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開光琺琅彩西洋人物紋葫蘆瓶

清代粉彩開光琺琅彩西洋人物紋葫蘆瓶

琺琅彩是用琺琅彩料在瓷胎上描繪而成的一種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琅”,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雍正時得到進一步發展。琺琅彩料中含有大量的硼和砷,彩料燒成後,色澤特別鮮豔明亮,有玻璃質感,畫面凸起,立體感強,顯得堅硬,具特別的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結合的韻味。

清代粉彩開光琺琅彩西洋人物紋葫蘆瓶

清代琺琅彩瓷是專為皇帝制作的高級把玩瓷器,由宮中琺琅作坊專業生產。宮中匠師在景德鎮燒好運來的上等白瓷上以琺琅彩繪畫,在宮中小爐裡烘烤而成。所制全為杯、盤、碟、盒、壺等小件。琺琅彩瓷見白地,也見紅、黃、藍、紫、綠、胭脂等色地,所畫多為花鳥山水人物,以西洋婦女為特別。彩色極其豐富,多達十幾種。因是為皇上專制,技藝高超的畫工們畫得特別精細,喜仿當代名家風格。所以琺琅彩瓷件件都是珍品,從來價值連城。

清代粉彩開光琺琅彩西洋人物紋葫蘆瓶

此葫蘆瓶瓶口小,整體為百花不露地紋。下部為粉彩開光內繪西洋婦嬰,人物面部明暗分明,裝束華麗。兩個開光間分別飾有相互勾連纏繞的捲曲葉片。足內藍料彩堆書“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整個圖案從題材至畫法西洋風味很濃,是乾隆琺琅彩受西洋畫風影響的經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