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固定資產投資衝擊明顯 投資隨復工復產有望企穩向好

疫情對固定資產投資衝擊明顯

投資隨復工復產有望企穩向好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投資形成了較大沖擊,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製造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三大領域投資增速均下降明顯,但一些行業如高技術產業、衛生等領域情況好於全部投資。當前,我國投資持續平穩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央一系列穩投資政策的落地實施,投資力度將不斷加大,投資短期下降的局面將逐步扭轉。

  一、受疫情影響投資明顯下降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採取延長春節假期、推遲開工和延遲復工、減少人員聚集等措施,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投資項目受施工天數明顯減少,開復工率普遍較低等因素影響,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其中,製造業投資下降31.5%,基礎設施投資下降30.3%,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在投資整體下降的同時,高技術產業、衛生等領域投資降幅要小,其中一些行業還保持較快增長。1—2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7.9%,降幅小於全部投資6.6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下降16.5%,降幅比全部製造業投資小15.0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下降20.8%,降幅比全部服務業投資小2.2個百分點。在以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為代表的一批醫院建設項目帶動下,衛生領域投資降幅較小,下降11.2%,降幅小於全部投資13.3個百分點。此外,部分與抗擊疫情相關行業投資保持增長,其中生物藥品製品製造業投資增長2.0%,高技術服務業中的檢驗檢測服務業投資增長26.1%。

  二、我國投資持續平穩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此次疫情總的來看是短期的,不會改變我國投資長期持續平穩增長的運行態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均資本存量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在生態環保、脫貧攻堅、養老及教育等社會領域,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以及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應當看到,我國投資空間依然廣闊,投資潛力依然巨大,投資韌性和活力依然強勁,保持投資平穩健康增長的基礎依然穩固。

  三、在政策支持和市場力量作用下投資將逐步恢復正常增長

  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今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投資政策,強調要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財政金融方面,加大地方專項債發行力度,1—2月份已下發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94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20億元;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用、提供優惠金融服務、加強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等。各地整合資源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強化協調力度,推出並集中開工一批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市場企穩回升,對投資的需求持續擴大,投資進度正在不斷加快。我局調查顯示,至3月底我國建築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復工率將達到九成左右,比2月底有大幅提升。

  隨著政策的推進落實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國投資將逐步迴歸常態,投資活力將進一步激發,有效投資需求將持續釋放,投資有望逐步恢復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