 萬臺呼吸機。呼吸機生產廠家誼安醫療公司董事長助理李凱說:「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不想立即從中國買到呼吸機。」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誼安已經接到來自意大利、英國、蒙古國、俄羅斯等 35 個國家和地區的訂單,已出口近千臺,還有幾千臺在排產,為儘可能滿足需求,工廠工人三班倒,甚至研發人員都上了生產一線。

產能已經到達極限,但需求只會不斷擴張。

並且,呼吸機這類精密的醫療器械還面臨出口難的問題。像這樣的專用醫療設備,不同國家的具體要求不同,制式不同,甚至電源插座都不同,出口也有嚴格限制。

比如,根據歐盟的生產標準生產的無創呼吸機,該產品出口到歐盟國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該產品出口到美國,如沒有綠色通道特批等途徑,這個產品就不能入境,更不能在美國的醫院內使用,否則就是違法行為。

即便 FDA 等政府機構能在特殊情況下為呼吸機出口開一路綠燈,物流和設備檢測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所以美國政府才會如此著急的「逼迫」特斯拉生產呼吸機。

實際上,除美國之外,還有很多車企都「臨危任命」加入了呼吸機生產大軍。


三 車企「臨危受命」,大鱷紛紛轉產呼吸機

1. 通用開啟「V 工程」

在美國,除特斯拉外,通用汽車也在加班加點改產呼吸機嗎,目前已經確定了將與呼吸機生產商 Ventec Life Systems 展開合作,內部將該項目稱為「V 工程」。

通用將在藉助其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將在物流、採購和製造方面提供幫助。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據底特律新聞網報道,通用汽車已經向其供應商尋求幫助。壓鑄公司 Twin City Die Castings Co,原本生產用於控制、四輪驅動系統和安全氣囊的電子產品,現在已經在調整計劃生產氧氣外殼和壓縮機部件等呼吸機零部件;另一家供應鏈 Creative Foam Corp 表示已經開始呼吸機設備的空氣過濾系統製造泡沫部件。

通用目前已安排供應 95% 的呼吸機所需部件,並正在尋求採購剩餘的 37 個必要部件。第一批零部件將於 4 月 5 日前交付,預計生產呼吸機 20 萬臺左右。

福特汽車目前也已經暫停了工廠生產,正與特朗普就轉產問題進行討論,但相比通用的快速行動,福特還並沒有透露出任何實際進展。公司發言人 T.R. 裡德表示,「轉產是可能的,但你不可能前一天還在生產皮卡,後一天就開始生產呼吸機。我們正在弄清楚可能做些什麼。」

2. 英國政府牽頭成立「國家隊」,航天公司、勞斯萊斯成頭牌主力

從政府動態來看,英國政府對呼吸機的政策比其他國家更著急,對本國車企的要求一度過於天馬行空,甚至只提供了「一部 YouTube 科普影片」和「一份 10 年前的生產概念論文」,就要求 Jaguar、勞斯萊斯和 Vauxhall 等汽車工業大廠,必須想辦法「兩個星期內製造出 3 萬臺醫療用的應急呼吸機」。

英國的著急也有理由,雖然確診數和死亡數都沒有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多,但英國檢測率偏低,且超過 1/3 的病例都集中在首都,連王室都未能倖免。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瑞士趕工的呼吸機制造商

而且英國本土的呼吸機品牌 Penlon 只有 150 個工人,年均產能極限只有 700 臺,現在已經在 7*24 小時的工作。

所以英國政府迫切的需要推翻現有生產流程,建立全新的,能夠迅速量產的生產方案。

據《衛報》25 日報道,英國政府已經向大型呼吸機生產商要到了生產圖紙,建立「呼吸機應急國家隊」,以求迅速生產呼吸機。新方案只有兩個要點:必須以國內可用零件/原材料為基礎;設計只需能用,主要目的是「快速大量生產」。

這個國家隊包括航天企業美捷特(Meggitt)、跑車企業吉凱恩集團(GKN)和勞斯萊斯、國防廠商泰雷茲集團(Thales)等和邁凱倫集團(McLaren)、日產(Nissan)車廠以及醫用器械商雷紹尼(Renishaw)負責支援。

呼吸機主力由美捷特負責,其主要客戶以國防、軍火、航空產業為主,長期設計各種客機、戰鬥機的供氧系統;零件製造所需的 3D 打印技術由吉凱恩和泰雷茲集團支援;設計方面由跑車製造商邁凱倫和萊斯萊斯負責;雷紹尼負責提供專業的醫療技術支持,若一切順利,日產汽車將開放英國東北的桑德蘭工廠的廠區與生產能量。

不過,即便有應急國家隊的支持,兩星期 3 萬臺的目標仍然太高。據外媒,新成立的國家隊最早 3 月底才能設計出原型機,2 萬臺的目標最後也變成了「先生產出 5000 臺再說」。

3. 意大利:呼吸機生產商求助車企,進度不明

在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政府要求國內最大的呼吸機生產商 Siare Engineering 將月產能從 160 提高到 500 臺。

所以 Siare 向法拉利和 FCA 尋求幫助,希望其幫助生產和組裝零部件。Siare 的首席執行官 Gianluca Preziosa 指出, 兩大行業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都比較依賴電子和氣體力學。並且,汽車企業有強大的購買能力和遍佈全球的供應鏈,能夠快速獲得所需要的零部件。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FCA 工廠

