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師團長是什麼級別的官?

血色浪漫8858


日軍的師團編制是動態的, 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的,因為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很難準確回答這個問題。

日軍甘當納粹德國的跟班發動了侵略戰爭,什麼都學希特勒,連編制都是仿照德國的。


日軍的一個師團,在二戰初期跟德軍一個師的編制基本相同,下轄1.8萬人。照這個標準來說,日軍師團相當於國民黨軍隊一個軍,師團長就相當於中國軍隊的一個軍長。

不過日本的師團在戰爭中的編制遠不止這一種,做過多次改動。規模不定,總是忽大忽小;等級也不盡相同,忽高忽低。

在日軍全面侵華戰爭打響的時候,日軍的常備軍一共有17個常設的編制,編制單位就是師團。師團下面管轄著兩個旅。旅團下面管轄著規模相等的兩個步兵聯隊。


日軍在開戰之初對中國軍隊戰鬥力做了誤判,以為我軍全都是跟張學良的東北軍一樣不禁打,所以他們瘋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

後來日軍打了幾個大的戰役,尤其是在淞滬會戰中遇到了中國軍人的誓死抵抗,日軍速決戰的夢想被無情粉碎,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為了應付日益複雜的戰場形勢,日軍的師團編制被迫做了改動,即同樣的師團規模各異,級別也不盡相同,分成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


(1)甲種師團:也叫挽馬師團,管轄著2個旅團(每旅團還是下轄著2個步兵聯隊),兩個旅團一共有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28000多人。

(2)乙種師團:也被稱為馱馬師團,因為後方的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把騎兵聯隊規模縮小,改為成了大隊,有的甚至沒有騎兵,下轄2個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共24000人左右。

(3)丙種師團:以工兵、炮兵各一個聯隊為主體,組成混成旅團,另外下面管轄3個步兵聯隊,一共有5個聯隊。丙種師團的規模有所縮小,約為15000人。這樣的師團大多擔任後方警戒和維穩任務。

(4)丁種師團:同樣屬於混成旅團,規模比丙級師團還小,少了兩個步兵聯隊,只有3個步兵聯隊,共有兵力11000人。這樣的編制主要用於對共產黨根據地的進攻作戰,但他們的武器比較精良。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的師團編制又區別於中國戰場的編制,因為戰略縱深的限制,日軍師團只有兩個旅團屬於步兵旅團,騎兵排不上用場了。旅團下面有四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有四個步兵中隊外加一個機槍中隊。中隊以工兵隊、輜重隊和通訊隊為主,總人數在11000到12000人之間。

這樣看來,日軍的師團長也就是相當於國軍的軍長和國軍獨立師師長,如國軍五大主力——張靈甫的74師總兵力也是2萬多人。侵華日軍被打得最慘的是第三師團,在淞滬會戰中被消滅了五分之一,在湘桂戰役中又被消滅了一半,被打得潰不成軍。


日軍第58師團也就是原來的第八師團在1944年的湘桂作戰中被國軍打得滿地找牙,有7000多人陣亡,負傷3000多人。

日軍第15師團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則深陷中國軍人佈下的地雷陣,轟隆一聲巨響,這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被炸得粉身碎骨、一命歸西。

酒井直次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37年參加侵華戰爭。他多次率部對我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實行“三光”政策,犯下滔天罪行。


1941年,酒井直次晉升為陸軍中將,並被任命為第15師團師團長。

1942年5月浙贛會戰爆發,酒井率部隊從蕭山出發,向蘭溪方向進攻。為阻止日軍的進攻,中國守軍第21軍第146師派遣獨立工兵第8營,在步兵的掩護下,在日軍酒井師團的前進道路上,設置了數十個地雷群。

5月28日凌晨,日軍在進攻中,進入地雷區,爆炸聲接二連三響起,不可一世的日軍紛紛坐飛機回了老家。這時候日軍部隊被迫停止前進,待工兵進行排雷結束後又繼續前進。酒井在衛兵的簇擁下小心翼翼前進,他的坐騎不偏不倚正好踏上一顆地雷,一命嗚呼。


小約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師團長是非常高的軍官,能夠成為師團長是每個日本軍人的夢想。

二戰初期,日本甲種師團有3萬人,實戰還會配屬增強部隊,往往達到4萬。

而當時國軍1個師不過幾千人,地方軍閥1個師甚至才二三千人。

國軍最精銳的中央軍1個軍,兵力不過一萬多人。

大體上,日軍師團下屬的2個旅團,每個旅團是1萬人,就相當於國軍的軍。


而日軍師團,應該相當於中國的集團軍,師團長就是集團軍司令。

日軍的師團長,原則上都是最優秀的軍人。

我們研究抗戰,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就是日軍師團長年齡一般偏大。

比如臺兒莊戰役中,第5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當時已經53歲。而另一個第10師團長磯谷廉介,也有52歲。

在我們看來,師團長要到一線指揮,跟隨部隊四處轉戰。50多歲的老頭子,在當年是應該退休回家帶孫子的人,怎麼能做如此重要的職務呢?


