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雨母山


初识雨母山

衡阳作协组织到衡阳市雨母山采风合影

那年有段时间,心情一直颇不平静。好几次想静下心来写点东西,都未能如愿。细思之,可能与天气有关。那时的天气异常极端,阴雨连绵,四个月不停,难得一天见到太阳,地面也是湿漉漉的,空气中更是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向来厌雨爱雪,岂能不闷?当然也不全是,还有人事的纷繁复杂,目睹了身边太多的翻云覆雨、跌宕沉浮。感叹天道无常、人生苦厄。敏感如我,心就一直这样揪着。

4月27日,有幸受邀参加衡阳市作协组织的“衡阳作家走进雨母山”采风活动。出发之际,天空仍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直到车队左绕右拐,穿行在一片葱茏的青山绿水间,迷濛的天色才慢慢亮堂,空气也越发清新。一个三面群山环抱的小院出落在眼前,一幢复式结构的两层小楼依山势而建,一楼为砖混结构,二楼为纯木板房。此时,天放晴了,四周林木青翠、鸟语花香,格外赏心悦目。

虽是初识雨母山,也知道这是“五福”之地,有福山雨母、福祖帝喾、福仙赤松子、福坛飞来石、福泉井吉泉等景观。但因行程匆匆,来不及一窥全貌。只是驱车浏览了一下雁雨寺、帝窖寺,但见古色古香的门牌高高挺立,却来不及下车细细观赏。

来一趟也不容易,五福总该沾一福吧!于是我和利华、亚楠三人选择来到了福仙所在的赤松观。赤松观又名赤松子坛,位于雨母山飞来石南面,是全国为数不多主祀赤松子的宗教场所之一。赤松山观的整体建筑依山而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与群山相互辉映,宛如天成。主建筑由三进院落、五个殿堂组成:第一进为供奉护法神王的灵官殿;第二进为供奉道家仙祖吕洞宾(另有文昌帝君)的吕祖殿;第三进为供奉太虚真人赤松子的赤松殿,第三进的左侧有一殿名慈航殿,右侧有一殿名财神殿。殿后花园有飞来石、仙人洞、观景台、六角双亭、叱石成羊石雕、行云布雨照壁、太极小广场等景点。

雨母山堪称衡阳的“后花园”,是当地人求雨祈福的灵山胜地,这里有着连绵的林海、变化的云海、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湖水,还有美味的农家乐……但终归不及南岳的磅礴气势,也没有南岳的宏阔景观,更没有南岳的赫赫声名。如果说南岳山堪称大家闺秀、豪门千金,那雨母山则是小家碧玉、邻家小妹。她虽然没有南岳的繁华热闹,但她比南岳更清幽,更适宜修心养性;她虽然没有南岳的炫目光环,但她比南岳更清纯,更适宜颐养天年;她虽然没有南岳的宗教影响,但她比南岳更清雅,更适宜福寿并臻。

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都盛开在心底,最美的心底都藏在真挚的感情里。跻身雨母山,感觉人与山,灵性相通,意念相随;风景与心,彼此交融,物我相忘。想想,帝喾历尽千难万险拯救普罗大众于水火,被誉为“福祖”;赤松子挺身而出给当地百姓求雨祈福,被称为“雨神”。哪怕是千万年以后,他们依然被人们供奉着、缅怀着、纪念着,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只要人类生生不息,他们也就生生不灭、万古流芳。

独坐飞来石,闭目养神,聆听松涛阵阵,如坐蓬台楼阁,仙气萦绕,心无旁骛,胸无块垒,过往焦虑、一切忧郁均随风散去;观景台前远眺,心旷神怡,但见青山如黛,碧波荡漾,诗意盎然,什么功名富贵、酒色财气都如过眼云烟。纵使你功成名就、位高权重,如果不能像帝喾一样造福一方,而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百年之后都会化作黄土一坯、青烟一缕,实在是微不足道。无论你是巨贾显贵还是名家大腕,如果不能像赤松子一样为百姓祈福,而是执着于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相较于这千年万年的造物,也会如白驹过隙、籍籍无名,甚至声名狼籍、遗臭万年。

思念及此,我心豁然开朗,雨母山瞬间晴空万里,一片澄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