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成績老不好,閱讀理解缺技巧,6個答題小妙招,能打高分真好

孩子語文成績老不好,如果作文丟分不多,就是現代文閱讀理解拖後腿了。為什麼閱讀理解題就是不會答呢?主要是沒有掌握答題規律。從今天開始,我將按照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順序,分享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結合初中教材部分經典作品,邊分析,邊帶示例解答。

語文成績老不好,閱讀理解缺技巧,6個答題小妙招,能打高分真好


1.內容概括的技巧

①本文記敘(描述)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用“誰――在哪裡――做什麼――怎麼樣”的句式就可以完成概括。

②表達了(讚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

③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比如《散步》,通過一家人外出散步過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記敘線索的答題技巧

①線索: (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比如魯迅的《藤野先生》,明線是去日本留學經歷,暗線是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

②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3.文題的答題技巧

①提取關鍵詞,梳理題目信息。

找文章線索或判斷主題,依據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

②品味題目作用:可以從內容上、情感上、線索上、方法上、設置縣念上等方面進行分析。

③答題示例: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表層含義指……深層含義指……突出主題,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題目作用的具體答題方法,在我的上一個閱讀理解系列中有具體講解)

語文成績老不好,閱讀理解缺技巧,6個答題小妙招,能打高分真好


4.人稱運用的答題技巧

①第一人稱,語言親切,自然,真實,容易引發讀者共鳴。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②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直抒胸臆,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運用第二人稱,表達了對祖國真摯的愛。

③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5.記敘順序的類別、判斷方法和答題技巧

①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③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人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④補敘(敘述事件結束後對事件結果的補充)作用:補充事件結果,使敘事更完整。

語文成績老不好,閱讀理解缺技巧,6個答題小妙招,能打高分真好


6.常用寫作手法的答題技巧

①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事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寫春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就是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寫出春花爭豔的美景。

②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③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表達......... 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雖烈的印象。《安塞腰鼓》中多次運用誇張,描寫黃土高原上的蓬勃的生命力。

④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

⑤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比如《變色龍》一文,把奧楚蔑洛夫因狗主人身份的變化而變化的態度用對比的方式表達出來,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⑥襯托( 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以次要人物襯托主要的人物,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思想、感情等。如《藤野先生》中描寫他不拘小節的性格就是用的側面烘托;而寫他工作嚴謹則是正面描寫。

⑦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 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比如吳敬梓的《范進中舉》。

⑧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比如魯迅的《阿長與》。

⑨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⑩ 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