這是日軍對於師團長的重視所決定的。

在日軍中,戰鬥力較強的師團長,都是日軍軍官中資歷最深、經驗最豐富、能力最強甚至學校成績最好的人。

以磯谷廉介為例,1904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15年又在日本陸軍大學畢業。

從軍長達30多年,從見習排長幹起,最終成為陸軍中將,期間擔任過駐中國使館任武官,是日軍中的“支那通”。


他的資歷和履歷,在當時日軍軍官中是相當好的。後來,磯谷廉介長期擔任香港總督,位極人臣。

再說板垣徵四郎就更厲害。1931年和石原莞爾共同策劃了九一八事變。於1932年8月8日晉升陸軍少將,被任命為偽滿洲國執政顧問,1933年2月開始任奉天特務機關長、1934年9月任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2月10日任關東軍參謀次長兼駐滿洲國武官,參與扶植德王成立傀儡政權蒙古軍政府。1936年3月23日任關東軍參謀長等職。


最後,板垣徵四郎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陸軍大將軍銜。


薩沙


日本作為近代亞洲第一個崛起的國家,其軍隊編制與世界很多國家都不一樣。日本採用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七級戰鬥編制。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師團是日本最高軍事作戰個體單元,其長官也就是師團長,受將級軍銜,僅次於大將、元帥。

日本軍制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經濟崛起,軍事力量突飛猛進。明治天皇接受了當時還只是兵庫縣知事的伊藤博文的建議,整頓並建立起了新式中央直轄部隊。新式部隊分為陸軍與海軍,最高軍銜為大元帥,採取七級劃分。

日本軍隊用裝備及作戰能力劃分為甲、乙、丙、丁四種類型。甲級部隊為最精銳的部隊,乙級次之,相對而言,丁級最次。所以,丙、丁級部隊師團長一般授予少將軍銜,而甲、乙兩級師團長則多為中將軍銜。

軍銜匹配

按照日本軍制劃分與歐美國家普遍採用的軍制劃分,大致可以做出一下匹配。

師團——軍級

旅團——師級

聯隊——旅級

大隊——團級

中隊——營級

小隊——連級

分隊——排級

這也就出現了影視作品當中,我軍好幾個團圍剿一個日軍大隊還佔不到便宜的現象。一是由於武器裝備的差距,二來就是很多人都被大隊這個字眼給矇蔽了,以為日軍的一個大隊只是數量很少得到敵人,其實一個大隊就是一個整編團。

侵華戰爭期間,甲、乙種部隊基本上都是投放正面戰場作戰,他們堪稱是日軍之精銳。丙種軍隊大部分固守本土,丁種部隊則是負責在佔領區內維持秩序、清掃戰場。侵華日軍甲級戰犯土肥原賢二所指揮的第十四師團長,就是日軍中的甲級師團。

結束語:綜上所訴,師團長是個體作戰單位的最高長官,僅次於集團軍司令。身居師團長之位,就可以指揮上萬人的部隊作戰,這對每一個軍人來說都是無上的榮耀。筆者只能感慨,師團長官大,大到非常。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觀點,歡迎評論!】




楚南青史君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日本的師團長一般是日軍中的高級別將領,尤其是日本在戰爭初期的17個師團,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軍時裁掉了作戰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這些師團都是日軍的主力精銳部隊,擔任這些師團的師團長都是屬於真正的高級將領,其軍銜都是中將。

就日軍的前17個師團來說,除去近衛師團(近衛師團編有好幾個師團),其他的都是屬於甲種師團,人數編制為28800人左右,下轄2個旅團,一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一個步兵聯隊通常有3個步兵大隊;一個步兵大隊一般在800-1500人左右。

就日本的前17個師團來說,擔任過其師團長的後來都有很大的晉升空間。對於日軍的軍銜來說,基本沒有出現過元帥,最高為大將,而元帥是屬於榮譽軍銜,通常會授予死去的戰功卓著的將領。如乃木希典、山本五十六。