FCA 的發言人表示,3 月 19 日已經與 Siare 舉行了會議,目前有兩種選擇:FCA 和法拉利提供技術支持,幫助 Siare 生產零部件;或者將零件生產全部外包給汽車製造商。

截至目前,上述合作並未傳來新的進展。

除此之外,德國大眾也在呼吸機生產行列中,大眾在聲明中表示,

公司準備採用 3D 打印機來製造呼吸機。大眾擁有超過 125 臺工業 3D 打印機。目前內部已經組建了一個關於轉產醫用呼吸機的團隊,正在測試相關材料、聯繫供應鏈。


四 跨界生產呼吸機,車企真的可行嗎?

車企生產鏈條複雜,裝備技術先進,跨界支援社會早有歷史淵源。二戰時期,通用、福特等車企就被授權制造飛機、裝甲車等軍事用品,當時的汽車城底特律一躍變成了軍火製造基地。

在中國的抗疫過程中,車企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轉行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幫助緩解口罩緊缺的問題。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比亞迪口罩

但是,飛機、裝甲車與汽車一樣同屬重工業,製造過程相似成分高,而口罩生產相對簡單,汽車靜音裝置中又恰好有口罩原材料,所以跨界軍工產品和口罩對車企來說並非難事。但呼吸機屬於精密的醫療器材,生產過程與汽車差異巨大,且需要專業醫療知識輔助。

正如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部副主任海倫•米斯所說,「醫療設備和航天工程一樣複雜」。

所以,車企跨界生產呼吸機可能會比生產飛機和口罩更難。車企和一些航天企業的暖通空調系統和生命支持系統等技術、遍佈全球供應鏈、以及無塵車間的確都是其本身的優勢,但是要生產專業精密的醫療器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客服。

首先,從生產條件看,許多車企選擇開放自身車間生產呼吸機,但是車間改造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美國聖母大學專門研究供應鏈的的凱特琳•沃瓦特教授表示,「改建的工廠的速度取決於產品線中將要生產的新產品與現有產品的相似程度。」但汽車和呼吸機從生產線到技術人員的操作方式都大相徑庭。

完成改造後還要保證車間足夠衛生。即便已經是無塵車間,但距離滿足醫療器械的要求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從生產過程看,呼吸機屬於精密儀器,據《第一財經》,呼吸機主要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硬件包括壓力驅動系統、患者回路、過濾器和閥門等,有任何一個零部件發生故障,整個機器就無法運轉。而且這些數百個小零件會分散在不同國家,即便是車企也要花很大時間整合,無法迅速提高量產。

3D 打印技術或許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精密儀器的生產,但這其中又涉及到知識產權和組裝的問題。西方國家十分注重知識產權,呼吸機等醫療器械的核心都緊緊掌握在幾大核心集團手中,車企制零部件需要顧忌「動了誰的蛋糕」。

全球呼吸機告罄!馬斯克線上接單,車企受命轉產,跨界行得通嗎?

意大利工程師利用 3D 打印技術造出呼吸閥

之前意大利就出現過意大利工程師用 3D 打印製造呼吸閥解醫院燃眉之急,最後卻被原廠告侵權的事件。雖然最後原廠出面澄清,並沒有起訴事件,但也承認,「礙於醫療法規,無法提供設計文件」。不過,疫情之下,政府很可能會採取一定措施放寬專利限制。

不過,即便製造出零部件,組裝也非易事,需要適合醫療行業的環境、管材、氧氣和熟練的醫護人員等許多設備和人力。且呼吸機也不是即插即用的設備,它需要精準校準後才能給患者使用。如果校準做得不對,會對患者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氣胸、肺萎縮、被細菌感染的肺炎、肺氧中毒和吸入嘔吐物等。

況且,全部生產完成後還有漫長的設備檢測流程,即便是專業的醫療商,生產一臺呼吸機也需要 40 天左右的時間,更何況車企礙於這些客觀因素,生產絕非一蹴而就,即便短時間內生產出來了,也可能要像英國那樣以犧牲質量為前提。

就當前情況看,大多數車企都還處在準備階段。馬斯克所說的「本週交付 1200 臺呼吸機」的目標可能過於自信。

不過,這波跨界生產呼吸機的行動對整個呼吸機制造或許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目前全球的呼吸機生產現狀是,海外少數幾個集團掌握著核心專利,但呼吸機供應鏈分散在全球,尤其是中國,他們很難實現量產;中國產能高,呼吸機品牌也多,但侷限在中低端品牌,高端產品都依賴進口。

合作生產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可以打破這種不平衡的研發生產現狀。

另外,零部件的全球採購也可以提高呼吸機的生產能力,讓原本的競爭對手開始合作,互通有無,帶動整個製造效率的提高。

據外媒消息,通用汽車的供應商之一 Meridian 正在採購六種不同的鎂制壓縮機部件,大約可供 20 萬部呼吸機使用,為採購零件,Meridian 正與競爭對手與 Twin City 和 Myotek 合作。

「通常情況下這三家企業互有競爭,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作為一個產業聯合在一起。」通用北美銷售主管喬伊•佩特里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