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释: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原文】4.12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字词解析】 ①放(fǎng):追逐,逐利。 【助解】 孔子说:“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义利之辨,是儒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社会治乱的根本问题之一。如《大学》有言:“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知本末之别,崇末以逐利,人心浮薄,道德浇漓,乃至于争夺相杀,战乱不已,总由“放于利而行”,不可不慎!

【时牧心解】 勿要成为物质的奴隶——放于利而行,多怨 生存、生活都离不开物质财富,有福有慧是人生幸福和修行成就的必要资粮。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如何求利、如何分配物质财富体现了人生的智慧与生命的价值。若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则也可长久。 若只追逐外在的财色名食睡,被其迷惑、成为其奴隶,忘记本性自具的“觉悟、正念和清净”之心,也只是无明烦恼之人(放于利而行,多怨)!

【经世致用】 戒除“贪婪心”清白用公权

“一直根植在内心的贪欲萌生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扭曲。贪钱手段不断升级,就这样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

“感觉当时是拒绝不了了,刚开始人家给拿30万元,我只收一两万,到后来越来越不能拒绝。” 一些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贪欲焚身、利用职权牟利的领导干部在被查处后,发出了痛彻心扉的忏悔。

中国古书有云,爱财为贪,爱食为婪。贪婪,是需求多而不知满足,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膨胀和异化,是一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病态心理。这种病态心理,往往催生虚荣、攀比、过度占有的欲望。古人早就认识到人性中的优点与弱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鼓励扬长避短、祛恶扬善的修身准则,如,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修身做人如此,治国济民更须如此。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执掌一方。如果“贪婪”的洪水冲破理智的闸门,就很可能会利用职权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或贪污受贿,或违规经商、利益输送,不择手段攫取财物,肆意践踏党纪国法,来满足自己贪婪心的“黑洞”,最终反被吞噬。

与普通人相比,领导干部“心有猛虎”,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 “自古当官发财两条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公权为公,绝非是用来满足贪婪心的私器。

许多案例已证明,深陷“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泥潭不能自拔,丢弃初心、偏离轨道,最后只会落得一无所有乃至身败名裂的下场。

放于利而行,多怨。“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做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摒弃虚荣。作为领导干部更要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贪欲,敬畏职责、敬畏纪法、敬畏人民。

必须守好内心净土,净化精神世界,筑牢思想防线,严以修身、防微杜渐。要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时常警醒自己从政为官是为了什么,从政为官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把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头,私利、贪欲自然就没有放纵之地,坦荡清白、心底无私。

论语注释: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