如日軍第四師團,由於其作風太差,曾經由寺內壽一(1932-1934)和山下奉文(1939-1940)擔任過其師團長。寺內壽一後來官至日本陸軍大將,日軍南方軍總司令(主管東南亞戰場)。山下奉文後來也擔任了日軍馬來半島方面作戰的總司令,軍銜為大將。

一般來說,要成為日軍的師團長,必須是陸軍大學畢業,並且從基層做起,有著多年的豐富的帶兵經驗以及優秀的軍事素養。如山下奉文也是在陸軍大學畢業,從最早的陸軍少尉開始做起,直到54歲的時候才擔任了日軍第四師團的師團長。

年齡來說,一般都是50歲左右的情況。

一個滿編的日軍主力師團,包括後勤人員以及協助人員,往往一個師團長在正式作戰的時候可以調動到4萬人左右。而同期來說,如國民黨軍,一個師一般在8000-12000人左右,而且還是國軍的中央主力師,至於地方上的部隊,一個師2000-3000人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日軍一個師團人數相當於國軍一個主力部隊的一個軍的編制。

而日軍在師團以上的編制為軍,一個軍一般有2-3個師團有時候會更多,所以日軍一個軍的編制就相當於國軍的一個集團軍。而日軍一個軍的長官也有中將的情況,也就是說,日軍的一個軍長和師團長在軍銜上很多時候是一個級別的。

由此可見日軍的師團長是多麼地重要。

又如日本在二戰期間的陸軍大臣(陸軍最高長官)山衫元、坂垣徵四郎、畑俊六等人都有擔任過師團長的經歷。


老威觀史


日本的師團長是中將軍銜。

中將只是比大將和元帥低一些,而元帥是日本軍銜中最高統帥,而侵華時期日本的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日本的將官就是大將,中將,少將,接下來就是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所以說日本的中將師團長的權利是非常大的。

再來說日本的軍隊編制,日本的師團是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師團也是日軍陸軍部隊的基石,師團以下就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

雖然說日本的師團長是中將軍銜,但是根據每個師團的不同,其實師團長的權利差距也是很大的,日本當時的師團分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丁種師團。甲級師團是日本戰鬥力最高的部隊,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當時只有17個常設師團,後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日本不得已只能是擴編軍隊,乙丙丁師團就出現了,但是擴編出來的乙丙丁的師團長的權利也是沒有甲級師團長的權利大的,首先來說甲級師團不管是在武器裝備,還是人員配置等等都要比下面的師團要高出許多,所以師團長權利自然不同。


中國歷史研究所


日本軍制仿效一戰德國軍隊編制方式,袁世凱的北洋軍在前期也正是如此方法。日本師團長標椎軍銜為中將

獨樹一幟的戰鬥單位編制


二戰時,絕大多數國家都以實行新的軍編形式,即:師、旅、團、營、連、排、班,滿編制人員大致13000—17000人不等。日軍沿襲一戰時的戰鬥編制形式,大致改進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滿編制人員大致27000—29000人不等。

我們在抗戰片中常常看到我軍動用兩個旅的兵力去跟日軍一聯隊交鋒還久久不能獲勝,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一個聯隊的標椎編制人員大概在3700—3850不等。按照當時我國軍隊的常規編制,一個旅的兵力大致在3200—3500人不等(雖然軍銜對比為團級作戰單位,但一般情況下聯隊兵力要遠遠大於常規團編制,人數跨越幅度之大取決於旅團下設聯隊的多少),遠遠第低於個聯隊的戰鬥人員數量。外加日軍有著極為強悍的戰鬥素質、優於我軍的戰鬥裝備,一打二絕對不是問題。所以在正面交鋒的情況下,一個聯隊打兩個旅,根本不是問題。

別出心裁的軍銜級別

二戰時,絕大多數國家雖名稱不同,但軍銜編制大致如此:軍長中將軍銜、師長少將軍銜、旅長少將軍銜、團長上校軍銜、營長少校軍銜、連長上尉軍銜、排長中尉或少尉軍銜、班長准尉軍銜(軍銜授予高低因時而異,如二戰時國軍便出現過中將師長和少將團長的情況)。

日軍軍銜編制為司令官大將或中將軍銜、師團長中將軍銜、旅團長少將軍銜、聯隊長大佐軍銜、大隊長少佐軍銜、小隊長少尉軍銜。日軍師團大致與我軍一個軍看齊,旅團近似於師,聯隊近似於旅或團,大隊近似於營、中隊近似於連、小隊近似於排。

另外,日軍制服顏色的不同代表其不同兵種,隨著歷經三次的制服更換,軍銜的顯示位置也有所不同!


