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鷹潭地名的由來

鷹潭以駐地舊名鷹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龍頭山,南接市區,北臨信江。傳說園中的 龍頭山上有許多大樟樹,而山麓下有一個深潭,許多老鷹經常在這一帶盤旋飛舞。樹影婆娑,潭水清幽,“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成為一道絕美風景,眾口相傳,鷹潭由此得名。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鷹潭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面積不大,3556平方公里,就在1979年之前,還不存在鷹潭市,只有貴溪縣鷹潭鎮。鷹潭是怎麼從貴溪縣下屬變成貴溪縣上級的呢?

鷹潭這個地名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唐朝,非州非縣,只是一個被稱為鷹潭坊的小地方,地圖上都找不著。到了宋朝,依然在地圖上找不到鷹潭,除了貴溪,就是現在隸屬於鷹潭的餘江縣,當時叫安仁縣。因為和湖南的安仁縣重名,改成餘江。就在今年5月,餘江縣正式改成鷹潭市餘江區。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元朝和明朝,鷹潭還是在地圖上“一無所有”。到了清末同治年間,情況就變了。就在現在鷹潭市區所在地,設置了一個鷹潭鎮,隸屬於貴溪鎮,人氣逐漸多了起來。但在當時,還是貴溪縣“出的風頭較多”,畢竟是縣城。即使進入了新時代,鷹潭依然默默無聞,就是一個小鎮子。但是因為一個省,鷹潭的命運被徹底改變。這個省不是江西省,而是江西東邊的鄰居福建省。修建一條從江西進入福建的鐵路。這條鐵路的終站點,並沒有放在福建省會福州,而是放在了福州南邊的廈門。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但對於這條鐵路的起點,一番討論之後,放在了貴溪縣以西的鷹潭鎮。鷹潭處在華南鐵路大動脈——滬昆鐵路上,而修建鷹廈鐵路後,就能和華南有機的聯繫起來,向福建運送物資非常方便。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1954年,鷹廈鐵路動工,3年後通車。鷹潭從一個小鎮子,一下子就變成了地位重要的交通樞紐。考慮到鷹潭是入閩鐵路的起始站,1958年,國家又修建了皖贛鐵路,從安徽蕪湖到江西鷹潭,這等於把鷹廈鐵路納入了通向華東、華北的鐵路體系中,鷹潭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提起火車拉來的城市,你可能想起鄭州市,石家莊市,哈爾濱市,鷹潭市其實也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鷹廈線、浙贛線、皖贛線和滬昆線四條鐵路主幹線在境內縱橫交匯。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鷹潭的歷史也是十分久遠的,西漢劉邦年間,這個地方屬於餘干縣域地。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隋朝,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安仁縣,恢復餘汗縣晉興鄉;餘汗縣更名餘干縣,屬饒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餘干縣晉興鄉劃出設長城縣,屬饒州;武德七年(624年),玉亭縣併入長城縣;武德八年(625年),撤長城縣恢復餘干縣晉興鄉;

宋開寶八年(975年),興安鎮更名安仁場。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安仁場升置安仁縣,隸屬江東路饒州。

至元元年(1264年),安仁縣隸屬江浙行省饒州路總管府。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信州為信州路,轄貴溪,隸屬江浙行省。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部胡大海取信州,改信州為廣信府。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安仁縣隸屬江南行省鄱陽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安仁縣隸屬饒州府。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清順治四年(1647年),貴溪縣鷹潭坊隸屬江西省廣信府。順治十四年(1657年),安仁隸屬江西省饒州府。

同治三年(1864年),鷹潭改設鎮,為建鎮之始。後來,為貴溪縣所轄鎮一直到了民國時期。民國三年,因江西省安仁縣與湖南省安仁縣同名,而更名餘江縣。

鷹潭的歷史沿革

歷史時光

秦隸屬九江郡餘干縣。

唐永泰元年置貴溪縣轄鷹潭,稱鷹潭坊。

唐以來屬貴溪縣地。明萬曆年間曾設神前司。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鷹潭巡檢司,同治三年(1864年)設鷹潭鎮(一說為同治四年),屬貴溪縣。

1949年5月7日在鷹潭鎮成立貴溪督察專員公署,9月15日建制撤銷。

1957年1月升為縣級鷹潭鎮。

1958年復為貴溪縣轄鎮。

1960年7月再次升為上饒專區直轄縣級鎮。

1979年3月改鎮為縣級鷹潭市,屬上饒地區。

1983年7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省轄市,原縣級鷹潭市境置月湖區,上饒地區貴溪、餘江2縣來屬。1996年貴溪撤縣設市。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鷹潭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9個街道、20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

鷹潭從一個小鎮是如何直接升級為地級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