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雨母山


初識雨母山

衡陽作協組織到衡陽市雨母山採風合影

那年有段時間,心情一直頗不平靜。好幾次想靜下心來寫點東西,都未能如願。細思之,可能與天氣有關。那時的天氣異常極端,陰雨連綿,四個月不停,難得一天見到太陽,地面也是溼漉漉的,空氣中更是瀰漫著潮溼的黴味。向來厭雨愛雪,豈能不悶?當然也不全是,還有人事的紛繁複雜,目睹了身邊太多的翻雲覆雨、跌宕沉浮。感嘆天道無常、人生苦厄。敏感如我,心就一直這樣揪著。

4月27日,有幸受邀參加衡陽市作協組織的“衡陽作家走進雨母山”採風活動。出發之際,天空仍淅淅瀝瀝下著小雨。直到車隊左繞右拐,穿行在一片蔥蘢的青山綠水間,迷濛的天色才慢慢亮堂,空氣也越發清新。一個三面群山環抱的小院出落在眼前,一幢複式結構的兩層小樓依山勢而建,一樓為磚混結構,二樓為純木板房。此時,天放晴了,四周林木青翠、鳥語花香,格外賞心悅目。

雖是初識雨母山,也知道這是“五福”之地,有福山雨母、福祖帝嚳、福仙赤松子、福壇飛來石、福泉井吉泉等景觀。但因行程匆匆,來不及一窺全貌。只是驅車瀏覽了一下雁雨寺、帝窖寺,但見古色古香的門牌高高挺立,卻來不及下車細細觀賞。

來一趟也不容易,五福總該沾一福吧!於是我和利華、亞楠三人選擇來到了福仙所在的赤松觀。赤松觀又名赤松子壇,位於雨母山飛來石南面,是全國為數不多主祀赤松子的宗教場所之一。赤松山觀的整體建築依山而建,樓臺亭閣,錯落有致,與群山相互輝映,宛如天成。主建築由三進院落、五個殿堂組成:第一進為供奉護法神王的靈官殿;第二進為供奉道家仙祖呂洞賓(另有文昌帝君)的呂祖殿;第三進為供奉太虛真人赤松子的赤松殿,第三進的左側有一殿名慈航殿,右側有一殿名財神殿。殿後花園有飛來石、仙人洞、觀景臺、六角雙亭、叱石成羊石雕、行雲布雨照壁、太極小廣場等景點。

雨母山堪稱衡陽的“後花園”,是當地人求雨祈福的靈山勝地,這裡有著連綿的林海、變化的雲海、清新的空氣、秀麗的湖水,還有美味的農家樂……但終歸不及南嶽的磅礴氣勢,也沒有南嶽的宏闊景觀,更沒有南嶽的赫赫聲名。如果說南嶽山堪稱大家閨秀、豪門千金,那雨母山則是小家碧玉、鄰家小妹。她雖然沒有南嶽的繁華熱鬧,但她比南嶽更清幽,更適宜修心養性;她雖然沒有南嶽的炫目光環,但她比南嶽更清純,更適宜頤養天年;她雖然沒有南嶽的宗教影響,但她比南嶽更清雅,更適宜福壽並臻。

人生路上,最美的風景都盛開在心底,最美的心底都藏在真摯的感情裡。躋身雨母山,感覺人與山,靈性相通,意念相隨;風景與心,彼此交融,物我相忘。想想,帝嚳歷盡千難萬險拯救普羅大眾於水火,被譽為“福祖”;赤松子挺身而出給當地百姓求雨祈福,被稱為“雨神”。哪怕是千萬年以後,他們依然被人們供奉著、緬懷著、紀念著,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只要人類生生不息,他們也就生生不滅、萬古流芳。

獨坐飛來石,閉目養神,聆聽松濤陣陣,如坐蓬臺樓閣,仙氣縈繞,心無旁騖,胸無塊壘,過往焦慮、一切憂鬱均隨風散去;觀景臺前遠眺,心曠神怡,但見青山如黛,碧波盪漾,詩意盎然,什麼功名富貴、酒色財氣都如過眼雲煙。縱使你功成名就、位高權重,如果不能像帝嚳一樣造福一方,而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百年之後都會化作黃土一坯、青煙一縷,實在是微不足道。無論你是巨賈顯貴還是名家大腕,如果不能像赤松子一樣為百姓祈福,而是執著於欺世盜名、沽名釣譽,相較於這千年萬年的造物,也會如白駒過隙、籍籍無名,甚至聲名狼籍、遺臭萬年。

思念及此,我心豁然開朗,雨母山瞬間晴空萬里,一片澄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