(歡迎看官姥爺贊同、評論~通俗易懂的解答簡單有趣的歷史,歡迎關注,麼麼噠~)


秦風漢韻論古今


日本的師團長自然是一個大官,而一般的軍人也難以達到這個高度。開始日本的甲種社團大概有3萬多人,這就相當於一個國軍的集團軍的兵力,畢竟國軍很多的部隊都在吃空餉,一個師實際戰鬥人員也不過幾千人,而一個軍不會超過1萬人。而一個師團會下轄兩個旅團,人數超過2萬人所以說一個日本甲種師團相當於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師團長就是實際上的集團軍司令。

這些師團長的作戰經驗都很豐富,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老人了。在侵華日軍中也算是一些知名人物,比如說,板垣徵四郎就是一個非常有資歷的日本軍人。

板垣徵四郎和石原莞爾一起策劃了九一八事變。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整個侵華戰爭的具體策略,日本人也不敢冒動發九一八事變了,戰爭至少要持續期推遲好幾年。

板垣徵四郎除了在臺兒莊戰役的時候擔任師團長 ,更多的時候是一個智囊的角色。擔任奉天特務機關長,以及滿洲國的最高軍政顧問 ,最終還當了關東軍的參謀長。他最大的官職是中國派遣軍的總參謀長,一路高升到大將軍銜,可以說是侵華戰爭的策劃者之一。


奇葩歷史大觀


這些年來,抗日神劇頻頻出現在大眾眼前,有許多罔顧史實的虛構情節——一支中國獨立團竟然可以獨立擊敗日軍一個師團?甚至不少觀眾居然信以為真,眾所周知,有些時候謊言重複一千遍之後就會變成某些所謂的正確的道理,有些時候,以訛傳訛的多了,卻讓人越來越遠離事情的本來面目了。


事實上與電視劇上截然不同的是,不管是國民黨中央軍還是雜牌軍,多數情況根本不可能幾個團乃至幾個師就敢獨立對抗任何一支日軍甲種師團。國民黨中央軍也好,普通的雜牌軍也罷,在電視劇裡面大殺四方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劇情需要,不能當真的,而且由於我們中國在抗戰時期損失慘重,使得不少觀眾對日軍被打這種劇情頗為歡迎。

在真實歷史上,國民黨總裁蔣老闆在徐州會戰後曾經又痛心又不甘地承認,“我國府調十個師居然還打不過小鬼子他一個師團,娘希匹”。更有國民黨高層在南寧之役後的總結大會上非常恥辱的承認:

“南寧大戰,我二十餘師之兵力,竟被敵寇一個半師團擊敗敗潰。”


至於當時共產黨的軍隊,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明證如下——陳誠將軍“在運動戰時,我們的戰士,要一個完整的師勉可對付敵人的一個聯隊。”

蔣介石、陳誠都是一時人傑,他們言之鑿鑿:一個師,遠遠不是日軍甲種師團下的一個聯隊的對手,單獨的師和旅等作戰單位是不要想了,那如果派上大量的軍呢,聯合作戰呢——忻口戰役,完全符合這個要求:國府動了血本,大調兵,一口氣整了11個軍,按照國軍的正常編制,換算下來達到25個師,而日軍參戰兵力為1個師團,結果是——國軍崩潰,大敗……

日軍師團居然有如此實力,實在讓人大吃一驚吧?請不要吃驚,還沒完,下面我要給大家舉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案例——姑且認為下面這個案例是日軍師團戰鬥力天花板吧!


國軍大點兵,又一口氣整了2個集團軍過來了,日軍參戰兵力共1個師團又2個旅團。過程十分慘烈,這裡就不贅述了,結果稍微說一下此役是為平綏路東段慘敗。

看完了上面對日軍師團戰鬥力的分析,我們再來仔細研究一下日軍的師團是個怎麼回事,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師團”這個日軍軍隊編制。

二戰期間,一般情況下,日本的作戰部隊主力都叫xxx師團,這些個師團還有甲種乙種之分,甲種常備師團為四四制,師團長一般是中將軍銜,可能有人覺得這個也不過是中將軍銜,沒什麼了不得的,但是請大家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何以一個師團可以戰鬥力如此誇張?


