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使夫人眼裡的中國

一個公使夫人眼裡的中國

在晚清和民國,德國人在中國的聲譽似乎還不錯,跟中國人相處得也大體和諧。以至於一戰期間日本人佔了青島和膠濟線,中國人強烈反對,一些美國人很是不解,說德國人佔了那麼長時間,好像沒聽說你們這樣反感,怎麼日本人剛來,你們就這樣憤怒?中國外交官的回答是,德國人守規矩,而日本人不規矩。

在一戰期間,中國政府為了是否跟著協約國參戰,總統府和國務院之間,還起了矛盾。因為這樣參戰,就意味著要跟德國宣戰。而中國人不樂意跟德國人鬧翻的,大有人在。包括力主參戰的總理段祺瑞,他最親的智囊徐樹錚,就是一個親德派。當年日本進攻青島,青島德軍嚴重缺乏陸戰武器,時任陸軍次長的徐樹錚,還瞞著他的主公,偷偷給德國人運去了一萬支步槍。當1917年中國參戰成為定局,德奧變成中國的交戰國時,在中國的一些德國軍人,被關進了戰俘營。但在北京郊區的戰俘營,裡面的德國人得到了最大的優待,每人每天的伙食,達到幾十個大洋。要知道,那年月,一箇中國家庭,一個月能有5到7元,就過得挺好的了。戰俘營裡,裡面游泳池、網球場一應俱全。這樣良好的中德關係,一直延續到中國抗戰爆發之後若干年。雖然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是盟友,但凡是來過中國的德國人,對中國人其實更有好感。如果讓他們選擇的話,盟友應該是中國而非日本。

不過,中德關係也有嚴冬,嚴冬就在中日甲午戰後到庚子義和團運動這一段。而這段時間的德國公使,有兩位,一位是海靖,埃德蒙多·馮·海靖男爵(Edmund Friedrich Gustav von Heyking,1850—1915),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林德。在前者手裡,德國人強佔了膠州灣,把山東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後者繼續著海靖的事業,卻死在了將要進攻使館區的清軍手裡。海靖夫人,就是德國公使海靖的夫人。出身普魯士貴族的小姐,一個來自歐洲中心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對19世紀末的中國,能有什麼印象,不問也能猜到一二。那時的中國,雖然有了少數的工廠,部分軍隊裝備了洋槍洋炮,但整體的面貌卻還是中世紀的。即使北京城,也到處都是垃圾,行人隨地大小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太后的驕奢淫逸,跟平民的困苦貧窮,皇城和少數皇家園林整潔優雅,跟平民區的惡臭熏天,形成鮮明的對照。踏上中國土地的海靖夫人顯然是被這骯髒和惡臭給嚇到了,在她的日記裡,隨處可見這樣的抱怨,在她的眼裡,除了個別拉縴的縴夫一身的紫銅色的肌肉,沒有什麼中國人和中國東西能給她留下好印象。中德禮儀之別,不止事關文明,而且有關政治。我們知道,自打中國設立總理衙門,同意外國公使駐京,可以覲見中國皇帝,遞交國書以來,所有的外國公使,進紫禁城見皇帝,不僅要從旁門進來,而且進來之後只能走兩旁的小道。雖然從理論上萬國共主、萬國來朝的天下格局被粉碎了,但暗地裡中國人依然用進門走路這種小把戲,佔老外的便宜,實踐著精神上的勝利。儘管老外也未必不知道中國人這種小把戲裡面的名堂,但只要能在交涉中佔到便宜,一直都沒有人在意中國人這點小小的“外交勝利”。但是,德國公使海靖不肯。他來中國,身負著德皇威廉二世佔領更多天空下土地的使命,揭開了甲午戰後,列強瓜分中國的第一幕。這個後起列強的代表,自身的使命,就帶有挑戰性。他不僅處處鋒芒畢露,充滿挑釁,連外出旅行,碰上小孩子在後面扔石子(並沒有傷到誰),都要求中國地方官道歉。一次覲見光緒皇帝之後,出來的德國公使,居然昂然走在了中間的通道上。同去的總理衙門官員馬上把他拉了回來。回到使館,他就藉口這一拉,正式提出抗議,否則不再出席任何總理衙門的宴會。無論總理衙門怎樣解釋,當事人也道了歉,但只要沒有經過正式的手續,海靖就是不肯妥協。弱國無外交,無尊嚴。最終,還是由李鴻章領著當事人,親自來到德國使館道歉,才讓事態平息。

海靖的蠻橫和跋扈,在德國佔領膠州灣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儘管總理衙門實際上的主事人李鴻章表現出空前的憤怒,雙方關係一度劍拔弩張,也有朝臣宣稱不惜一戰。但剛剛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的中國人,面對德國人的寸步不讓,還是隻能妥協。中國北方的第一良港,膠州灣就這樣被強租了去,租期99年,到期中國政府收不回,就只能歸日耳曼人了。橫貫中國腹地、聖人之鄉的膠濟鐵路,也丟在德國人手裡,山東成為德國人夾帶裡的物件。德國人開了頭,列強的強租強佔成風,中國的邊疆危機凸顯,良港被人佔遍,自己的海軍,居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停泊港口。中國人最屈辱的歲月,是海靖夫人親見,也跟她的夫君有點關係。充滿了白人優越感的海靖,雖然身份是外交使節,但其兇悍一點都不亞於進入中國領土的普魯士大兵。

愛記日記的海靖夫人,留下了一份在華經歷的日記。這日記儘管充斥了偏見,甚至不乏敵意,但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史料,一個第三隻眼看中國的現場記錄。剔除那些偏見和敵意,我們可以從中找出好些好玩的東西,有了這份記錄,現在的中國人就能更好地瞭解那段歷史,瞭解中國人曾經的政治、文化和生活狀態。顯然,在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看了這份日記,不能只是憤怒,而更多的應該自省和反思。面對曾經的屈辱,僅僅抱怨、痛苦甚至哭鬧是無益的。中國人自立於民族之林,靠的是多少年來在屈辱中的奮進和建設。今天的世界,過去的殖民暴政已經一去不復返,人類已經告別了叢林,步入文明。已經不大可能會有哪一個國家,強租人家的港口,侵佔人家的土地了。即便是落後國家,也不大可能有亡國的危險,但這樣的國家,要想讓人真正看得起,不僅要有經濟總量的增加,還需要國民邁向文明的努力,一點一滴的文明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