由於國民黨內部軍銜過濫,所以可能有人對師團長這種中將軍銜沒有什麼概念,二戰時期的緬甸方面軍兵力高達30萬人,司令官也就是個中將,而在長沙會戰時候的岡村寧次、園部和一郎、阿南惟幾、冢田攻、橫山勇這些中國人民的劊子手在當時都是中將。

以上大概能說明師團長在日軍中是一個什麼樣的級別了。


夏目歷史君


日軍的師團長軍銜為:陸軍中將,相當於當時中國軍隊的軍一級。

師團為日本陸軍最小的戰略單位(《陸軍師團總覽》第八頁),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日軍共有17個常設甲級編制師團。平時的時候每個師團11858人,馬匹1592頭。戰時動員後,每個師團(滿編)25375人,馬匹8187頭。每個步兵聯隊3747人,九二重機槍24挺,九二式70㎜步兵炮6門,四一式75㎜山炮4門,九四式37㎜速射炮4門,師團炮兵聯隊為:改三八式75㎜野戰炮36門、九一式105㎜榴炮彈12門。

裝備山炮的師團人數28000餘人,步兵聯隊在1937年時只有一個步兵炮中隊,1938年改編,步兵聯隊裝備和野戰炮師團一樣。而師團炮兵聯隊為:36門九四式75毫米山炮。

七七事變後,日軍又先後成立了特設乙編制師團,三個聯隊編制的師團(分進攻類型,警備類,都為丙級),留守師團,獨立混成旅團擴編的丁級師團,以及之後的本土決戰機動師團,本土決戰沿岸守備師團。

特設師團:21902人,馬匹 5879頭,步兵聯隊火炮: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2門,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4門,三一式75毫米山炮3門,師團炮兵聯隊:三八式75毫米野戰炮36門。

三單位(進攻類)師團:12869人,馬匹2390頭,師團炮兵聯隊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戰炮24門,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12門。

三單位警備師團:13500人,馬匹2602頭,步兵聯隊裝備十一年式輕機槍72挺,九二式重機槍24挺,九二步兵炮6門,四一式山炮3門,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4門,師團炮兵為九五式75毫米野戰炮24門,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12門。師團裝備大量卡車,汽車,輜重聯隊就有汽車4輛,卡車 40輛,搜索聯隊有裝甲車5輛,各類自動車 18輛,綜合實力不亞於甲級編制師團。

可想而知,堅守敵後戰場的八路軍,新四軍戰士們有多麼不容易!!





江紫辰


日軍師團長是什麼級別的官?

這個得先講講日軍的“師團”是個什麼級別的編制!

日軍編制有點特殊,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班、排、連、營、團、(旅)師、軍這樣的編制是有區別的。

日軍編制是從最小的“分隊”開始,其後是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

其中師團師最高的常備作戰單位,其上面的軍、方面軍、總軍等等都是一些戰時編制,其波動調派比較大,不是常備單位!

所以師團其應該是相當於軍一級編制,即師團長相當於軍長,一般是中將軍銜。其往下對應的分別是師、旅、團、營、連

最初的日本常備師團建設乃是參照德軍步兵師,一個師團在1.8萬人左右。不過在“宇垣裁軍”後,日本軍隊實行改組,成立了17個“常備師團”,即甲種師團。

其軍隊規模大幅度提升,總人數近三萬人。其一般下轄兩旅團,四個步兵聯隊,以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聯隊、工兵聯隊等。此外還有師團部等後勤文職人員。

其實,這只是叫法稱呼上的區別!

同時期的世界各國,其軍隊編制雖然都叫著軍師團這些,但不同國家的編制,其規模是不一樣的。

咱們中國就不講了,因為太亂了,軍閥派系太多,沒有比較額定的編制。

特別是我軍,那基本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李雲龍一個團開始當不上楚雲飛一個營;後來一個團扯出上萬人。陳大雷一個軍分區三個營、一營二營都是幌子,只有個三營;而三營裡一連二連待建,只有個三連。

不靠譜不靠譜!

像德國,咱們之前講過,其常備軍事單位是師,一個步兵師一般下轄三個團,一般沒有旅編制,規模在1.8萬人左右。

而二戰英軍步兵師師轄3個步兵旅,每個旅下轄轄3個步兵營,沒有團級,人數在1.4萬左右。

二戰美軍一個標準步兵師轄三個步兵團、每團三營,也沒有旅!

而咱們解放軍現在編制是集團軍--師--團--營--連--排,沒有了軍!據說未來還會取消師團級,向旅、營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